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素养核心 牢记教改使命
2020-01-07胡琴芬
胡琴芬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同心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数学核心素养融入到基础教学事业中,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环境打下基础,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创造性人才。[1]
一、理解本质内涵,植根素养核心
数学核心素养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数学意识和数字敏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准把握数学问题本质和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数学核心素养起源于数学,却不止于数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及深入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
二、携手教学改革,同行核心素养
在国家对创造性人才强烈需求的大背景下,数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小学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若想增强祖国未来人才的创新力和创造力,我们就必须从小学开始,从娃娃抓起。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2]
(一)轻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当下的数学教学中仍存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一味地套公式、看结果,导致学生只会背公式、做死题。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应当被改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占主导地位。因此,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创造的空间和自主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多留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能独立归纳学习规律,找到学习乐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中,对于圆这样的曲边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这对学生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教学的关键之处在于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自主探索,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能灵活应用该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回忆研究一个新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学生认为可以把新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老师便可引导学生研究圆是否也能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呢?学生如果把圆沿直径剪开,就可将圆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4份。再动手拼一拼,他们便能发现可以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学生发现如果把圆平均分成8份、16份、64份、128份……平均分的份数足够多,最后拼成的图形就是长方形了。这样就把求圆的面积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面积。换句话说,只要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这一环节就渗透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即转化。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将新的问题转化成旧的知识,再利用旧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从而推及到圆的面积能不能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我们可以很容易就找到它的计算方法。这就需要学生迅速回忆,调动原有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再创造”做好准备。于是,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从而得出等分的份数愈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平行四边形。
(二)作业繁重而无意义
作业的意义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能摸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并形成独特的思维方法,获得内心的成就感,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然而,仍有一些老师会给学生布置大量重复而枯燥的书面作业,企图在一遍遍机械化的训练中,让学生记住题型。其实,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由于班级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老师应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争取满足每个同学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中,我就设计了一些挑战性的作业和练习。像促销活动一题,商场经理说:“从某月28日开始,数码相机进行活动促销,为期5天结束。”请问:这次活动有可能在哪一天结束呢?这一题把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的二月,即四种可能全部包含在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全面的考量。这种具有挑战性的学生作业和任务可以改变旧有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这样的练习和问题能自主探究真知,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新思维。
(三)老师缺乏对学生的引导
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会让同学们在演算后说出答案,并对其直接判断正误。很少有老师愿意询问和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做就会在无形之中向学生传递结果最重要、过程无所谓的错误观念。然而,老师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发现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失误并引导他找到正确的思考方法比告诉他正确的结果有意义得多。
三、提升教师质感,放飞核心素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之中,老师是真正的落实者。老师的素质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改革中,我们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1.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知识结构。老师传授学生知识,自身应该有过硬的本领。这样才能教授给学生完备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前提下,老师更应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2.具备新的教学观念和创新意识。老师应该摒弃传统生硬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习惯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应积极开发创新课程,勇于从传统课程中走出来,充分发挥创新创造的精神,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3.具备良好的品格和职业素养。老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位优秀的老师不仅应该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应拥有良好的品格。在学生犯错时,老师要耐心教导。同时,老师应对自己的事业拥有满腔热忱,对学生关怀备至。这样的老师才可亲可敬。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是对国家寻求创造型人才的响应,是数学教学事业的一次跨越性进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兴趣,更能提升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有利于他们成长为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