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2020-01-07朱凤
朱 凤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开发区中学 江苏南通 22600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信息网络化程度越来越高。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如果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已无法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利用强大的网络信息交换和存储,可以使教师与学生更快捷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中提供的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但能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还对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文学素养培养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将信息技术有效融入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打破传统教学中空间与时间的局限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健康成长。另外,教师在运用AR,以及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充分感受诗人和文学家的思维,进而打开自己的信息通道,涌出真实情感,最终提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1]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善用信息技术,辅助学生了解阅读背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查询阅读背景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对阅读资料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等进行查询,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章。同时,在提升对文章感知力的情况下,还能把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提升上去,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可以为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利用一些时间,通过互联网把这篇课文的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等查找出来,全面了解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都有哪些经历,他的人格特点是哪些;在进行这篇文章创作时,他又在哪里,在做些什么;鲁迅为什么写出了这样的文章等。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的来龙去脉,把灵魂与价值赋予文章。在提升学生阅读效率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对这篇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还把信息技术强大,而快捷的资源充分利用了起来,让他们明白怎样才能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成长。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
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创新能力。把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有效融合在一起,学生能最大化的接触到有声有色的图文,并且利用声音、视频及图片的结合,能为死气沉沉的课堂带来无限乐趣,能扩充学生的知识信息量。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质疑与交流,把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出来,在看、听、想、说的过程中,把他们的创造力彻底激发出来。例如,教师在教学《口技》这篇文言文时,用非常简单的道具,只靠一个口技者,模拟大人哄两个啼哭的小孩吃奶声、怒斥小孩声,以及千百小孩的啼哭声,千百犬吠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没有任何间断的地方。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把文章中的故事模拟出来,并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2]
(三)促进阅读交流
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前的沟通非常少,教学和学习被分割开,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各个领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能有效促进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与学生能相互探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终提升阅读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完《背影》这篇文章后,应善于鼓励学生通过微信群探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微信群里把自己的疑惑大胆提出来。在文章中,为什么作者会着重描写父亲买橘子的画面,而不是其他画面;为什么不是买其他贵重物品,而选择买橘子。教师引导学生在群里进行讨论,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分析得出最终答案。通过学生的激烈讨论,最终可以在细节里感受到这种行为包含了深沉与伟大的父爱,让学生更有真实体验感。[3]
三、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持续进步和更新,为当前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为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和实践,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