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软件的问题研究

2020-01-07张铀廷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终端价值观道德

张铀廷

(钦南区大番坡学校 广西钦州 535037)

一、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终端app及价值观调查基本情况

从重视青少年德育的发展,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和提升的短短十来年,我国社会历经深刻的变化,特别是自2000年后互联网的飞跃发展,新媒体时代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大。到近几年之后,更多人认识到利用手机等终端app,可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以一种更亲近青少年的方式来达到教师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德的目的。

笔者在对钦州市钦南区大番坡学校学生进行关于手机等终端app使用情况和价值观调查中,共调研采集有效数据达到431人次,在调查中得到结论:

78%青少年价值取向受到移动互联网的不良影响(前三名app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价值观迷失;53%青少年存在厌学情绪,曾有不完成学业想法的达到六成;40%青少年对爱国主义迷茫,不知道在学校如何是爱国的表现;53%的青少年对中华传统美德认知不足(举不出5个以上的传统美德)。

在针对2019年6月我市的辍学保控20多位回校青少年访谈之中得到结论:

青少年的价值取向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兴起,一些表达情绪的app诸如快手、火山小视频、微信等,让青少年有更多接触不同价值取向的渠道,因此衍生出偏爱校园暴力、生活物质化、拜金等价值观。

青少年群体不良价值观迷失,不良价值取向侵蚀严重,主要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江湖义气”。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塑造关乎其一生的命运轨迹,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形成价值取向的关键时期,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建设新时代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少年强则国强”这也是教师培育符合时代需求学生的要求。[1]

二、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等终端app出现不良价值观分析

国内外对青少年价值取向的研究有很多,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的价值观形成已经受到多元化的影响。与十年前不同,十年前移动网络尚未普及,计算机刚刚兴起,青少年在校主要在班主任或者德育教师的教导下塑造价值观。

当代青少年常见的不良价值观具体表现如下:

(一)心灵脆弱,承压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

青少年在遇到外力时,不能调节自己的情绪,做事以个人利益为中心,遇到挫折考虑问题不周全,容易出现偏激的行为,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如2018年我市沿海某镇中学出现青少年因琐事跳楼事件,上个月我市市区某初中部学生抵触家长教育选择轻生等。

(二)凡事讲享受,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很多青少年因在校条件较差,经常找借口出校吃饭游乐,甚至在我市影响较大的媒体(如钦州360、钦州红豆)等平台片面宣泄不满情绪,追求享乐世界。

(三)不切实际,存在空想主义思想

青少年在认识与实践上存在较大差距,空想主义,想法很多,但却大多不切实际,言行脱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当代青少年,只有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才能肩负起历史的重托。[2]

三、利用手机等终端app培养塑造中小学生价值观

(一)建立传播正向价值观的公众微信号、微博等

在国家大力推进5G时代发展在大背景之下,利用手机等终端app与外界联通已成为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事情,现下的信息传播量越来越大,速度也越来越大。我们可以把利用手机等终端app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和应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师在教室进行常规授课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

青少年虽然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但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对手机端的app应用非常熟练。我们与其严控青少年对app的使用,不如合理运用app客户端,通过设立学校、班级、年级、各学科的公众微信号、微信学习交流群、qq学习交流群、抖音账号等,通过这些平台传递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正能量;还可以让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其中的一些管理、维护职责,让学生在使用app客户端的同时接受正确的价值引导,从而实现更贴近学生的教育教学。

(二)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青少年特别是初中生在接触网络时信息甄别能力不强,容易存在滥模仿现象。而此阶段正是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如现在的微信、qq、抖音等手机等终端app给青少年带来了大量不可控制的内容和丰富的资源,一不小心青少年就会从中接触到黄赌毒、暴力、自残等不良信息,这些有害信息犹如种子在青少年身上生根发芽。我们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网络形式,作为教师,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网络氛围。教师可以开设第二课堂,作为社会主义新时代下的教育先行者,积极传播文明上网思想,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和看待微信、qq、抖音等手机等终端app,屏蔽、拒绝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主义等不良思想浸透,逐步引导学生使用这些app进行正常交流,传播爱国思想,进行感恩教育,同时列举一些受不良信息侵害走上迷途的例子,让青少年主动走向网络文明,营造良好网络氛围。

(三)加强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意志教育

道德意志是指个人在道德情境中,自觉确定道德目的,积极调节个人行为,克服内在和外在困难,以到达既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拥有强大道德意志的青少年能将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感情和道德意念外化为行为,在坚持某种道德信念并且决定践行它的时候,就会产生非常强大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更严格要求自己,做抉择也就更果断,努力保持思想和行为上的一致性。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青少年学生能够坚守道德底线,坚守道德信念不放松,那么如同洪水猛兽的泛滥低劣信息也侵蚀不了他们,他们会运用自身的能力去抵抗这些不好的东西。[3]

三、结束语

青少年是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在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我区在2018年也已经通过了国家创均验收,教学软硬设施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学能力、效果也非常明显,但学生德育问题和价值观的培育还有待加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建设我们美丽钦州的希望,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合理应用手机app等终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塑造培育,可以有效整合社会上的丰富资源,从而推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终端价值观道德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基于声波检测的地下防盗终端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