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展望

2020-01-07

湖北农机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民职业农业

王 琢 凃 玲

(1.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1 未来农业展望

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发展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正在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进行重构和升级,农业也正在焕发出崭新的力量,农业生产从过去靠天吃饭转变为靠科技吃饭。

1.1 农机智能化

近年来,农机装备正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耕整、智能播施、智能灌溉、智能植保、智能收获等环节,智能农机都已经取得了突破,并在农业生产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农机智能化水平提升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智能农机装备,通过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在耕种管收植保各环节,以智能农业装备为基础的精准农业可以做到科学决策、按需农作,实现对生产资源的节约和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传统的农机加装传感器和控制器,就像有了眼睛、耳朵和大脑,智能化程度大大提升。“机器换人”就是通过智能农机装备的自动化作业,降低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农业生产中的工作效率,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下基础。

智能播施机具可以实现精准播种、变量施肥,在线计算作业面积和播种量。智能植保机具可以利用机器视觉系统准确识别杂草,实现喷药量精准控制。无人植保飞机可以实现农田路径规划和自主喷洒作业,工作效率是人工打药的20倍,并且具有省药、适应面广、对农民危害小的优点。装上了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拖拉机可以24小时在大田里自行直线行走,降低了驾驶员劳动强度,延长了有效作业时间。

1.2 农场智慧化

智慧农场以物联网为基础,综合无线传感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嵌入式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农场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传统的农场生产活动基本是靠农民的自身经验进行决策,而在传统农场中引入智慧农场管理系统,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传感器收集作物生长信息和环境信息,建立作物耕种管收标准,做出科学的决策,可以改变传统农业低效和标准缺失的状况。智慧农场可以对水源、土壤、气象、病虫害等因素进行全程监控和数据采集,对农作物的耕种管收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对种、肥、药等的使用进行在线监管,让消费者能够追溯农产品的源头信息。通过物联网技术,农民、农场主可以对农场内的信息和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控制,通过手机就能知道农场发生的事情。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已获取的气象、天气、降雨、土壤等海量数据,帮助农民预测未来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的破坏以及作物产量,从而做出相应的措施,以降低气候环境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1.3 农业工厂化

农业工厂化是指采用工业中工厂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利用工程化的装备、技术和管理,使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空气、温度、光照、水分、养分等因素的供应时间和供应数量由人来进行调控,从而使农业生产摆脱了对大自然的依赖。工厂化农业是建立在设施农业的基础之上,是未来更为高级的一种农业形式。植物工厂是当前设施农业的最高形式,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系统对植物生长的湿度、光照、CO2浓度以及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连续生产。在植物工厂内,作物的生产流程清晰明确,播种、育苗、定植、收获、包装等环节就像工业产品由初级零部件、组装件到成品化的生产过程。

1.4 农民职业化

传统农民往往是被动赋予的一种身份,而新型职业农民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新型职业农民是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随着农机智能化、农场智慧化、农业工厂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的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使农业、农村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在不久的将来,新型职业农民会逐渐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体,这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不再是干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活,而是更多地使用计算机、智能农机等现代化工具,懂得农艺并具备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工程技术相关知识的工作。

2 国内外农业职业教育现状

2.1 国外农业职业教育

美国以不足150万的农民创造了1500多亿的农业收入,是良好的农业法规和职业型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得农民具备了较高的专业科学素质,也为美国农业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含量。美国农业教育分为高等学术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高等学术教育方面,1962年《莫里尔赠地法》要求联邦政府给州政府拨付土地,用以建立“农业与机械学院”,1887年《哈奇法》使得美国成立多个农业试验站。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1917年《史密斯-休斯法》,要求建立一套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其课程更加注重农业生产和技术导向,强调职业教育过程的职业性而不是学术性。1984年《职业教育法案》提出高等学术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融合互通,两类教育体系的学生可以临时互换学校进行学习。美国中等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分为3个阶段,分别是农业课堂与实验室指导(CLI )、农业经验指导(SAE)、未来农民组织培训(FFA)。CLI是培养初级农民,小学毕业或是年龄在14周岁以上的人都可以参加,农业课堂是传授农业的基础知识、概念及相关原则,农业实验室侧重于操作和实践。SAE是承接CLI之后的一种中等农业职业教育阶段,学生通过农业实践获得农业生产或经营经验,将课堂或实验室里学习到的知识投入生产实践中。FFA是对CLI、SAE学习后的一种深化教学,促进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实践能力的提高[1-2]。

