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文化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
2020-01-07杨静
杨 静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西游文化是指从四大古典之一《西游记》中脱胎而出的,自从《西游记》播出以后,影响了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人民,从而产生的一种学者专家研究的文化,即西游文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1]。这都要求幼教工作者要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方式接触自然与生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教育活动。
1 西游文化开发运用的必要性
1.1 因地制宜的文化精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西游文化是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瑰宝之一,“西天取经”历经磨难,求取真经,正是中华儿女励精图治的写照。西游文化有太多孩子们喜欢的人物、故事、高潮,西游的故乡连云港花果山景区更让孩子们流连忘返,这些值得幼教工作者独具匠心,从儿童的视角,从我国独特文化的视角合理开发与运用。将孩子们喜欢的跌宕起伏、百看不厌的故事情节,浑然天成的花果山景区资源,博物馆资源和别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等延伸到幼儿的世界,让西游文化陪伴幼儿健康成长,给幼儿最天然的启蒙、最细腻的呵护。
1.2 鬼斧神工的自然资源
《西游记》中写到:“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2]在连云港花果山风景区的水帘洞、七十二洞、南天门、三元宫、大圣湖、定海神针、盘丝洞等,有的是人为的巧夺天工,有的是来自大自然的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亲子参观游览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和审美愉悦,让幼儿感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美景与文化资源[3]。
1.3 丰富多彩的馆藏资源
美丽的海港,西游文化的故乡——连云港,当地政府在博物馆内专门打造了西游记文化展厅,不仅展示了《西游记》的相关历史资料,还有着许多别具特色的艺术品。如邮票、西游道具、连环画、电话卡、人物肖像、多种媒材的西游作品,还有连云港著名剪纸艺人孙洪香的作品。馆藏作品丰富多彩、姹紫嫣红,为幼儿提供了一个亲密接触艺术作品的场所,也为西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思路。
1.4 灿烂多样的文化创意产品
2010年连云港市政府制定《西游记文化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带动了当地西游文化产品创意研发的力度,如:以孙悟空为造型的公交标志、城市建筑标志、行业商标、旅游纪念品、工艺礼品、动漫等,连云港还每年举办《西游记》文化节,调动市民热情。这样的做法不仅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也为幼儿亲近西游文化打下了基础。
2 西游文化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神魔小说,蕴含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智慧结晶。西游文化不仅辐射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游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深得幼儿的喜爱与模仿,使其中所蕴含的西游精神深入幼儿稚嫩的心灵。中国之所以屹立在多元化、开放化的世界强国之列,最关键的就是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继承[4]。学前教育既是人类教育的开端,又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将西游文化融入幼儿生活,广泛开展与西游文化相关的教育活动,弘扬优秀的西游文化艺术,从小就在幼儿心里种下对家乡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使他们像西游人物一样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品质。
2.1 有利于培养幼儿个性品质
《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形象一直最深受幼儿喜爱,它表现出的不畏艰险地追求真理,越挫越勇的取经精神,不断濡养着幼儿的品质。因此,把西游文化引入幼儿园变得尤为重要。让幼儿充分认识并感受西游文化,鼓励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开拓创新,努力拼搏的斗志,使幼儿敢于坚持,锲而不舍、努力奋斗。正如瑞吉欧所倡导的“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将蕴含丰厚文化底蕴和人格内涵的西游文化渗透在幼儿园中,引领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个性品质。
2.2 有利于滋养艺术素养
西游文化的开发为培养幼儿素养提供了有利平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艺术领域的核心是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对西游文化资源开发实践中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去滋养艺术素养。通过丰富的活动幼儿可以理解西游人物形象、艺术作品,丰富幼儿对西游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感受,从而提升文化认同感。《西游记》中千奇百怪的人物形象与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通过图片或实物形式呈现给幼儿,让幼儿在审美体验中提升审美品位与艺术表现力。
2.3 有利于将艺术与生活有机结合
西游文化有着风云变幻的视觉特效,通过参观游览,动漫、电视,绘本故事、广告等多种途径,幼儿可以更宽泛地走进西游文化[5]。所以,在感性经验基础上利用西游文化创设幼儿园环境,使幼儿园环境贴近生活,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有归属感,进而激发对家乡、对文化的自豪感。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的环境,园舍布置整体的西游环境,以此缩短西游文化与幼儿的距离,帮助幼儿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文化自信,提高文化亲和力,提升人文素养。
2.4 有利于生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6]。西游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幼儿、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幼儿从熟视无睹慢慢发展到开始主动追问、探索、创造。西游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正是给了幼儿一次感受西游文化魅力的机会,一次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旅行,从而在幼儿稚嫩的孩童世界生发他们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 幼儿成长中开发运用西游文化的对策
西游文化是一种独特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能够多方面促进幼儿成长,合理有效地开发与运用就需要政府、幼儿园、家长等各个方面通力合作,深度挖掘西游文化的价值。
3.1 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
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要依赖政府的指导和引领[7]。政府应该集思广益采取措施,唤醒社会大众,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开发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特别是西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完善文化开发利用的政策与制度,通过规范化、激励性的政策导向来引领教育工作者挖掘文化资源的积极性。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针对幼儿园如何引进西游文化资源的专题论坛或公益讲座,吸引更多幼教工作者的热情加入。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了解程度。通过公众微信号、海报信息、各种宣传栏、典型标识等营造浓郁的西游文化氛围,
3.2 幼儿园应多方面努力开发运用西游文化
当代教师观强调:“幼儿教师是环境的开拓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是幼儿的观察者、支持者与引导者。”[8]幼儿园应当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提升教师对于西游文化的认识程度。善于发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游戏中的表现、喜爱程度,及时调整幼儿园环境及课程的材料、内容。适宜的材料可以帮助幼儿的身心、思维、感知等方面的发展。如教师在阅读区投放西游主题绘本,使幼儿徜徉在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再到科学区观察比较“妖魔鬼怪”的外形、生活习性等,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丰富幼儿进行游戏前积累核心经验。如:设置表演区,让幼儿集思广益,让幼儿自己创设西游表演的舞台和道具。美工区,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自主创造的能力,动手制作西游头饰、我心中的美猴王等。让幼儿体验实际参与活动的自由与自主,使幼儿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过程中获得愉悦感。
3.3 提升家长的参与度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天然的教育资源。如果能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西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这势必会更加有力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例如,幼儿园可以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走进幼儿园,了解并感受西游文化对幼儿发展的意义;还可以通过微信群、QQ群等方式了解家长对幼儿园开发运用西游文化的想法,听取家长对西游文化开发与利用的建议,争取家长的广泛参与。孩子们最喜欢各种各样的节日,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特殊意义的节假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参加丰富多样的西游亲子活动,亲自体验西游创作带来的乐趣,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西游文化开发与利用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家园共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