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效率情境

王 丹

(吉林省长春北师大附属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和练习。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课堂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教师如果单纯地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法真正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就大大降低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积极跟随教师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探究。[1]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小兔请客》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导入部分: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小兔子都请了谁?(小猴子、小松鼠、小刺猬)小猴子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再进入第二个情境: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要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小刺猬扎走了许多的果子,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们,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教师通过创编有趣的故事,创设具体的情境,把学生引入本节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激发起学习兴趣,积极跟随教师的问题展开思考和计算。这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逐渐从知识教学转向能力教学,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加充裕的独立思考空间和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在《小兔请客》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如利用小棒计数器等。无论哪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教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发现多种算法,既提高了本节知识内容的学习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完成知识的理解。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恰当的时机运用课堂提问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数学教师可以在学生陷入思维定势时适时抛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带领学生将知识内容化繁为简,由难变易,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学习“小数的意义(二)”时,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测量活动,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宽(或高)的数据,分别按“整米数”和“非整米数”两类板书,然后提问这些不够整米数的部分:如果仍然要用“米”作单位写出来,除了用分数表示外,我们还可以用怎样的数表示出来呢?师生共同归纳: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怎么表示呢?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2米36厘米的黑板,借助身边的米尺来解释一下。“1米=100厘米,1厘米=1/100米,所以1厘米=0.01米”。我们通过度量身边熟悉的事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测量过程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在转化质量单位时:鹌鹑蛋12克可以表示为多少千克?这可以启发学生思考:1克是多少千克?为此,教师可通过类比,引导学生进行类推。学生通过类比之前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完成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2]

四、正视学生差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认知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面对相同知识内容时对知识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因此,数学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活跃思维,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从而对知识内容拥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小组合作,可以使组内学生优势互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学习“数据收集整理”后,教师可以将学生科学地划分成小组,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塑料袋和环保袋使用情况”数据收集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分析,在合作交流中发散思维,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本节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从学生的角度开展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高,从而构建出更加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效率情境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培养思维能力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跟踪导练(一)2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