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党“双提案”是闹剧

2020-01-07刘红

统一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台美两岸关系共识

■ 刘红

今年以来,国民党一直不顺,在大小3次选举较量中一直处于下风不说,围绕党内改造、论述调整和两岸政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这一背景下,出现“双提案”的怪事,作为新变局中的战略误判和现实挑衅,只能是闹剧而已。

一、隐形于“双提案”的“过时梦”

10月6日,国民党立法机构党团抛出“政府应请求美国协助抵抗中共”及“与美复交”两项“决议案”。第一案表示要“请求美国协助”以“抵抗中共”,要蔡英文当局“积极说服”美国政府依照“与台湾关系法”精神,“一旦中共有明显危及台湾人民安全及社会经济制度的行动时,在‘我国政府’请求下,将前述中共举动视为对西太平洋地区和平及安定的威胁,并以外交、经济与安全防卫等方式协助‘我国’抵抗”。第二案声称,蔡英文当局“应以美国与‘中华民国’恢复‘邦交’作为对美国外交目标,并积极推动”。“双提案”在立法机构“无异议通过”。要说有什么不同,据一些媒体报道,民进党立法机构党团只是把“原提案”中的“当台湾遇到危险,美国应用直接军事等方式支持台湾”,修改为“安全防卫”方式。

“双提案”按国民党的解释,只是一种策略性的运用,却难以掩饰国民党内一部分人心理状态中的强烈冲动和历史萦绕。“美国梦”在国民党一些政治力量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台湾当局和美国“建交”“美国协防台湾”那些往事。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撤到台湾、两岸对峙正式形成后,虽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美国曾经有过“弃蒋、进而弃台计划”,但很快出现改变,因为刚从中国大陆撤到台湾岛内的台湾当局,需要维持在岛内的政治地位,需要同中国大陆全面对抗,需要维护国际活动空间。美国需要围堵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则成为其前进基地。政治上的一致促使双方走到一起。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成为双方合作启动时点,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和“美军协防台湾”成为具体合作点。

军事上“协防台湾”。美国总统杜鲁门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天后,“要求第7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全面部署侵入台湾海峡。6月29日,美国第7舰队6艘驱逐舰和2艘巡洋舰侵入台湾海峡开始巡弋。7月31日,美国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赴台同蒋介石会谈,议定台军归麦克阿瑟统一指挥,以“共同防守台湾”。1951年5月1日,美国在台北成立“军事顾问团”。在此前后,各类先进战斗机、军舰、坦克、大中型火炮在内的美国军事力量,大量进驻台湾。1954年12月3日,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完成“协防台湾法制化”。

“外交”上提升关系。1949年8月2日,美国驻中国大使司徒雷登结束3年任期后,美国与台湾当局的关系保持“代办”级别。1950年7月28日,“驻台公使衔代办”蓝钦赴任,1953年初晋级为“大使”,台美“邦交关系”正式确立。同时,美国支持台湾当局占据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最多时维持69个“邦交国”。

经济上全面援助。美国提供、台湾急需的各类生产生活资料源源不断运抵台湾。1951年开始至1968年结束“美援”的18年间,美国给予台湾的经济援助共14.82亿美元,相当于同期国民所得的8%,国际收支经常账差额的86%,及同期全部固定资本形成的58.8%。“美援”结束后,1967年到1977年底,由台湾当局担保的各种对美借款达65.58亿美元,相当于18年美国“经援”的4.4倍。这些贷款额相当于1966年到1978年期间台湾当局及官营企业固定资本形成的四分之一。正是因为台美此类关系的存在,成为台湾当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这种情况维持30年,到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时,一方面是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一方面是国际格局的调整,一方面是美国留在台湾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因此美国接受中国的“建交三原则”:“从台湾撤走一切美国武装力量,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与台湾当局断绝‘外交’关系”。伴随中美关系正常化,台湾国际活动空间也在“一个中国格局”中不断调整,不仅退出联合国,“邦交国”也大幅减少。上述情况已经延续40余年,还将继续下去。

