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医学生学习情感的特点及其培养途径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医学生医学人文

张 瑜

(广西医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0)

一、培养医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要作用

布卢姆等人认为:“认知可以改变情感,情感也可以改变认知,学习学习差异的四分之一可以用个人情感特征加以说明(Bloom,1976)”。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行为活动,它受认知,情感,行为这三个心理过程的影响,其中情感因素是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但是能对学生学习过程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情感过程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上,也就是说情感能够影响一个人学习兴趣的倾向;情感过程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即影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增强或减弱的作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智力因素水平发挥,对学生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直接的影响。[1]因此,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生的学习尤其需要重视学习情感对学习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医学生未来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临床医疗工作是关系到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职业, 医务工作者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医学技术,还必须具有责任感和良好医德,更需要在工作中融入对人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认同和理解。因此,医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而如何发挥医学生的情感作用,与医学生的学习特点密不可分的。

二、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在医学教育领域,与西方的精英教育模式不同,我国的医学教育是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大众化医学教育,因此对医学生的培养要求明显高于其他工作。随着中国的经济和科学等各方面的发展, 国家提出了医学的“精品”教育, 以培养更高质量的医护工作者,要实现这一目标, 必须重视医学教育中各个环节的教育改革和实践。我国的医学本科教育一般为五年, 比其他本科专业长一年, 医学生毕业前还要经过一年的临床实践学习,并通过三年的职业规划化培训,考取执业医师资格后, 才能正式从事医疗临床工作。这种高标准、严要求,决定了医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具有不用的特点。

(一)医学生基础学习阶段的特点

1.医学专业的课程专业性强

医学是一个庞大的学科分类体系,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人,医学基础学习阶段涉及到生理、生化、解剖、病理、药理、生物遗传等各个学科的知识,每一块的基础学科领域都有十分丰富和高深的学科知识系统,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医学分科的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每一各科目的深度和广度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才能初步掌握。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学习之前,必须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十几门课程联考,这种学习的专业特点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

2.医学专业的学习科目任务繁重

在我国普遍实行的是5年制本科教育或者7年制8年制的本硕博教育,无论是西方的医学还是东方的医学,对医科专业的教育都提出了较高的学业要求。在我国,不论是重点医学院校还是普通院校,医学专业的课程门数大都大于30,总数大都在3000学时以上,这在理工科、师范类院校是少见的,高要求必然意味着学生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学业上,由此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

(二)医学生临床学习阶段的特点

医学生不仅要打好专业基础,还要在后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临床技能的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医学生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训练,临床训练。在临床实践阶段,医学生需要在临床医师的带领下直接面对病人,将在书本上学习到的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中看到真实病例、各种表现相结合的过程。这个阶段,医学生在面对真实的病患时,将会唤起他们较多的情感体验,将疾病和人以及人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这种将专业知识和人结合起来的过程也是医学专业所特有的。

(三)医学生职业规范化培训阶段的特点

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科毕业后真实独立开展临床医务工作前,职业规范化培训对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塑造以及未来职业生涯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各医学院校实施的职业生涯发展辅导尚无固定模式和标准,而职业医生规范化培训阶段学习的目的,就是帮助医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实践学习磨砺和形成职业观念、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素质等。

(四)医学生需要进行终身学习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在医学进步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大量的新学科,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不断的涌现,医学生成长为优秀合格的医务工作者仅仅依靠5年的本科学习和3年的职业规范化培训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环境的改变,人类的进化,新型疾病或公共卫生事件不断出现,都对整个医疗卫生行业和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医学生要正视这些现实的调整,坚定终生学习的观念,遵循终身学习的定律,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学科技术社会发展和竞争的需要。

三、医学生学习情感的内涵

学生学习活动中情感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在理解学生学习情感问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情感是对“关系”的反应,即情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知识传授者、学习内容之间关系的反应。二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感受,这种感受是主观体验。没有个人主观的心理体验, 学习者就不知道是否产生了情感。三是强调情感必然要通过“行为”反应出来,学生要通过学习这个活动把个人的主观感受表达出来,或反应在学习行为上。[2]

