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政治中的网络媒介及其影响
2020-01-07翁明源
■ 翁明源
在台湾地区选举政治中,不同媒介有不同的功能和侧重,例如PTT(批踢踢实业坊)侧重文字性讨论,YouTube(“油管”)侧重影音视频分享,脸书(Facebook)则侧重信息的综合和扩散。因而在进行选举操作的时候,不同媒介也有不同的应用方式。在台湾当前选举实务中,社交媒体是最主要载体,PTT、LINE、YouTube、脸书、Instagram、推特(Twitter)、WhatsApp等都在发挥作用。
一、PTT
通常来讲,新的媒介方式出现会逐渐替代旧的媒介方式,但PTT却是个例外。PTT全称批踢踢实业坊,是1995年由台湾大学学生杜奕瑾成立的一个BBS网站。经过20多年发展,同期成立的其他BBS网站大多都已关停,而PTT则走出台湾大学成为当前台湾地区最大的BBS网站,拥有每天约15万人次访问量。
虽然界面单一,长期以来以文字为主,但是PTT却是台湾地区最主要的信息发布和讨论平台,很多媒体记者也都到PTT取材。这主要是因为PTT不隶属任何一个政治团体,同时主张学术中立和绝不盈利,并且通过特别的算法和严格的制度清除行为异常的网军账号。因此,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比较客观的网络讨论平台。然而,PTT虽然不受控制,但PTT里的账号却可以被控制。公关公司可以在PTT长期培养账号,以摆脱PTT对新账号在发文评论上的限制,当有政治团体提出诉求,这些账号就可以用来为这些政治团体服务,宣传自己,抹黑对手,俗称“带风向”。同时又因为PTT长期标榜的客观性,网民通常不太会怀疑这些账号及其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使得PTT上的“带风向”比传统媒体有更好效果。在岛内喧嚣一时,与民进党关系密切的杨蕙如豢养网军事件,就是杨蕙如利用在PTT长期培养的账号为特定政治人物服务。
二、LINE
LINE起源于韩国,在日本获得成功,现在已经在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有了大规模发展。LINE是一个即时通讯类软件,类似微信,可以进行即时信息传递和通话,也存在类似于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功能。截至2018年,台湾有高达89%的人使用LINE,是台湾地区进行资料传递的重要工具。
LINE在台湾选举中的应用主要是两个方面功能。一是信息定向传送。如果对某个候选人感兴趣,可以关注这个候选人的LINE,然后就会收到这个候选人的行程信息、新闻信息和言论信息等,还可以跟候选人进行一对一互动。LINE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功能是组织动员和协调,LINE的群组功能是选举动员重要工具。候选人的竞选总干事会把各地方桩脚或“蛇头”,或网络中的意见领袖或网军拉到一个群组当中,当候选人需要在线下进行造势充人头或线上组织“带风向”的时候,这一个个群组就会扮演起“指挥部”的功能,总干事在群组中下达和分配任务,协调各桩脚之间的利益分歧。
三、YouTube
YouTube是全球最大视频播放网站,有超过10亿使用者,使用者每天在YouTube观看影片总时数突破10亿小时,产生的观看次数每天也高达数十亿次。作为一个视频播放网站,YouTube之所以也被视作社交媒体,是因为它上面也存在由网民自发组织、分享资源交流想法的虚拟社区。YouTube上的视频除了特定媒体的专属视频之外,主要都是普通网民自发上传的视频,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订阅专属的视频类型,并且可以在每一个视频下面进行交流。
YouTube还会根据个人观看记录推荐相关视频。在网络时代的选举中,广告宣传片是候选人展示自己,打击对手,打动选民的重要武器。由于YouTube相关性推荐功能,每当网民在搜索候选人或候选人对手及其他与候选人有关的主题时,都可能会看到候选人的广告宣传片,极大地增强了广告宣传片的传播效应。因此,只要候选人拍摄的宣传片足够多,涉及的主题足够广,候选人的视频就可能出现在网民的搜索词下面。YouTube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在于它是候选人各项活动进行直播和视频传播的最主要平台,无论是选举造势还是网络节目直播都需要借助YouTube实现。在网络流量无限化和智能手机普及化的今天,每支手机都是一个摄像头,候选人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会通过手机经由YouTube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四、脸书
同样诞生于校园的脸书目前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2020年月活跃用户已经增长到约24亿。“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开启了‘脸书选举’的年代”,奥巴马运用脸书辅助选举成为其胜选重要因素。此后,脸书在选举中的应用进一步扩展,以至到2016年被指责为干预美国选举的利器。脸书在台湾选举中的应用主要开始于2012年。蔡英文和马英九都注重对脸书的经营,开展了密集的选举攻防,近乎蔡英文三倍的粉丝数量是马英九赢得网络战场的重要原因。自此,脸书成为台湾地区各类选举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脸书以高达92.8%使用率成为台湾地区使用最多的社交媒体平台是有原因的。脸书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综合性社交媒体,既可以像PTT那样进行信息发布和讨论,也可以像LINE那样实现信息即时传输和多人群组沟通,还可以直接嵌入YouTube进行视频播放和开展直播。不仅如此,对选举来讲更重要的是,脸书可以合法地置入政治广告,并根据对象的浏览倾向定向推送;而好友之间的互相转发可以迅速将信息扩散出去。候选人只要拥有足够多账号,建立相关群组和粉丝专页,就可以使他的对象选民沉浸在对候选人有利的信息当中。但也正是如此,脸书也被诟病容易把选民带入“同温层”,而受到候选人操纵。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彻底改变了台湾选举政治面向,一方面对选举本身来讲提高了效率增加了透明度,但另一方面对选民和选举情势来讲却也加剧了政治分野,模糊了选举焦点。