“双提案”折腾的是历史故事,70余年前发生,40余年前改变,今天竟然想要一步回到当年,难怪提案人信心不足,国民党也没把其列为行动纲领,舆情上反响不热烈。甚至民进党方面也不敢配合,只是由对外关系负责人公开表示,“目前不会寻求与美国建立全面外交关系”“一旦台海发生冲突不会依靠美国介入”。可见,“双提案”只有挑衅性没有可行性,所以在岛内都没有炒作起来。

二、“双提案”性质十分严重

“双提案”无力拨动中国大陆掌控下的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大局,却已伤害国民党40多年来在两岸关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形象。

(一)“双提案”是两岸关系的历史倒退

一是从两岸关系性质和发展过程看,美国因素是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两岸关系要发展,必然要解决中美关系问题。40余年前,中美两国关系理顺、台美官方关系结束是“因”,缓和军事对峙、两岸关系进入交流交往时期是“果”,也就是两岸关系之所以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局面,中美处理台湾问题的正确态度,成为中国大陆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动两岸交流交往的重要国际环境和政治动力。显然,“双提案”是要毁“因”来毁“果”,是要让两岸关系回到40余年前的老样子。

二是“台美复交”“请求美国协防台湾”是要恢复台美间“断交、撤军和毁约”前的状态,是要挑战国际格局中的基本架构,是在冲击“一个中国格局”。请问,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众多国家,无论是国际重大活动,还是履行国际条约,怎么能够改变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架构?台湾有何实力,有何能力,能让美国舍弃综合实力位于世界第二的中国大陆?置世界进步、两岸关系发展于不顾,留恋40余年前、70余年前的世界有点可笑。

三是要测试祖国大陆维护国家统一的耐心。“双提案”要做的事,不仅是涉及台美间的事,也是两岸间的事,是要一步回到曾经存在30年的两岸军事对峙阶段,是要无限期拖延祖国统一大业。两岸关系的发展现实和成果,决不允许走回头路。中美建交、两岸交流交往40余年来,中国大陆在中美关系、两岸关系和台美关系中的话语权、主导权和掌控权不断增强。特别是中国大陆在特朗普发动的以遏制中国大陆发展为主旨的外交冲突中越来越主动,中国大陆在防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上越来越成功。“双提案”是开历史倒车没有出路。“双提案”如果得到蔡英文当局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台独”来讲则要面临一场大惩罚。

(二)“双提案”是“新论述”的必然结果

在党主席江启臣等“中生代”主导下,国民党内“两岸政策新论述”出现偏向。如把“九二共识”加上“宪制性”限定,强调“中华民国”“台湾优先”极端化等。在“九二共识”形成过程中,以及在“九二共识”指导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过程中,都没有相关资料证明在“九二共识”上加上所谓“宪制性”的存在。如9月6日的国民党全代会“党务报告”称,“两岸交往与台美合作同步并行”。事实上,两岸关系和台美关系对台湾来讲都十分重要,但性质不同,侧重点也不同。台美关系必须在一个中国格局中运作,两岸关系则是内部事务。如国民党的“核心论述”,为‘九二共识’设置限制性条件,为国民党在两岸关系发展上扮演积极角色设置障碍。国民党自我设限的后果是,不但提不出积极的两岸问题解决方案,而且原有优势也进一步流失,对两岸关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国民党“新论述”对于两岸关系指导原则、政治定位和发展前景的偏向,成为“双提案”出台的背景和舆论准备,更是一种必然结果。面对美国不希望中国统一心态在特朗普时期又有强化的现实,国民党内一些人直接围绕这一台湾问题的症结做文章。更要看到,“双提案”是有“影子内阁”之称的国民党智库部分成员策划,立法机构党团出面提出,因为党主席江启臣是立法机构党团成员,等于是智库、立法机构党团和党的领导集团共同参与,因而性质更加严重,情节更加离奇。“新论述”失误之处与“双提案”一起,使得40余年来国民党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者和力行者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

