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新工科范式”的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研究与实践
——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

2020-01-07刘芳平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范式工科融合

刘芳平 强 跃 闫 磊

(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万州 404100)

一、研究目标

本文旨在突破“学科壁垒、专业藩篱、本研隔断、校企隔阂、师生淡漠”等五个瓶颈,通过关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培养工程创新和适应变化两个能力,做好专业认证与认定两个保证、融通线上和线下两个空间、协调校内和校外两个平台,探索建立土木工程教育新范式,打造土木工程学科专业的升级版,培养具有工程创新能力和适应未来变化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

二、研究内容

(一)以“关注两个主体”为核心,转变教学理念,打破教育壁垒

1.推动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改革。学校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辅导形式;课堂面授+网络教学(在线学习)翻转课堂;提倡创新式学习、小组学习、问题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批判思维、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的单项式灌输教学,通过开放的大作业、模仿与角色扮演、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2.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此项目统筹校内教育的各类资源,通过第一课堂;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活动全覆盖,最终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界和社会发展的领导型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二)以“培养两个能力”为目标,强化市场适应,提升工程创新

1.构建以项目为组织的课程、课堂和学习内容。课题对接行业需求,着眼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主动融入行业中。

2.学院层面设立咨询委员会,指导教学真实对接学生未来职场规划和工作环境。在培养学生方面,学校邀请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落实到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课程考核、课程评估、实践项目、毕业设计等各方面。

3.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转化为毕业要求,转化到学习目标,落实到课程教学学习中。我们注重毕业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能力要求。

(三)以“做好两个保证”为牵引,立足专业底线,推动星级拔尖

1.做好土木工程专业2020年专业认证工作,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017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教育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发布的评估(认证)文件指出,土木工程专业要进行认证,其毕业生必需满足“毕业要求12条”标准。这也是国际实质等效的质量标准。在此,土木工程专业将立足专业底线,遵从国际标准,制定符合工程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教学大纲。

2.充分利用校级重点学科、重庆市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学校试点专业等优势,以“拔尖思维”开展星级专业建设工作。土木工程学科既是重庆三峡学院“十三五”校级重点学科、重庆市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土木工程专业又是学校第二批转型试点专业。项目将利用这些优势以“拔尖思维”开展星级专业建设试点工作,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学会)等第三方机构制订工程技术人员的从业(执业)标准和水平评价标准,建立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工程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

(四)以“融通两个空间”为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力

1.建立并实施“宽基础、强实践、重能力”“通识+大类+专业”的土木大类模块化三段式课程新谱系。此项目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以工程设计为主线,打破“基础课+专业课”的模式,强化课程之间的交融、渗透和互补,从土木设计表达到土木工程评价,按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个层次的教学进阶目标,重构课程结构,建立三段式课程新谱系。

2.做好校级在线课程,深入推进院级在线课程建设。我们进一步探索建立若干在线课程,让学生根据课程要求,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选择在线学习的时间和地点,自己控制学习内容与进度。这样就可以方便学生学习。

3.异时异地,自主学习,丰富线上资源共享。我们建立MOOC共享课程。课程包含主讲教师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思考题、自测练习等公共信息。这样,学生均可在该平台上自主学习,向主讲教师提问,也可与其它同学切磋探讨。

(五)以“协调两个平台”为保障,引入市场力量,强化校企合作

1.探索建立专创融合教育院级协同平台。我们分析梳理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联合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以项目和大赛为两大抓手着力推行导师制、团队制、项目制等三项制度;大力开展专创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三大融合;努力培育师生共创项目、学生自创项目、校企合作项目等三类项目;精心打造基础性比赛、学科性比赛、综合性比赛等三级赛场。这样就突破了学科知识的壁垒、打破了各种平台的“围墙”,聚焦专创融合,创建了专创教育院级协同平台。

2.完善校外企业实践平台。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围绕提升学生适应变化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汇聚行业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优势资源,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学校建设教育、培训、研发一体的共享型协同育人实践平台。

三、小结

此项目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指引,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为主要途径,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新工科建设必须从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工程范式走向新工科范式。本文以土木工程类专业为例,以“5个两”为基本路径,推动传统工科专业的更新升级,探索可操作的方案,培养“活生生”的人,最终实现新工科面向新经济、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范式工科融合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融合菜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