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整合现代信息技术的策略探究
2020-01-07王兵
王 兵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西营城中心学校 吉林长春 130524)
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及核心素养,并把其当做主要内容。如果还使用过去的教学手段已没有办法与此要求相符。因此,教师在生物学科具体教学时,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其中,让学生的焦点集中在课堂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与水平。[1]
一、创设相应的问题情景,调动小学生参与热情
在过去的生物学科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使用黑板教学方法,向学生展开灌输教育。因此,学生接受的生物知识,很难与他们的多种需求相满足,不能让学生更深入,全面掌握与记忆生物知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设备的崛起,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把客观事物使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学习生物知识。这样,对学生的视听产生刺激,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生物知识的主动性及自觉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设置相应的动态,将细胞失水的整个过程全面展现出来,并将其放置在课件中。教师需要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运用其中,让小学生直接观看视频或者动画等。此时,教师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植物使用怎样的方式将水分散发出来的问题。经过相应的情景展开教学,一方面,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让学生可以深入全面的探究生物知识,保证他们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当前的初中生物学科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非常重要。[2]
二、激起学生想象,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联想能力对提高小学生的思维水平至关重要,可以拓宽小学生的思维联想空间,也能对学生的记忆情况进行改造。教师在当前的生物学科具体教学活动中,要深入全面的挖掘课本内容,锻炼与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主动性及创造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课时。因为,叶绿体是微观的知识,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时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时,要将多媒体设备充分运用其中,制作相应的课件。其内容包含有机物工厂等。运用课件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工厂便是绿叶,机器主要是作为叶绿体的存在,而车间最终代表着叶肉细胞。教师经过这样直观及生动的教学,让较为抽象的生物知识更形象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让学生深入理解及记忆。[3]
三、有效降低生物教学难度,减少小学生实际负担
生物作为具备实验特征的课程,在初中生物学科中,抽象知识内容非常多,这样的知识内容会被多种因素影响,进而造成学生在实际学习时遇到许多问题。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没有办法全面了解与掌握。教师需要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其中,向学生模拟生物实验的整个过程,有效降低教学难度,解决过去教学中存有的缺陷及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时存在的负担。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的生活需要营养”一课时,在向学生讲解人类机体所需无机盐时,学生理解较为困难。此时,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其中,应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人类机体的正常现象,以及缺少无机盐会出现的症状。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例如,这样的现象是如何出现的?进而让学生能全身心融入到相应的学习情景中。然后,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学生应用相应的学习软件,加强生物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互联网查询:人类机体缺少无机盐会出现何种症状。从而明确无机盐对人类机体的必要性与作用。经过此类教学方法,一方面,降低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难度;另一方面,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学习生物知识,这对他们的全面理解与接受有重要作用,能保证生物学科的实际教学质量与具体成效,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与能力。
四、结束语
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教师应将新型教学手段运用在初中学科教学过程中,尤其是生物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可以保证教学质量及实际成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及生物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时,需要根据生物课本的具体内容,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及观念,将两者之间有效整合,让学生深入全面学习了解生物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生物学科多样知识学习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