一是提高选举效率。网络技术应用大大减少了选举成本,客观上提高了选举效率。在传统选举中,文宣和组织是两个主要板块,也是花费最大的板块。文宣除了在街头插旗挂广告牌外,还要在报纸电视和公车上买广告,面临缺乏选民反馈、展示时间滞后、变动不易、展示成本高等缺点。但是借由网络优势,不仅文宣的发布更加多元而便捷,而且每一条信息的输出都能获得反馈,可以及时地根据这些反馈和突发事件灵活改动自己的文宣内容,而这些花费只需要一个编辑和专业文宣制作团体。组织方面,传统选举组织需要长期的地方经营,需要与地方派系和桩脚保持良好人际关系。而在网络政治中,不需要请客吃饭的网络动员可以依靠网络的扩散性发布消息,依靠网络的便捷性进行指挥操作,从而极大节省了组织动员成本。
最为突出的是2014年参选台北市市长的柯文哲。柯文哲本身是政治素人,缺乏政党和财团支持,因此,选择了通过网络展开选战。“‘不插旗、不挂广告牌、不用宣传车’,把重点放在了低成本的网络宣传战中,先后推出了30支‘柯P新政’政策影片,利用YouTube充当播放平台,再透过脸书扩大宣传,增加点阅率。”获得了以年轻人为主网民的追捧,最终赢得了选举胜利。
二是增加选举透明度。在网络政治时代,候选人的一言一行都会留下痕迹,不仅如此,候选人过去的所有经历都将经受对手的检视并且在网络上散播开来。因此,客观上限制了候选人进行暗箱操作和违规选举的作为,选举的每一过程都会被选民用放大镜进行观察,从而增加了选举透明度。而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监督以及与候选人互动,选民对选举的参与也更加频繁且全面。同时候选人可以更加及时地回复选民诉求,并不断告诉选民他们的重要性,使得选民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选举的参与和候选人的影响,提升了选民的选举效能感。
三是加剧政治分野。在传统选举中,选民对选举信息的接收是被动的,因此客观上选民会被动接收竞选各方的选举信息。而在网络中,选民可以在极其丰富的信息源中进行自由选择。然而,也正是因为这种选择的自由,大部分选民会选择与他们主张接近的看着让自己舒服的信息源,而不会选择那些刺眼的会颠覆自己认知的信息。并且在自己支持的候选人说服下,选民会认为对候选人不利的信息都是对手抹黑,都是假消息,从而更加坚定自己对候选人的支持。这就是网络政治中同温层的形成。网络技术本身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同温层。无论是脸书还是YouTube,都有一种功能是根据网民的浏览记录进行相关内容推荐。比如关注韩国瑜的选民就主要会被推荐韩国瑜相关的信息,从而使得选民在有限时间内接触的都是韩国瑜相关的信息,而强化其对韩国瑜的认知。第三种强化同温层的方式是利用网军“带风向”。当选民在浏览某些新闻评论时,首先看到的是数十条同一倾向性的评论,从而使其误以为全体民众的想法都是这种倾向,如果跟自己的想法一致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认知,而如果与自己的想法不一致就会怀疑自己然后不敢发言,形成“沉默螺旋”。殊不知这数十条评论可能都来自同一家公司的网军账号。
而不同同温层的形成则加剧了选民的政治分野。蓝绿不同阵营选民在同温层的影响下都认为自己掌握的是真相,都把对方视作被“假消息”蒙蔽而冥顽不化的人,与对方的交流也多带有这样的偏见,从而减少了双方真诚交流客观评价政治事件的可能,也使得双方的政治分野愈发难以弥合。
四是强化政治恶斗。台湾选举中的政治恶斗主要是蓝绿恶斗,一直以来都为人诟病,而网络政治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恶斗。由于网络信息的巨量和网络传播的迅捷,一条劲爆的消息无论真假都很容易掀起网络热潮,并对选民认知造成冲击。因此,在过去依靠黑函耳语的攻击手段,如今在网络社会中迅速应用并且产生了扩大化影响。诚如自比“东厂”的前“促进转型正义委员会副主委”张天钦所言,“间接影射杀伤力最强了”。 因此,竞争对手会在网络上释放无论真假的劲爆消息,以抹黑对手,影响选情。而进一步的恶果则是减少了在选举过程中本应是重点的政策主张,而充斥着不知真假的抹黑对手的消息,模糊了选举焦点。
综上,网络媒介的争夺是选举政治发展不可逆的趋势,它不仅仅是传统政治过程的网络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更新,也带来了民众参与政治新形式和选举操作新模式。网络媒介在台湾地区选举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谁掌握了网络政治的运作逻辑,谁就能够更好地适应网络政治发展规律,在选举中占得先机。在2020年台湾地区选举中,网络媒介已经成了候选人进行选举操作和民众参与选举过程最重要的载体,网络突发事件的迅速传播会显著影响选举情势变化。网络媒介的政治化对台湾选举来讲有利有弊,但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则需要仰赖台湾民众的智慧和政治人物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