“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特色,德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农民为目标,以实践为核心,以企业为重点的教育模式。“双元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由学校授课和企业实践两部分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也为“双元制”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企业实践教育方面,在《2005年职业教育法》授权的基础上,联邦农业部、经济部和教育部颁布了针对14个农业职业教育领域的法规,包括:《职业教育条例》、《实训教师资格条例》、《师傅证书考试条例》等。在学校教育方面,各州农业部门颁布了农林类全日制学校型职业教育法律,如《巴伐利亚州农林类学校职业教育法》。《2005年职业教育法》和《就业法》规定,农业从业者在正式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必须经过不少于3年的正规职业教育。在这3年里,每周在企业接受3~4d的实践教育,在职业学校接受1~2d的理论教育。此外,德国还建立了一套职业资格定级认证制度,技术水平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学徒工作证、专业工作证、农业师傅证书、农业技术员证、工程师证书。

日本农业资源较为匮乏,耕地面积不足450万hm2,农业人口数量不足200万。文部科学省是日本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包含农业高中和大学农业教育两大体系。农业高中是培养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学生,大学农业教育是综合性大学的农学院,主要培养农业高科技人才,一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林水产省和各都道府县负责开展非学历教育,其下属的农业大学和农业职业学校主要目的是加强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骨干管理人才。各地方农业技术普及教育部门以及农业改良中心和农民协会,通过开设讲座、现场交流等形式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普及农业科学知识[3]。

2.2 国内农业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农民为主体,主要依赖农民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长辈传授的技能,绝大多数农民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4-5]。我国涉农教育机构数目众多,如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但主要是培养农业学术教育,而非职业技术教育,学生毕业后不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直接从事各个领域生产实践的技术型人才。湖北省拥有60所高等专科学校,包含了轻工、铁路、船舶、交通、医药、软件、水利电力、商贸、艺术、电子信息等各个领域,其中只有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园林园艺、水产养殖、畜牧兽医等课程。武汉市拥有中等职业教育机构124所,其中涉农学校仅有武汉农业学校1所。农业职业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阻碍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农机智能化、农场智慧化、农业工厂化的一大短板。

3 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业的发展可以分为4个阶段,它们分别是农业1.0以人力和畜力为主的传统农业,农业2.0以机械化农业时代,农业3.0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农业中的自动化农业时代,农业4.0智能化的农业时代。目前,我国农业基本处于从农业1.0到2.0的过度阶段,农民无需进行系统的职业技术培训,只要掌握基本的农艺知识就可以完成预期的生产目标。然而,随着农机的智能化、农场的智慧化、农业的工厂化,传统的农民将无法胜任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要求,必将迫使传统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随之迎来农业3.0和农业4.0的阶段。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接受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拥有从事农业工作职业资质的职业农民才能持证上岗。因此,发展我国特色的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建立健全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体系

纵观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无一例外地都建立健全了农业职业教育法律体系。而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农民进行农业职业教育的法律出台,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的部分条款涉及农村职业教育,并且条款不够细化、可操作性不强。我国应尽快建立内容具体、翔实、可操作性强的农业职业教育法律,才能更好地体现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着的诸多问题。

3.2 建立多学科融合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

未来的现代化农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高科技农业时代,农业职业教育需注重3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新型职业农民不仅要掌握农艺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机械、电气电子、计算机等工程技术的相关知识。第二,农业职业教育在注重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重视综合素质的提升。第三,职业教育必须将学生实践动手的能力摆在首要位置,教材的编写、教学的方式应该明显区别于高等学术教育。

3.3 建立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职业资格认证是职业教育的延续,我国应积极推进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农民职业资格认定标准、建立职业资格等级制度,制定农业领域职业类型的分类,明确各个类别和各个层级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以及各个层级考核认定方式,做到层级真实反映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有效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国家全面现代化,农业先行,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发展现代化农业也是我国农业的唯一出路,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深远的意义。

猜你喜欢

农民职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