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
2020-01-07林晓光
文林晓光
新课改下的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更侧重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目前,小学科学课程虽然加入了实验的内容,但是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实验教学的价值,在提高学生兴趣和能力方面都有待提升。因此,科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通过创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努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表现得相对较冷漠。科学课在小学阶段以一种副科的状态呈现,难以得到家长、学校和教师的重视。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师要从学生身边的现象入手,与自然结合,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方面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教师应该利用学生这一年龄特点,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科学实验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向学生发问,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概念来完成相关的问答,并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这样的方式往往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学会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要让学生去探寻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比如,在开展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有趣的沉浮现象》教学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身边常见的塑料瓶、钉子、泡沫板、橡皮泥、木块等材料,让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动手操作、交流汇报、获得结论”这样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1]
二、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新课标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本身是一门活动性的课程,要能够最大限度在课堂中开展活动实践,充分体现科学学科的特征,不断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为学生进行一定的示范,让学生熟练掌握实验的步骤。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设定好的实验,让学生真正接触实验室、实验器材。最后,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到对实验改进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2]例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蜡烛的变化》时,笔者在实验中准备了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海油面粉和纸,引导学生大胆猜测蜡烛燃烧和加热分别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带着学生一起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操作和体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想。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得到了培养。
三、科学课程的创新设计
教师在科学实验的课堂中要学会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科学实验中的趣味、未知的内容来吸引学生,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教师在进行实验示范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面对问题敢于提出质疑,然后通过动手实验消除疑问,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氛围。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专门设置一个评价环节,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在学习青岛版小学科学《纸》一课时,笔者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不同纸的特点。在课堂上,同学们兴趣十足,有的用手电筒照纸的厚度;有的用手摸纸的软硬;有的用滴管试纸的吸水性,并根据要求填写了实验记录。在整个教学过程,我们追求学生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完成探究学习。
四、结束语
科学核心素养是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模式。教师通过课程中对学科知识与思维培养、问题分析与问题解决等进行实践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针对小学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探究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带给一线小学科学教师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