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景区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防治研究
2020-01-07揭英武
揭英武
(海南省乐东县尖峰岭林业局,海南 乐东 572542)
0 引言
热带雨林景区建设最本质的目的是为大众提供可观赏自然的地点,是在自然环境中划分出满足人类情感艺术需求的改造行为。由于当下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平相处、坚持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在自然环境中建设景区更加需要秉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通过科学且合理的建设方式保护自然环境中土壤、水源、植被覆盖等因素,为和谐稳定的自然景区建设奠定基础。
1 热带雨林景区建设与水土流失相关概述
热带雨林指位于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其主要分布于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和众多太平洋岛屿、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等地。由于热带雨林常年气候炎热、降水充沛、季节差异较小、自然生物群落更替速度较快,是稳定地球环境的最高生态系统。而景区规划建设则指在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对选定的自然环境进行专业景区建设的行为,对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价值,同时能够为当地的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由于自然环境状态多样,景区规划建设的方向也有多不同,热带雨林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在其大环境中建设景区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与经济价值。虽然景区建设的最初是秉持保护的建设观念,但是在热带雨林地区进行具体建设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各类问题影响着当地水源、土壤、植被的状况。
2 当下导致热带雨林景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2.1 热带雨林景区中具体规划不合理
在热带雨林景区建设的过程中,首先会导致当地水土资源流失、水自然出现污染的原因是在热带雨林景区的具体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秉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其实际是一种经济行为,而经济行为自身便具有趋利避害的倾向,为了让热带雨林景区的规划建设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在设计规划过程中便会出现一些不顾及当地具体生态环境的状况。此外过于追求整体美观与可观赏性的热带雨林景区规划同样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等状况的出现。大规模整改或变动、大量器械建设等与热带雨林实际复杂多样的状况不相适应会直接导致自然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2.2 没有针对土壤实施专业保护措施
热带雨林景区的建设虽然需要在尊重当地整体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但是从实际建设角度出发,相应的景区建设工作并没有对热带雨林的土壤、水源等进行专业化保护。实际景区工作人员保护自然环境意识的缺失、实际施工能力不足、缺少保护设备与保护手段、将热带雨林景区建设与其他地区景区建设相等同等均是导致热带雨林水土流失状况出现的原因。
2.3 热带雨林景区建设中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热带雨林自然景区的建设实际是对当地的热带资源划定范围,在此范围内大众可以安全地进行观赏、游玩、休憩等行为,在不会受到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下正常进行娱乐活动。同时科研人员还可以在热带雨林景区内进行自然资源、动物、植物等的科学研究。因此热带雨林景区建设内容需要包含对道路、休息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相应工作人员在进行基础设备建设时常常出现不遵从自然规律、忽视自然环境、乱挖滥造的建设行为不规范的状况,这些只注重效率而不在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行为会知道导致当地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失衡。
3 改善热带雨林景区水土流失的相关有效措施
3.1 确定景区规划步骤,打造良好规划基础
在整个自然环境中,热带雨林的存在能够辅助调节气候状况,防止当地出现水土流失的状况,大量的绿色植被还能够对空气进行净化,其稳定的生态链条能够保障地球生物圈中物质循环的稳定有序。因此基于热带雨林重要的生态地位,在具体归还建设中需要逐步确定其具体建设步骤,结合绿色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尽可能减少造成水土流水等状况的出现为热带雨林景区的建设打造良好基础。
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对海南热带雨林景区进行设计规划前需要对即将建设景区的地区进行综合考察,明确其中水资源分布状况、森林植被覆盖状况、水土维持状况、生物分布状况等,将各类自然资源、自然因素的实际状况进行汇总,形成生态模拟图后组织专业景区规划设计人员与热带雨林保护研究人员进行设计规划讨论会,在秉持保护当地自然环境为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发展规划原则、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等原则的基础上对热带雨林进行整体规划。在第一次景区规划完成后需要进行规划复核,在复核过程中需要突出海南的地域特色、结合实际市场走向、将各类自然因素作为考核变量等进行规划改动。从自然景区建设的规划层面入手充分确保建设的科学合理规范性,能够极大程度地防止当地水土流失现象的出现。
3.2 引进专业建设人员与设备,打造安全景区建设环境
热带雨林的自然因素较为特殊,其年降水量很高且全年降水量差异不大,地理位置中纬度较低让热带雨林地区的光照十分充足,同时雨林地区的地形也是复杂多样,有平地与小型丘陵但平均地势较低,基于以上的自然环境和动物多样性,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大多为砖红壤与具有灰化现象的红壤。因此当地水土资源承受能力较为脆弱,一旦出现植被破坏、土壤松动、水量增大、动物数量变化的状况,会立即出现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因此为减少自然景区建设中水土流失状况的出现,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引进专业的知识团队对实际建设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完善当地景区建设的具体设备,打造安全的景区建设环境。
例如,在海南进行热带雨林自然景区建设的过程中,相关负责人需要积极联系经验丰富的景区建设团队与热带雨林保护科研人员,对即将参与景区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培训。景区建设团队为参与建设的工作人员进行经验分享与具体操作方式交流,而热带雨林保护科研人员则是介绍在热带雨林建设过程中需要着重注意的知识点,如海南涉及的主要植被品种、出现破坏行为及密闭措施等。在经验丰富工作人员与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能够为参与景区建设的人塑造稳定的知识体系与完整技术储备。同时在热带雨林景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秉持结构简介、低耗能、功能多样、维护要求低的特点,因此在具体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引入新型建设方式并完善基础设施设备,为实际景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3.3 结合实际景区建设状况,制定严格监管制度
热带雨林景区建设的过程变化因素多样,因此为防止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相应负责人可以结合实际建设状况制定严格的监管制度,同时采取维持水土资源的具体措施。
虽然热带雨林景区的建设是在秉持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艺术、娱乐、科研、商业等行为提供良好环境的行为,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遵从自然发展规律。因此相关负责人可以对施工人员行为进行规范,同时形成专业监管小组,每日对施工过程状态进行跟进,对施工人员的具体操作方式进行规范与管理,一旦出现失误要立刻对自然环境进行弥补同时对造成失误的原因进行彻查。专业监管小组可以运用到大数据的手段,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于每日监管状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面对大量的记录数据可以运用到大数据分析系统,对于热带雨林景区的环境状况进行监控与分析,并且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恶劣天气的影响,及时有效地进行风险的防范与防范策略的整理,切实促进热带雨林景区的水土保持,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热带雨林景区管理部门需要购买大数据运算系统,更新软硬件措施,做好热带雨林景区管理人员以及专业监管小组成员的技能培训,运用线下线上联动的培训方式,及时、快速地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大数据运用与分析能力。在好的经济基础下,也可以运用到GPS、GIS 等先进科技手段,促进技术监控与人员监控相结合,避免发生水土流失的风险威胁游客人身安全。除坚持严格的监管制度外,为更好地防止水土流失这一问题的出现,景区在建设过程中还需要采取专业土壤保护措施,从加固土壤植被、加强土壤肥力等方式入手充分提升土壤的承载能力,进而能够为后续景区建设提供稳定水土环境。
4 总结
为提高当下热带雨林自然景区建设的综合质量,缓解因人工操作不当等问题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采取确定景区规划步骤,打造良好规划基础;引进专业建设人员与设备,打造安全景区建设环境;结合实际景区建设状况,制定严格监管制度等措施来提高热点雨林景区建设的水平,竭尽全力打造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