APP下载

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2期
关键词:沁园春核心素养

房 厦

(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 天津 300050)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1]。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并要求学校把核心素养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2]。中职语文作为职业教育中的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体系仍然处在探索和建设中。本文结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依据华东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结构应该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观点[3],以《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为例,对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实践与思考。

一、用诵读的贯穿辅助语言理解

语言的理解是运用的基础,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才是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语言的理解离不开诵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在读中理解,在读中记忆。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和眼学习,须在心和眼外,加用口和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4]”语文教学中的诵读有三个层次:初读,初步感知作品,了解大意;再读,读出作品文段之间的结构关系,读准节奏;美读,读出作品的情感,体会作品在表达上的特点,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确保能读出美感。通过诵读,为语言的运用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书声琅琅”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体会汉语的音乐美,得到较好的审美感受和熏陶。

例如,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时。第一,初读感知。完成正音、解词的任务,确保能够读准字音、读得流畅,初步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由教师进行写作背景介绍,完成作品的整体感知。第二,再读释义。重点关注本词的结构特点,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上阙和下阙的大意和上下阙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上阙以描写湘江秋景为主,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以抒情为主,含蓄地回答了上阙的问题。上下阙利用“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进行过渡和连接,使这两部分自然而然成为一个整体。第三,美读赏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概括出的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一一进行鉴赏,感悟作者情感。通过品味词中的“炼字”,感受语言极强的表现力。对词中最后三句进行赏析,理解深刻含义,把握作者思想情感。学生能带着比较昂扬和饱满的情绪完成美读。通过一系列的诵读,完成语言理解与运用的核心素养目标的培养。

二、用问答的方式发展思维

语文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汉语语言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生锻炼语文思维、提升语文能力的过程。有学者指出:“语文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5]”思维的锻炼与能力的提升,在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互动,采用问答交流的方式,通过问题解决来实现。“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学习最好的刺激信息,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口头表达能力,促进教与学及时反馈的作用。[6]”

例如: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中,师生一起分析第一幅“独立寒秋图”时,教师设计了几个问题:

(1)请同学们把词的前三句调整成正常的语序,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2)“独立寒秋”的“独立”,可以换成“站立”或“伫立”吗?

(3)毛泽东是怎样“独立寒秋”的?他的动作和神态是怎样的?请同学进行表演。

(4)请大家展开想象,他一个人站在湘江边在想什么?

通过文句的理解、语言表现力的赏析和作者情感的分析几个环节,帮助学生加深对这幅画面的理解,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

师生一起分析第三幅“峥嵘岁月图”时,教师继续设置问题: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词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毛泽东的“峥嵘岁月”?

(3)“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些人?

请同学们根据词中句子,小组讨论分析。然后,讲讲自己的想法。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对作者的“峥嵘岁月”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为下一幅图的分析做好铺垫。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是思维发展和提升的过程。

三、用“情”“景”的赏析提升审美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指出:“语文教学应当重‘情的感染、美的熏陶、理的启迪’”。古人在论诗词时,把情景交融作为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中指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高度概括,并明确指出了诗歌中“情”“景”的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讲到:“繁采寡情,味之必淡。”谢榛《四溟诗话》中说道:“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通过赏析“情”“景”,使学生感受美、体悟美,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沁园春·长沙》作为情景交融的典范之一,其上篇描写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图,也处处含情。通过语言表现力的鉴赏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远眺山上之景,枫林广布,使人联想到革命形势的一片大好,不禁联想到毛泽东思想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是近观江中之景,江水满溢而清澈,大船你争我赶,一派生机勃勃的热闹景象。“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从仰视和俯察两种角度,感受自然界生物的活跃自由。“万类霜天竞自由”总括万物的蓬勃向上,表现作者对自由和解放的向往。“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由写景引入抒情,通过“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自然过渡转入下篇。下篇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同学少年”和“峥嵘岁月”。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并分析“同学少年”的形象。教师讲解作者早年革命的经历与同时期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件,帮助学生加深了解那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一群风华正茂的革命青年敢于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未来不懈奋斗着,他们的精神与气魄成为我们长久赞颂的对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画面,更是把他们大无畏的乐观精神和不怕危难勇敢前进的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这首词不仅给我们以湘江秋景美的享受,更能感受到作者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胸中涌动的火热革命激情,并鼓舞当代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国梦不畏艰难、奋发向上。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上下篇鉴赏分析,加深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作品鉴赏能力。

四、用读写结合传承文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7]”阅读与写作是感悟语言、吸收文化的重要途径,二者关系密切。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对作者思想和经历加深了解,提升对作品的理解深度,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教师在教学《沁园春·长沙》时,通过展示毛泽东17岁时,离开韶山去求学,临行前,写给父亲的一首诗《七绝·呈父亲》,请学生大声朗读,并讲出自己读后的想法,一同感受少年毛泽东在人生启航之时的万丈豪情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课后,布置系列阅读任务。第一,自主阅读《毛泽东传》第一部分,详细了解毛泽东早年的经历。第二,阅读湖南商学院文新学院院长郑佳明教授的文章《我与湖湘文化》,了解湖湘文化的精髓在于“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实事求是,趋时开放”。第三,阅读文选德先生的著作《湖湘文化古今谈》,系统梳理湖湘文化的过去和现在。通过系列阅读,让学生们了解湖湘文化的特点,它在毛泽东的性格和世界观、人生观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然后,请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写成一篇心得,在班里互相交流。通过以上教学任务的设计,可以落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与智慧,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慢慢积淀而成的,伴随着人一生的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和具体实践,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扎根于语文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一方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成为有较高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社会参与感强的人。

猜你喜欢

沁园春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沁园春·赞中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沁园春 雪
沁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