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核心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0-01-07王建卫
文王建卫
一、区域游戏中小班幼儿核心素养与行为习惯的体现
区域游戏是幼儿观察、了解世界并感知自身角色的重要活动之一。幼儿学前审美教育主要是借助于具体环境来实现的。因此,如何结合幼儿年龄及心理特点创设适宜的区域环境,对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力有重要影响。
(一)创设温馨区域环境,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力
区域环境在创设中要注意自由闲适,使幼儿在一定相对独立、自由、放松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让幼儿感受到家一样的温馨。比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学习活动场所放置高网柜,形成良好的封闭环境。其中,阅读区放上内容丰富的读物,启迪幼儿心智;放置颜色鲜艳的小椅子及舒适的坐垫,使幼儿在阅读中可自由地或坐或躺,感到放松。这样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美的感知力。
(二)丰富区域活动,提高幼儿美的表现力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有很多。各种交往、合作式活动可以增进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手工制作的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可利用花草叶之类的材料,包括干花、稻草等容易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使幼儿在手工制作中更加亲近大自然。教师还可以用这些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插画、花瓶等这些简朴又美观的装饰品。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对美的表现力。
二、区域游戏环境的优化及调整
幼儿活动区域需要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年龄的增长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幼儿探究环境与人际交往活动的需要。教师在区域环境的设置上,一是要设计与幼儿年龄相符的区域,包括阅读区、游戏区、玩具区等。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教师还要增加益智区、手工区等,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区域游戏环境的益智及辅助教学的价值。二是根据幼儿兴趣和注意力多变的特点,经常更新区域游戏的环境布置。同时,各个区域每天要固定开放时间,并具有活动规则。这样可以培养幼儿具备一定的规则意识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的核心素养与行为习惯
环境的创设对幼儿的潜意识有着重要影响,包括环境中物品的配备、使用、空间维护、色彩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从培养幼儿核心素养出发,精心设计幼儿区域游戏环境。这有助于开发幼儿智力,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和融入环境的主动性,以及培养幼儿的交际意识,使他们在真实的实践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语言规范和行为规范。
(一)提高幼儿参与意识,体验区域游戏活动规则
规则因区域游戏活动而设置,并使参与活动的幼儿产生良好的规则意识。规则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受到约束,比教师空洞的说教更有效。因此,教师在创设区域游戏环境的同时,应当建立相应的规则,以此培养幼儿相互关爱、遵守纪律、爱护物品、语言文明、爱护卫生的意识和行为,使幼儿一到活动区域就会自然而然地按照规则参与活动。这既维护了区域游戏环境的秩序,又能使幼儿从小树立起良好的纪律与规则意识,从小学会对自己的言行有意识地进行管理。这对其未来步入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幼儿,培养幼儿正确的言行举止
幼儿最喜爱模仿身边亲近人的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他们也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小朋友的关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在日常教学中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同时,教师对幼儿在区域游戏活动中一些好的行为举止要及时提出表扬。比如,老师今天看到一个小朋友把掉落到地上的玩具送回“家”了,这种行为真棒,大家给他鼓鼓掌吧。教师通过这些有意识的引导,就会让幼儿明白,爱护物品的行为是受大家肯定的正确行为。这样,他们就会主动地遵守活动区域的规则,并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及行为习惯。
(三)明确目标,加强幼儿行为习惯的训练
幼儿核心素养表现为良好的学习观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来源于日常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后天教育和习得的结果。因此,教师要目标明确,加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比如,针对区域游戏活动中物品用完后,放回原位的习惯训练,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对区域中所有物品进行分类,并给物品安“家”后做好标志,以便下次好识别。其次,教师再设计一个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强化幼儿在游戏中将物品正确归位这个习惯,训练几次后就会在幼儿内心巩固这种行为习惯。同时,教师还可在区域游戏中增加与幼儿的互动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规范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行为习惯,使其在游戏互动中养成谦逊、有礼貌、关爱并尊重他人、乐观积极的性格特质等,并在长期的教育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核心素养与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日常教育中的点点滴滴。幼儿教师要围绕幼儿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积极创设区域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规范幼儿的言行,促进幼儿核心素养及行为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