根据医学生学习情感的上述特点,在医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学习情感侧重点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医学学习的基础阶段,注重建立学生与医学学科的联系,培养学习兴趣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探索未知的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望、好奇心及获取好成绩的自我价值感等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认知的发展。在医学基础学习过程中的,激发医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消极的情绪体验会让学生回避学习,闭塞思维, 降低学生思维敏锐性。因此,在医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做到乐于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教于乐”,能够调动学生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医学学习的临床实践阶段,要着重加强人文素质与临床技能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价值感与责任感

医学生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与基础学习阶段变比,显著的变化就是能够接触临床病患。学习过程中,医学生能够将医学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病患的实际问题结合,学习掌握有关问诊技巧性和程序性内容,通过关爱患者、治愈患者感受到专业的价值感。因此,这一阶段的学习要注意加强医患沟通能力以及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医患关系会让医学生产生个人价值感。当前,人们对医疗质量及服务要求更高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我国医疗矛盾较为突出,为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医学生还需要体验到工作的责任感,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这种责任感融入到写病历、体格检查、保护患者等最基础的工作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在医学生职业规范化培训学习阶段,需要在临床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职业认同感,坚定医务工作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信念

医学的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的医护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医护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即个人对他人或群体的有关职业方面的看法、认识完全赞同或认可。进入临床规范化学习培训的过程是医学生由学生身份转换为医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医学生会在医院的各个科室轮转,全面和深入了解医务工作特点,逐步形成职业认同感、坚定职业信念、找寻职业方向的过程,更进一步地感受”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不断加强学习人文知识、提升人文修养,将职业目标和人生目标相统一,形成职业认同感,认识到医护工作对提升个体生命质量,维护人的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人的职业定位,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

四、医学生学习情感的培养途径

(一)从起点开始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对医学的认同

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阶段,要做好医学专业咨询服务工作,引导学生建立对填报专业的认可度,使学生对医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困难以及需要的精神品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常第一志愿专业更能体现学生对医学专业的认可度,学校在招生录取阶段要做好把关工作。学生入学后,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做好专业职业规划,同时要依据客观实际动态调整职业目标,使学生保持专业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校应该大力推广早接触临床,使学生对医院、医生、就医过程有直接的了解,增加感性认识,增加学习兴趣,坚定专业信念。

(二)在基础学习阶段,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水平的学习目标,保持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教师在医学生的基础学习阶段,以生动、形象的事实和令人信服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医学理论知识,让学生将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要求内化为学生新的求知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掌握知识的水平和特点,引导学生制定合适自己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学习目标,目标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目标过高,学生往往会因超出自己的实际水平而受挫导致不良情绪,目标过低则使其对学习缺乏应有的成就体验和激励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尝试多样、有趣富于变化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整体印象以积极、高效为主,引发学生快乐的情绪。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教学内容与自己的需要、预期之间关系的关系,做到合理评价。对于某些在学生看来并不符合其需要的教学内容,教师要以适宜的方式和恰当的说明使学生的认知评价发生变化。上述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基础学习的繁重压力中保持自我效能感,保持学习动力。

(三)在临床实践的学习阶段,应该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让学生将医学生知识、临床技术和具体的人、人的感受结合起来,坚定职业认同感

临床带教老师在医学生的临床培养阶段,应增强人文知识的实用性,结合真实的、典型的医疗事件作为案例,将人文知识内化于教学内容中,让医学生在面对具体的病患时能够将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个体病患相结合,用独立思考能力对医患问题有辨别处理能力。高校医学院选定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要具有深刻的人文知识。学校要对临床教学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人文素质培训,参加人文素质教育的高层次学术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带教老师自身人文素质。高素质师资队伍和完善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对提升医学生职业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3-5]

猜你喜欢

医学生医学人文
医学院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