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与路径探析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赵 柳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

志愿服务是指在不求回报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自愿付出个人的时间及精力所作出的服务工作。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始于1979年,1993年底在共青团中央组织下进入有组织、有秩序的阶段。自此,志愿服务日益广泛发展,全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青年群体,总体素质较高,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更加乐于主动参加志愿服务,为奉献社会、服务大众出一份力。[1]

一、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全国志愿服务进入有序状态后,大学生在志愿服务平台日益活跃,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丰富自我社会经验、学习知识技能。上至国家、省、市、地方志愿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下至社区、学校志愿活动,如社区环保活动、敬老院义工、贫困地区义务支教,大学生活跃的身影随处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开展的辐射也越来越广泛。总的来说,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仅可以使学生本人学以致用、获得实践机会提升自我综合素养,更能助力建设和谐社会,传递爱心,传递文明,促进社会进步。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缺乏渠道、形式单一、内容形式化,志愿者能力与岗位不匹配、组织管理经验不足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2]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原因

大学生志愿活动多局限于校园,社会对大学生志愿者缺乏了解,仍将其视作“襁褓的婴儿”,不信任大学生的能力,不敢放手让大学生志愿者做事,部分人甚至存在偏见,对大学生志愿者不屑一顾、态度冷淡,这些都严重挫伤了大学生志愿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当下,国家并未发布有关保护大学生志愿者权利的法律条文,当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活动的权利受到侵犯时,他们无从寻求法律帮助。诚然,部分省市发布了相关保护大学生志愿者权益的文件,但这仅是从政策上给与的一定支持,并没有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二)高校原因

大学生志愿者多通过参加社团、学校组织、网站注册、联系政府、参与民间组织、咨询社会机构或自发进行公益活动等方式参与志愿活动,他们最主要的渠道还是依托学校。但各地高校在志愿服务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如缺乏专业、规范、制度化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持续发展模式,为大学生提供的志愿服务形式老套单一,服务对象范围窄,缺少资金政策支持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初心。同时,高校也不乏“任务式志愿活动”的存在,以完成任务获得学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志愿活动,这种含有强迫性质的志愿活动,已背离志愿服务的初衷。

(三)大学生自身原因

多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基于自愿心理的利他行为,真切地想服务于人民、推动物质文明建设、带动社会风尚进步。但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志愿精神的内涵没有深刻理解,造成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志愿活动,如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为从众心理、跟风,为获得学分、完成活动任务等,只是为了随大流,图应付,目的趋功利性,没能领会志愿服务和志愿精神赋予的责任和义务,导致志愿活动开展效果不佳。同时,由于学业负担重、缺乏专业训练、服务次数受限、意志力不坚定等原因,也导致了大学生志愿者流动性大,服务能力和服务频率都不稳定的现象时常发生。

三、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发展的路径

(一)健全法律保障,落实专业培训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汇集社会资源、激发社会活力、扩大社会参与、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因此,这一群体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首先必须得到法律保障、社会认可。第一,国家地方应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法律保障、激励机制,切实保护大学生开展志愿活动的权益,并在一定程度上给与政策、经济扶持。第二,加大线上线下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和报刊等媒介使公众了解大学生志愿服务内容、目的和意义。第三,加大高校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的重视,鼓励学校创新开展志愿服务,给与专项金费支持,落实岗前培训,做到让学生持证上岗。

(二)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

志愿服务范围狭窄、渠道缺乏、活动形式单一,一直是困扰大学生志愿活动开展的原因。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主要依托学校资源,因此,学校作为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应积极开拓志愿服务渠道、拓展服务内容,对外敞开大门,主动与政府、社会各类组织对接,将项目引进来;对内健全学校志愿组织建设,有序开展志愿服务内涵教育,确保学校开展志愿服务的长期性与持续性,做好校内校外志愿服务的承接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塑造服务品牌

要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系,必须加强人员组织建设,凝聚个体力量,加强志愿服务专业教育,培训学生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高校可以校园文化为基础,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出台学校志愿者中心总章程、活动项目申请细则、学分申请制度等相关制度,为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开展和队伍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同时,学校积极牵头组织各学院以兴趣为出发点、专业为落脚点实施品牌打造、服务内容项目化,评选优秀项目,完善激励机制,让真正有情怀、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得以施展拳脚。

猜你喜欢

志愿志愿者大学生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我是小小志愿者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