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与探析
2020-01-07唐丽军
唐丽军
(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南邵阳 422000)
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对于高校的发展更加重视,高校教育也对贫困学生采取了更加积极的资助措施。为了能够提高高校资助的实效性,笔者以精准扶贫为视角,探究高校如何将精准育人的精神贯彻于学生资助的全过程,以便于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必要性
(一)精准的资助育人有助于学生成长
我国高等教育开展的核心目标是为社会建设培养优秀的人才。高校资助育人是提高高校教育实践有效性的保障。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对于贫困学生进行重点帮扶,能够提高学生成才的决心以及对社会的感恩,从而有助于高校毕业生将这种感激融入到日后的社会建设当中[1]。高校资助育人的精准水平,能够提高教育资助的有效落实,从而使每个高校大学生都能够在大学校园中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从而使高校贫困学生也能够健康成长。
(二)精准的资助育人有助于教育公平
高校作为大学生的主要受教育场所,其公平性直接影响着高校育人的成效。精准资助能够使每个贫困学生都能够得到帮助,同时也能够使国家助学资金用在需要的途径上,提高助学资金的使用效果[2]。高校在精准扶贫政策指引下,能够对资助育人的模式进行深入反思,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不公平问题,如困难学生无法及时得到资助等,从而减少了高校学生因贫困而被拒之于教育之外的现象。公平的求学环境也是我国高校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使每个大学生都获得了与他人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资助对象不够精确
目前,高校对于受资助学生群体的认定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行申请的方式进行,高校根据学生所提供上来的相关资料进行评价,从而选择资助对象。一部分困难学生由于交通不便或者政策不清楚的原因,在户所在地或者居住地无法取得足够的困难证明,导致这些学生难以获得资助[3]。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虚假提供困难证明以骗取资助,不仅影响了真正困难的学生得到帮助,还助长了不良风气。因此,高校仅凭学生所提供的困难证明来实施资助育人的模式不够精确有效,需要进行梳理和改进。
(二)高校资助形式不够全面
目前,高校对困难学生的资助主要是通过助学金以及免费生活用品等方式进行。虽然这样可以解决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但是无法对困难学生形成长效的帮助。另外,由于高校困难学生的造成因素不同,相同的资助模式无法对每个学生都适用,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建立起差异化的资助育人模式,解决困难学生的重点需求,使资助形式能够真正发挥资助作用。
(三)受资助学生容易产生自卑
一部分大学生受到自尊心的影响,认为受到资助后会被同学另眼相看,从而产生自卑心理。由于高校受资助学生属于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很多受到资助的学生会由于比其他同学的经济状况差,从而在内心当中存在一定的自卑感和差距感。有的贫困学生甚至觉得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有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从而不愿意与他人沟通。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优化途径
(一)完善高校精准资助机制
高校在精准资助目标下,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资助机制,在原有资助对象的判定基础上融入信用档案方法。高校对受到资助的困难学生群体建立信用档案,档案当中的信息会跟随学生走入社会。这样可以使一些带有投机取巧心理的学生约束行为。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资助信息系统,通过在系统当中对受资助学生信息进行公示,从而在校园当中形成群众参与评价的模式,这样可以避免受资助学生将资助款项拿去高消费等现象,同时也能够使资助信息更加透明,提高高校资助育人的精确有效水平。
(二)健全高校精准资助模式
高校资助方式需要进行丰富,并根据受资助学生的意愿和实际情况来提供不同的资助内容。对于短期家庭遭遇造成经济困境的学生,高校可以适当提高资助金额帮助学生尽快渡过难关;对于长期困难的学生,高校可以提供助学岗位,让学生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生活来源,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通过劳动换来报酬,而不是一味地依赖于资助。高校还可以与银行机构进行合作,通过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困难[4]。学生在走入社会参加工作后,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来偿还贷款,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国家的负担,还能够让学生缓解经济压力。高校还可以建立奖学金制度,激发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的上进心,通过优异的成绩来获得资助也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肯定和荣誉,能够在高校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加强高校精准资助的心理教育
对于受资助学生,高校应当重视对其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心理教育,鼓励贫困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园公益活动,并在力所能及之处为他人提供帮助,从而将受到的关爱传递给他人。通过这样的心理强化教育,高校能够帮助贫困学生重拾信心,敞开心扉与其他同学建立良好的交流关系,从而提高受助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四、结束语
我国教育方针政策中,公平教育是其中的关键。在精准扶贫政策下,国家投入的贫困学生资助物资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保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为了提高高校精准资助水平,高校应当以精准扶贫为指导,加强对现存问题的研究,从而提出更为有效的资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