(三)“双提案”是剜肉补疮式的小算计

“双提案”出台后,国民党自知问题严重,没有“提案成真”的可能,因此围绕如何落实、实施提案本身没有过多诠释,在相关场合谈及也是有所克制,而且还通过一些渠道解释“双提案”只是“策略性考虑”,是要迎合岛内民意,提升党的政治支持度。也就是说,要通过此举,能够得到更多选民支持,拉到更多选票。

国民党急着扩大支持者群体,想法正常,可以理解。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蔡英文大赢,6月韩国瑜的高雄市市长职务被罢免,8月高雄市市长补选李眉蓁败选,一连串失败压得国民党透不过气来。国民党在保住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时552万票的基本队伍基础上,开始把思路定在“争取中间选民支持”上,重点是提升党的民意支持度,具体策略和政策之一,则是通过“两岸政策新论述”,通过对于参与两岸交流的自我设限,迎合岛内现阶段存在的“拒统”民意,调整对“九二共识”的坚持,调整对共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坚持。“双提案”则是配合“两岸政策新论述”的重要招数。问题是如此做能有效果吗?

一方面“中间选民”和社会上对国民党的不满,当然有一部分是不赞成国民党以往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和做法,但更多的是看不惯国民党落伍、僵化、内哄等“宫廷内斗、老人政治、酱缸文化”,这些严重影响和败坏国民党的社会观感。因此,国民党冀望通过“双提案”“两岸政策新论述”提升支持度,应该说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有些药不对症,甚至也会让基本支持者不满意。

另一方面即使如其所说,能够暂时得到一些“中间选民”的“呼应”,问题是受制于美国自身利益所限,性格怪异的特朗普喜欢“极限施压”,也只能在交流形式和策略层级,做些提升美台“实质关系”的把戏,不可能在中美关系上打破“一中格局”和自毁政治基础,理性稳重的拜登接任总统后也不会否定一个中国政策。所以“双提案”不仅没有可行性,而且让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复杂,届时不仅这些“中间选民”会嘲笑,蓝营基本盘也会再次“选择性休眠”。作为拙劣的政治算计,结果是“短多长空”,得不偿失。

三、需要放弃“双提案”的幻觉

“双提案”到底是不是国民党推进复兴和提升社会观感的策略或手段,要从国民党的现有优势出发。在岛内国民党、民进党中,无论是内部事务,还是对外事务,无论是施政方针,还是行政手段,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执政经验,要有重大、突出优势已经不可能,因为借鉴也好,剽窃也好,任何一方有任何一点新意创意的概念、提法、主张和政策,都会被对方照搬照抄,但是有一点有很大不同,那就是两岸政策。无论是两岸关系的演变过程,还是岛内政治现实,都说明这一点,只要国民党坚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民进党是不愿学也学不好。问题是国民党的“两岸政策新论述”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的偏向,特别是“双提案”此类的政治事件,对于两岸关系的伤害不小,也有损国民党形象。“双提案”和“两岸政策新论述”,基本没有推翻两岸交流基调,但表明国民党处理两岸事务的思维、立场、态度等已出现变化,对两岸关系将造成负面影响。

一是“本土化”中“独台倾向”继续增加。国民党“本土化”开始于蒋经国,从其任行政部门负责人起全面推进的“催台青”“本土化”,实质是加速国民党当局撤到台湾后一直缓慢进行的“中国特色资本主义的台湾化”和“中国国民党到台湾后的在地化”。蒋经国病故后,“本土化”从李登辉开始,加入分裂祖国的因素,成为“实质台独”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同时党内也有一些实力派一直没有停止此类活动。受党内传统政治包袱影响有限的江启臣出任党主席以来,为推进党内组织改造和理念创新作过不少努力,当然也出现一些异于国民党传统思维方式、战略策略、政治主张的做法和提法,岛内一些媒体认为国民党的“本土化”在加剧,其中的“独台倾向”在增加。党内一些有识之士也认为,“双提案”出现的背后,意味着“本土化”在党内的市场在扩大,组织上排挤党内“非本土化”势力、论述上向民进党靠拢等情况会加剧。

