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作品中“桃花”形象的象征意义

2020-01-07王使璋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诗句文学作品长寿

王使璋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甘肃兰州 730000)

在古往今来的文学作品中,文人墨客对桃花的描写可谓不胜枚举。作为文学形象的存在,桃花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记忆。笔者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观察,发现桃花的形象远不止于春天和美好事物的象征,竟然有多重寓意。笔者就其所蕴含的不同象征意义,现分别进行分析,以飨读者。

一、桃花最普遍的象征意义就是春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关于春天的描写,文人离不开桃花。因为桃花在众多的花卉里面,开得比较早,人们经常用“桃李争春”来表示春天的到来。所以,开于早春的桃花,就有了春天的象征。红艳艳的桃花,作为春天和美好的代名词,自然受到了人们的厚爱。吴融在《桃花》诗中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1]诗中表达了桃花盛开的美丽和妖娆,留给人们感官上的享受。王维用“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的诗句,借春天桃花开放以后的陨落,抒发自己无法寻找桃花源的落寞。崔护在《题城南庄》中,也将桃花与春天、美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写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表达了在美好的春天里,自己却错过了美人的惆怅。这些诗句,无论写景还是抒情,诗人都借用桃花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桃花都没有跳出其代表春天美好的寓意。

二、桃花象征了爱情的美好,也象征了爱之轻薄

诗经开启了桃花象征爱情的开始。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桃夭》用灿烂的桃花,象征女子的健康美丽,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痴情和向往,并由此生发开来,从美好爱情联想到家庭的重要性。从这个意义上,桃花从爱情升华到了家庭和事业的层面。古代诗人常常在把桃花与爱情结合在一起,用“一树桃花一树诗,千树花语为谁痴”这样的诗句来表达对爱情的痴迷和向往。同时,诗人也常常借用桃花对红颜薄命的同情和惋惜。比如,唐代大诗人李贺的一句“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就将美好爱情的幻灭写得凄婉悲凉。当诗人感慨生命易逝、企盼红颜永驻的时候,桃花又成了旧时文学作品中红颜薄命的隐形喻义。因为桃花绚烂盛开后的落英缤纷,所以常常又被人们认为是轻薄之物。比如,诗句“轻薄桃花逐水流”,把桃花写成了恩爱过后不知珍惜的薄情种子,寓意深刻。[2]因为其象征意义的固定性,在文学作品中,桃花都和爱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三、桃花象征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美好生活的憧憬

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人们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千古不朽的理想之境,其不知激励和影响了多少代仁人志士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正因为如此,桃花源成了美好生活的理想化身。当人们看淡功名利禄,或在理想受到挫折、人生遭遇打击的时候,桃花源就成了其心灵的归宿。因此,古人常用桃花命名居所,如“桃花坞”“桃花圃”“桃花庵”等。唐寅的《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他把自己比作桃花仙人,把桃花当成立身谋命的手段,充分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以桃花为生,不为世俗偏见所累,依靠自给自足的隐逸生涯,体现了一种独立于世,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桃花象征着长寿

桃花象征长寿,这个说法自古以来就有。中华民族是一个追求十全十美的民族。人们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儿孙满堂、长命富贵,为此借助神力或者外物,达到长寿的目的。因此,《太清方》就有了酿造桃花酒的描写:“三月三日采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颜色。”[3]人们饮食桃花酒希望以此来获得预期的长寿。桃花所形成的果实,桃果更被视为延年益寿之物,古人把桃果称为“寿桃”。古代老人过寿,就用面粉做成桃子的形状,称之为“寿桃”,以此表达对老人长寿的美好祝愿。当然,由此其引发出的王母蟠桃会,由福、禄、寿三寿星手捧仙桃的故事,都是文学作品为了表达一种延年益寿的美好愿望。清末画家吴昌硕夸张地咏寿桃诗:“灼灼之花,赪颜如中酒,一开三千年,结实大于斗。”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五、桃花有很多象征意义

桃花的有些象征意义与坚强不屈、桀骜不驯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比如,刘禹锡在多次遭受贬黜,以桃花为意象,对此进行了绝妙的诠释。他在《玄都观桃花》里写到:“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再游玄都观》里面的:“桃花净尽菜花开”这些句子都具有象征意义。诗人表面上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和世事难料的感慨,实则仍以桃花比新贵。桃花还是友谊的象征。比如,李白在《赠汪伦》里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同时,桃花还成了时间流失的一种比喻。比如,“乍见桃花又一年”“相约桃花又一年”等等,桃花成为了物换星移的代表。[4]

六、桃花象征着学生、弟子

桃花与李花,其盛开,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张力。桃花自古以来被引申为学生、弟子。我们经常说的“桃李满天下”,比喻一个人到处都有学生。其中的桃李即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后人还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来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不用自我宣传,就能自然地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5]这常常用来比喻先圣大德。

总之,桃花作为一种自然花木,自身并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它之所以广泛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是因为作者为了表现的需要,选取其一部分内涵,将之发扬光大,为我们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文学形象。其象征意义成为我们享受艺术的精神大餐。

猜你喜欢

诗句文学作品长寿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世界最长寿的人
文学作品与数学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