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民主参与学校管理
2020-01-07张璐
张 璐
(伊犁师范大学 新疆伊宁 835000)
引言
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是民主化管理的体现,也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体现,是现代化教育管理的需要。近年来,外部持续剧烈的变化冲击着教育组织的大环境。学校管理要转变管理理念,突破传统管理模式,要从事务管理转变为关注人文关怀。还原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学校管理。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建立健全教代会制度,通过实行校务会议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学校的这些决定离不开全体教师的群力群策。教师们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一、小学教师的话语权
小学教师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首先,教师通过与同事、领导的相互沟通、交流从而达到提升自己专业的目的,并在学校获得归属感。因此,教师在学校有教育管理的话语权。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表达诉求,以实现学校民主治校和专家治校的目的。其次,教师们通过使用话语权,给学校的发展献言献策,让学校能实现合理发展。最后,学校在决策执行时能得到有效监督。教师在学校中既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校管理的一员。教师对学校有归属感和责任感。教师有责任与义务使用话语权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对学校的各项管理事务进行监督。
二、小学教师话语权现状及原因
学校教师放弃学校管理的话语权是受到了当今物质主义与官本位思想的制约。官本位思想意识是导致教师话语权失落的思想根源。教师现阶段惟领导命是从、亦步亦趋,逐步弱化了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和热情。有研究表明,在小学中,大部分教师更多地关注与自己个人利益和教学工作相关的事务,极少关注和参与学校的其他事务。教师始终停留在为自己谋求利益和应付自己工作的层面上,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并不是把参与学校管理视作实现自己价值和目标的途径,身在学校却不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不愿成为学校的管理者,从而没有形成共同建设学校的氛围。[2]
(一)社会历史和传统形成的集体沉默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日趋复杂,人们更倾向于谨言而慎行。“三缄其口”“沉默是金”已成为人们屡试不爽的处事良方。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当前的学校行政化管理似乎变成了正常规则。“层级管理”渗透在了学校的各个方面。教师群体甘于被支配,盲目服从于“领导”此外,在科层制下,学校里产生了不同行政级别的职务,支部书记、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各种称谓的小领导夹在一线教师和校长之间,教师的意见要层层向上传达。这就导致意见传达不到校长处就己消声,或者导致意见在往上传达的过程中渐渐变味,失去教师原有的本意,从而形成了一种“人治”多过“法治”,“意志”高于“章程”的不友好的学校管理氛围。
(二)学校建言机制与决策监督机制的不健全
校园是体现民主的场所。然而,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运行有影响。管理者享有管理的权力,且非常集中。在学校里,各级管理制度没有公开接受教师的检查与监督,尤其是教师们向上级建言时能否顺利?有无监督机制?如何反馈等等。学校的建言机制仅仅是管理者向教师传达命令,教师与管理者并未平等交流。教师也不知应该在何时何地向管理者提出合适的建议。教师若在某个场合提出了一些建议,但没有得到及时处理,那么该建议就如石沉大海一般。教师对学校丧失信心,也就对学校失去了归属感。这直接导致教师不愿参与学校管理。学校内部这种行政化管理的严格,从本意上背离了学校的理念和初衷。这种现象的后果就是普通教师也前仆后继地去挤行政管理层。这样的行为既有悖于教师的职业道德,又极大程度地削弱了普通教师的话语权。[3]
三、加强小学教师话语权,使其参与学校管理的策略
(一)唤醒教师作为话语权主人翁的意识
要转变教师参与学校管理话语权的观念。学校可以定期通过专家讲座、个例讨论、激励方法、微博微信等途径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从内心的思想转变开始,从“要我管”变为“我要管”。我们要激发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使教师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学校是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场地,自己是学校主导者之一。除了自身利益,教师还有更高的价值和理想。即使教师的工作再繁忙,教师也愿意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集体,从而形成学校共同体意识,把自己的利益和学校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动、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校管理工作中去。
(二)打破一言堂,平衡管理者与教师管理地位
时代在变,观念在变,管理者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及时更新观念。管理者要平等对待教师,而不是一味地对教师进行管理。要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管理者要摆脱“官本位”思想的束缚,让教师发声,善于倾听,肯定教师给学校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和教师平等相处,倾听教师内心的诉求。只有校长真正理解了教师参与学校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才会愿意让教师参与进来,愿意把管理权分享给教师。那么,教师才能真正享有对学校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审议权、监督权”。校园才能形成一片“正能量”,教师愿意发出“好声音”的融洽的管理氛围。
四、结束语
将教师的话语权还给教师,将教师的尊重还给教师,将教师的主体地位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的职业,我们要从学校管理者的思想转变开始。学校的长足发展离不开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他们的热情。让教师们重拾话语权,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真正做学校管理的主人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