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枣树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技术

2020-01-07马海英

花卉 2020年16期
关键词:桃小花叶病染病

马海英

(山西省祁县国有林场,山西 晋中 030900)

0 引言

枣树的病害主要在叶子和果实两方面,造成病害的原因在于病毒的传播或害虫侵袭。本文就在果树种植中常见枣花叶病、枣叶斑点病、枣叶黑斑点病以及桃小食心虫(枣蛆)这四种病害做具体的分析。

1 枣树常见病害

1.1 枣花叶病

1.1.1 枣花叶病病因和特点

枣花叶病是枣树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是由于枣树受到病毒的侵害而引起的。枣花叶病在中国四川省、云南等地都有分布。[1]枣花叶病在天气干旱利于蚜虫、蝉生活的季节传播量大,枣叶在感染枣花叶病后会出现叶片变小、扭曲、畸形的问题,叶片上的肉斑点状呈绿黄色。树苗和枣树的嫩芽受到的侵蚀明显。严重影响枣树的生长以及果实产量。

1.1.2 防治办法

枣花叶病的防治办法主要是加强对于枣园的管理,为枣树增添有机废料,增强枣树的抗病能力。在枣树防护中,天达2116 是常用的植保产品,天达2116 有着无毒副作用、无残留、无公害的特点,体现了现代绿色环保农业的新理念,科学使用天达2116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生产品质。在育苗初期注意采用无病株的幼苗进行接穗。在病害发病初期对于已经被感染的果树及时进行治疗,使用喷洒容1000 倍天达裕丰+1000 倍果树专用型天达2116 液可有效防治果树间病害的蔓延。

1.2 枣叶斑点病

1.2.1 枣叶斑点病病因及特点

枣叶斑点病在河南、山东、湖南、浙江等地均有发生,枣叶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枣叶斑点病的病因在于病菌寄生有两种病菌,病原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孢目,球壳孢科盾壳度霉属,有枣叶斑病菌橄榄色盾壳霉和枣叶斑点盾壳霉两种。病菌可以在落叶或病果上越冬,在春季条件适宜是从枣树叶、果自然孔口侵入,并且可对枣叶、果形成重复感染。在春季、夏季雨水较多的季节发病率高。从枣树花期开始染病。[2]在叶片染病后,最初会在枣叶上出现灰褐色和褐色圆形斑点,逐渐形成大片圆斑,在病情发展严重时会出现枣树叶片黄化,影响枣树的开花和授粉,严重时导致枣树叶片脱落,从而影响枣树的坐果和幼果的脱落。

1.2.2 防治办法

枣叶斑点病的寄生性很强,在冬季要做好枣园清洁焚烧枯枝落叶,防止病菌的残留。5—7 月喷施多菌灵800 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1000 倍液2~3 次,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病的枣树可以通过喷洒农药的方式进行整治洒5 波美度的石灰硫权磺合剂,对于染病的果实可以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3 枣叶黑斑点病

1.3.1 枣叶黑斑点病病因及特点

近几年,枣叶黑斑病在河北、山东等地均有发生。枣叶黑斑病在染病后主要侵害的是枣树的枣叶和果实,果实在染病后表皮出现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黑褐色病斑,果实表面稍有凹陷,但果肉不受病斑的影响,冬枣黑斑病是由黄单孢杆菌属细菌和假单孢杆菌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病害加重与近几年果农片面追求产量,不适当地使用赤霉素、氮肥和坐果过多,以及有机肥施用不足造成树势弱抗病能力下降有关。该病的高发期在每年的7、8 月,气温高且空气湿度大是该病蔓延的有利条件。到了9 月以后随着降雨量减少以及气温的下降,染病率得到下降。枣叶黑斑病在叶片染病后,初期会在病叶背面形成零星的黑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斑点。[3]严重时,在枣叶背部的病斑相连成大片,形成烟煤状的大黑斑,枣叶正面呈现黄褐色斑点,受到病侵的叶片呈现卷曲或扭曲状,易脱落。

1.3.2 防治办法

枣叶黑斑病的防治有季节性区分,6 月底至7 月初黑斑病初染期,用1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加40%新星(福星)乳剂8000 倍液,较为适合这一时期的病害。到了7 月上旬至8 月中旬,用倍量式波尔多液180~220 倍液2~3 次。除了药物治疗外,加强对于果园的管理,及时清扫落叶、枯枝等通过物理的方式也可以有效减少病菌越冬的数量,达到防治的目的。

1.4 枣裂果病

1.4.1 病因和特点

该病害是一种生理病害,易发于高温多雨季节。一般当果实即将成熟时遇到连绵阴雨就会导致果实开裂、果肉外露,从而渐渐腐烂变酸,最终无法食用。

1.4.2 防治技术

在防治时需要重点优化透光和通风条件,使果面能够始终保持干燥。另外还可以通过喷药进行防治,每年7 月初开始,大约每15d 喷射一次300mg/L 的氯化钙以及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能够有效防止果面出现裂纹。

1.5 枣炭疽病

1.5.1 病因及特点

这类病害主要会危害果实,有时也会给叶片带来影响。一旦染病,果实被染病的区域最开始会产生褐色的水渍状的小斑块,后来渐渐变大成为类似于圆形的黄褐色凹陷病斑,越往后其病斑就会越来越大并且变黑直至所有斑块连接成一大片,导致果实过早脱落;如果是叶片患病那么还会变黄并脱落或者直接枯黄挂在枝头上。一般该疾病出现的主要诱因是高温。

