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中的问题情境创设

2020-01-07虞小东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环形山探究性情景

虞小东

(浙江省杭州市周浦小学 浙江杭州 310024)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中,大力提倡“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理念。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1]科学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为学习驱动力,就是通过一个个问题情景,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相关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实践体验等,从而把科学学习活动组织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搜集证据、解决问题并进行表达交流的学习过程。然而,在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却不能直接发现并提出适合探究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一、问题情境创设对小学科学探究的意义

问题情景创设是要根据探究内容,创设带有目的性的学习情景。问题情境的关键是创设我们所需要的特定情境,促进学生更好地探究。一方面,“问题情景创设”是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和基础。情景创设的好与坏,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科学探究”的目标导向决定了创设“情景”的行为。问题情景的创设,都要与科学探究的目标同向[2]。

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改变学生的知觉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同时作用于人类感觉器官的刺激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被反映。这是知觉选择性在起作用,知觉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区分出来。因此,学生也只会选择课堂上的一些刺激性问题加以反映。创设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将注意力、知觉对象指向探究性的问题。

二、良好的科学探究问题情境的特点

创设适切的问题情境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特点,具体有指向性、有序性、新颖性三大特点[3]。

(一)问题的指向性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有明确指向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思维趋向于某一个确定的方向,快速提出和聚焦合适的科学问题。问题情景越具指向性,就越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实效。

(二)问题的有序性

学生的认知是按照一定顺序展开的。因此,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通过问题的有序生成,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

(三)问题的新颖性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师创设一些新颖且富于思考的问题,能使学生投入更多身心,调动相关的认知系统,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良好科学探究问题情景的策略

(一)通过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

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科学课是基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对生活现象进行思考、解释、总结、延伸和应用的一门课程。科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要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来创设问题情景。例如,在学习《物体的沉与浮》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常见的铁块和钢铁做的船创设问题情景:同样是铁,为什么铁块沉入水底,钢铁做的船却浮在水面上?这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

(二)通过呈现结果来创设问题情境

呈现结果,是探讨事情的起因或事情是怎样发生和发展的。例如,科学课《认识岩石》,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岩石的变化呢?教师把光滑的鹅卵石与不规则的石头作比较,当学生了解到鹅卵石就是石头变成的时,自然产生疑问:鹅卵石为什么那么光滑,没有棱角?它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呢?

(三)通过典故或故事来创设问题情景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和认知的特殊性,特别喜欢听故事。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创设故事情景,并在故事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科学探究中。例如,在《电和磁》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奥斯特的故事创设情景:1820年4月的一天,奥斯特做了一次即兴实验,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针的磁针发生偏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事讲完后,学生会好奇:电流磁效应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四)通过科学实验来创设问题情景

科学不可缺少的就是实验。因此,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景,在科学课中尤为常见。学生在对实验现象充满好奇心之后,就会在好奇心、兴趣的驱动下进行探究,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一课中,教师准备两杯看起来一样的液体,分别是水和白醋,放入小苏打后,其中一杯冒出大量气泡。这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带入到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冒出的气泡是什么呢?

(五)通过多媒体资源来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学习资源越来越丰富。在课堂中,教师借助照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迅速地创设所需要的情景,无需过多的言语,就能聚焦科学探究的主题,引导学生猜想,引发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有效地驱动学生探究。例如,在《我们来造环形山》一课中,教师用课件展示月球环形山的照片,通过让学生观察环形山的特征,就可以提问:根据环形山的特点,你认为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呢?

猜你喜欢

环形山探究性情景
情景交际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探究性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为什么月球上有那么多环形山?
月面看点大集合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探究性拓展实验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月球上有很多环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