二是国共两党交流受到严重干扰。国共两党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主流,是两岸交流交往的主体,是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领导人成功会面更是国共两党交流带来的历史性成就。国共两党交流之所以实现,是因为国民党接受“九二共识”。如今,国民党“以基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九二共识’延续两岸互动,并以此寻求互动方式与时俱进”,在“九二共识”前加上“宪制性”的限定,一方面是不符合“九二共识”达成时的初衷和事实,一方面如此“新论述”是用强调“中华民国”来激化两岸政治对立,也是在岛内党内有关“九二共识”的讨论中误导岛内舆情,当然也直接影响到国共交流的政治基础。岛内有媒体认为,“双提案”直接宣扬“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不得不怀疑国民党对于“九二共识”的诚意。国民党走出“双提案”这一步,严重冲击2004年4月以来形成的国共两党交流模式和地位,国共论坛和两党定期协商合作机制效用减弱。

三是损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政治基础。从两岸关系演变过程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曾经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已经成为历史潮流,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向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九二共识”,近一段时间来,国民党对于“九二共识”的坚持不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全面推进的那几年,理念上的“两岸政策新论述”、行动上的国共论坛等两党重大交流项目中断搁置、政治上“双提案”出台等在坚持“九二共识”上出现的偏差,打破两岸间基于“九二共识”的合作默契,削弱了政治互信基础,也使得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积极推动者和主导者的国民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蔡英文当局否认“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受到严重干扰情况下,本来应该是国民党大显身手的时候,应该是国民党为民族为两岸为台湾建功立业的时候,国民党却自废武功,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影响力被压缩。

四是影响两岸交流与融合发展。国民党作为两岸交流的参与者和主导者,长期以来在两岸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为摆脱被泛绿阵营扣上的“亲中卖台”标签,一再要求“两岸对等、尊严交流”,提出要“自我设限”,更是出现党内一些重要人物拒绝参加海峡论坛等两岸多年沿续而来的盛会等不该发生的事。在全面推进两岸交流、经济和社会融合过程中,国民党声音不高努力不够,又出现“双提案”直接伤害两岸关系的政治事件,将对两岸交流形成新的干扰。党内有识之士认为,国民党要明确方向和终极目标在哪里?梳理清楚两岸之间的关系,在两岸关系与大陆政策方面先下“操作型定义”,拿出具体作为帮台商、台生、陆配排忧解难,处理能够说到做到的部分,才能一点一滴争取台湾人民的认可与认同。也就是说,国民党没有为两岸经济和社会融合发挥应有的作用。

五是削弱岛内反“独”促统力量。长期以来,国民党是岛内反对“台独”的第一道防火墙。如今,一方面国民党短期内难以完全根除病灶,党内“正统蓝”与“本土派”矛盾分歧不易化解,长期累积的体制僵化、理念不清、高层内斗、脱离民意、人才断层等结构性问题根深蒂固,地方派系、基层桩脚、农渔组织、军公教票仓等严重萎缩涣散。再加上民进党将继续追讨党产,对国民党进行政治清算,亲民党、民众党等第三势力也将加紧蚕食国民党支持者,国民党复兴还有很长很难的路要走。另一方面“两岸政策新论述”和“双提案”等导致国民党在岛内主导两岸交流中的优势弱化,下次选举时部分传统泛蓝支持者又会像2016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那样“政治休眠”,用选票教训国民党,不参加投票,客观上助长民进党“一党独大”局面,进而造成国民党制约民进党“台独”分裂活动的能力下降。

显然,“双提案”不是国民党推进复兴和提升社会观感的策略或手段。蔡英文当局和特朗普拱起的、损害一个中国政策的台美关系,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低潮。“双提案”重回40余年前的老路也好,留恋“蔡英文当局式的台美关系”也好,都是不现实的。说一千道一万,从岛内情况看,经济健康发展能否长期化,社会能否确立安全感,普通民众能否有正常心,都需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这方面国民党有过成功的实践和经验,也因之有过在岛内选举中的重大胜利。如今何乐而不为?

猜你喜欢

台美两岸关系共识
台美启动“贸易倡议”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商量出共识
蔡英文的台美棋局与如意算盘
蔡英文的台美棋局与如意算盘
台湾问题——和平或对立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影响
“慢养孩子”应成社会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