1.5.2 防治技术

该病害一旦发生必须要及时进行清园,并将落叶全部收集在一起焚毁,从而降低病源。也可以使用药物防治,具体在枣树萌芽之前喷洒石硫合剂,到成熟期后可以喷洒两三次杀菌剂,可以使用75%的百菌清800 倍液、50%多菌灵800 倍液等等。

2 枣树常见虫害

2.1 桃小食心虫(虫蛆)

2.1.1 桃小食心虫病因及发展趋势

桃小食心虫是我国北方果树生产中危害最大、发生率最普遍的食心虫类害虫。桃小食心虫的幼虫一般由果实胴部、底部蛀入。果实表面留有针状大小的蛀果孔,呈现黑褐色凹点,四周浓绿色,因蛀孔较微小染病果实不易发现。桃小食心虫在山东地区一年发生1~2 代,冬季老熟虫在果树根茎部或果园下土壤内越冬,代幼虫在5 月中旬开始出土,出土后主要在树冠荫蔽处、石块、果树老根等处做茧并化蛹,桃小食心虫成虫羽化后常昼伏夜出,一般经2—3d 产卵,每只雌性桃小食心虫的产卵期约为15d。[1]桃小食心虫发病时第一代产生的幼虫在第二代幼虫出现时还会存在,加大了病虫防治的困难性。桃小食心虫的病发与环境温度、湿度有很大的关系。幼虫的出土、化蛹等步骤都需要较高的湿度。在进行防治时要注意季节性根据天气情况进行调整。

2.1.2 防治特点

桃小食心虫进入果实内部是不易杀除的,因此要加强对于虫害的预防。在防治方面主要是依靠人工物理防治。主要办法有加强对于果园的防护,及时摘除病果并杀灭果内幼虫。在越冬幼虫出土前将树根颈部的土壤扒开13~16cm,刮除贴附枝干上的老粗皮、翘皮表皮的越冬茧;或者在越冬幼虫脱果以前,在主枝、主干上束草把诱集脱果的幼虫,晚秋或者早春取下烧掉。套袋保护是果园中最常用的办法,在成虫卵前对果实进行套袋保护切断病害的传播过程可有效的防止病害的发生。在田间安置黑光等或者利用桃小食心虫性诱剂、迷向丝诱杀成虫等消灭害虫。

2.2 枣粘虫

2.2.1 主要特点

这类害虫其成虫全身灰黄色,唇须下垂且末节小,初产时为黄白色,后期渐渐变红,最终成为橘红色。老熟幼虫为深绿黄色,头部淡褐色,存在黄褐色斑块,其蛹为纺锤形,黄褐色。在我国北方地区该类老熟幼虫会在树干老皮裂缝当中过冬,并在来年3月开始羽化,具有极强的趋光性,卵产于小树枝和股枝上。在4月其幼虫基本孵化,潜伏在桶状的丝物中并啃食叶子,受到惊动后会下垂并转移到其他叶片上。5 月时第二代成虫基本会在花朵基部和嫩芽上产卵,幼虫在孵出之后会吐丝并对华业和幼果进行啃食。第三代成虫基本会在7 月份产卵在叶子背面和嫩芽上,孵化后幼虫继续进行啃食。最后到9 月其会渐渐从树上转移到树皮下准备越冬。

2.2.2 防治技术

早春时期就及时将老树皮进行刮除,并使用泥土将树洞塞住,对于已经干枯的树枝一定要及时锯除,使越冬的幼虫能够被有效消灭。在9 月可以给树干分叉的位置绑扎草把,并把落叶全部烧毁。当嫩芽生长到3~5cm 时,可以使用50%的辛硫磷乳剂1500 倍液或者50%的二溴磷入籍500 倍液进行喷施,从而使幼虫能够被及时消灭。在诱杀成虫时可以利用黑光灯等。

2.3 黄刺蛾

2.3.1 主要特点

该虫害属于刺蛾科,俗称洋辣子。其幼虫能够将叶片直接吃成很多缺刻、孔洞,甚至还会导致叶子最终只剩下叶柄和主脉,不仅会影响枣的产量,还会给枣树的生长势头带来不良影响。在我国北方地区基本一年出现一代,其老熟幼虫主要分布在小枝的分叉位置、树干粗皮和主侧枝等位置处。

2.3.2 防治技术

①通过天敌进行清除。那些被寄生的黄刺蛾茧上部有寄生蜂产卵之后留下的小孔,比较容易发现。在早春或者冬季时可以将树枝上的越冬茧剪下来,并将寄生茧挑选出来,并保存在树荫出的铁纱笼当中,当其天敌在羽化之后就会飞出并对害虫进行清理;②通过药物进行防治。对于黄刺蛾危害比较严重的年份,可以在其幼虫时期使用25%的亚胺硫磷乳油600 倍液或者2.5%的溴氰菊酯乳油6000 倍液进行喷施,从而使幼虫及时灭杀。

3 结束语

在果园的管理中对于病虫的防护主要有两种方法,人工防治物理性的切断传播环节或通过药物防治杀灭病虫达到防治的效果。在枣树病虫害识别防治中对于果园的管理非常重要,很多病毒是通过冬季休眠蛰伏到春季或夏季感染果树。

猜你喜欢

桃小花叶病染病
偶感
苹果免套袋栽培桃小食心虫的绿色防控技术
桃小食心虫成虫化学感受蛋白CSPs的基因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桃小食心虫对桃树的危害及无公害防治
甘蔗主要亲本自然条件下抗甘蔗花叶病测定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大豆花叶病的识别与防治办法
苹果花叶病如何治?配方施肥来缓解!
均匀网络上SIR模型三种不同逼近方法比较
枣树桃小食心虫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