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地区小学科学及实验课教学策略
2020-01-07邱岳晖
邱岳晖
(西藏林芝市第二小学 西藏林芝 864000)
科学探究能力是学生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要素之一。学生们只有在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究精神驱动下,才能够自觉地将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有效地结合起来,发现事物的现象和本质规律之间的密切联系。科学探究过程能够让学生在科学实验的过程中认真分析和思考。教师通过具体的活动准备和设计、通过精确的科学实验,在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分析、实践等能力。同时,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严谨务实的求真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等都能够在具体的科学实验过程中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在学习材料和资源等支撑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有效呈现。下面,笔者就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有效策略展开具体分析和讨论。
一、在情境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学习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对科学实验对象的探究和实践中来,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兴趣,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例如,在“变色游戏”的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教师先拿出一个苹果,学生们看到苹果必然产生猜测:为什么老师会拿出苹果,要分给大家吃吗?在苹果的驱动下,他们就会对这节课充满期待。接下来,教师就为同学们揭晓谜底:“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苹果的初衷可不是让大家吃的,让我们来观察观察。”然后,教师切开苹果,放置在柠檬汁的碟子中,静置10分钟观察其变化。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在自觉的行动实践中,必然能够通过对学习对象的积极探究和有效实践,实现科学实验兴趣的有效培养。[1]
二、在动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是学生在科学学习过程中所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学生只有具有敢于实践的意识、大胆创新的魄力,在具体的科学实验过程中,才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地去思考、行动。在他们对学习对象积极而主动的探究和实践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理解和探究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例如,在学习“制作笔筒”的实践中,学生们对笔筒这个文具并不陌生,但要通过自己选取材料、设计样式、动手制作等实践活动,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试验才能够完成。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兴趣激发,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笔筒图片融入到教学导入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视觉体验中,激发起他们对笔筒这一实用学习用品进行制作的兴趣。再加上该物品的制作方式简单,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学生们只需要稍加用心,就能够获得极大的收获。同时,在具体的动手操作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在讨论分工、选取材料、动手制作、反复调试、对比交流等过程中,能够获得丰富的感性体验。在有效经验的支持下,学生认识到制作笔筒需要重视细节,如制作的结构牢固与否、外观美观与否等。在具体的动手制作过程中,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和发展,逐渐在未来的科学实验中,明白求真务实、认真严谨是科学学习的必备品质。[2]
三、丰富教学资源,优化科学实验教学
科学概念的构建应当以学生的行动实践为线索,让学生在对学习对象的具体观察、认真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实践否定、获取经验、再次实践的循环上升过程,在知识和概念不断冲突、修正的过程中建立起来。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将丰富的生活资源作为兴趣激发的前提,让学生们在兴趣的驱动下,积极地融入到科学实验过程中来,在具体的探究实践中,在丰富的资源配置中,优化科学实验活动的效果。
例如,在《浮与沉》的科学实验设计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资源,将生活情境融入到教学中。以踢球时球掉进深坑中,学生没有办法进入里面去取球的情境,让学生们想办法将球捞出来。学生们会想到小球能够浮起来,那么怎样让小球浮上来呢?注水法就成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此同时,置换对象,将体育课上的铅球投入水坑,这个时候还能用相同的方法吗?在问题提出的基础上,学生们利用通过设计活动记录单,设置活动步骤,以及具体的科学实验过程等,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通过不断尝试,不断探究,最终得出实践结论。
总之,在小学科学及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兴趣激发,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参与到对科学学习活动的探究和理解体验等过程中来,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实践中,实现高效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