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物资应急调配策略
2020-01-07王云朱江华黄亮吕中伟于靖
王云,朱江华 ,黄亮,吕中伟,于靖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上海,200072)
0 引言
2019年12月初我国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肺炎,12月27日上报到湖北省疾控中心的第一例病例,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明确表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人们对该病毒有了新的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被发现。新冠肺炎是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有关的疾病[1],主要通过黏膜感染侵入人体[2],该病毒潜伏期长,传染性强,目前尚无特效针对性药物治疗[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4]。随着武汉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国,且形势颇为严峻,防控疫情的狙击战已经迫在眉睫。按照中央的指示,医务人员要求“零感染”。这对医学装备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物资严重短缺的情况下,既要做好物资调配,又要进行合理分配,是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1 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物资分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疫情防控狙击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的就是“钱粮”。只有确保物资充足,才能打赢这场战争。疫情防护物资主要有以下几大类:防护类、消杀类、检验检测类、药品类、医疗设备类、车辆及其他。其中,防护类主要包括口罩(N95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普通医用口罩)、手套(丁腈手套、橡胶手套)、防护服(医用连体防护服带胶条和不带胶条)、隔离衣、护目镜、防护面罩(面屏)、胶靴、医用靴套、医用帽子和全面型呼吸防护器;消杀类主要包括二氧化氯泡腾片(10%)、84消毒液(5%)、速干手消液(主要有效成份过氧化氢)、酒精(95%)、抗菌洗手液和3%过氧化氢;检测检验类主要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和核酸提取试剂;医疗设备类主要包括环境消毒类、灭菌类、体温监测类、监护类,其他检查类,如支气管镜、ECMO、PCR仪、DR和CT等。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基本要求:凡接触过确诊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首先,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其次,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2.1 个人防护措施
疫情期间,作为个人,需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聚餐、探亲,尽量避免接触人群以及到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外出时佩戴口罩,勤洗手,勤通风,咳嗽、打喷嚏时应用纸巾遮挡口鼻,不随地吐痰。不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并且不前往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等。家中备置体温计、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家用消毒用品等防护物资。
2.2 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医护人员身在一线,更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应遵照医院标准预防原则,根据医疗操作可能传播的风险,做好个人防护、手卫生、病区管理、环境通风、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和医疗废弃物管理等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最大可能避免医院感染发生。防护具体分为一级防护、二级防护、三级防护。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二级防护适用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留观室、隔离区的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进入隔离区和专门病区的医护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或布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护人员。除二级防护,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非疫情期间,临床上只有发热门诊需要部分二级防护用品,如N95口罩、隔离衣、工作帽、手套,每天用量不超过5套。然而,疫情期间,二级防护用品的需求量成百倍增加,外科口罩每天需要5 000只,N95口罩每天需要500只,医用防护服每天50件,隔离衣每天200件,物资供应严重不足。而且,部分用品,如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护面屏等物资,平时不需要,导致货源不足。总体上导致物资采购陷入困境。
3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不同时期,及时有效地应对
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二级以上医院是收治病人的主流,其中有发热门诊的综合性医院是最直接的前沿阵地,我院作为上海市大型综合医院之一,承担着大量的患者救治工作[5]。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物资应急调配是我们医学装备部门遇到的新问题,即使在2003年SARS期间,防控物资并没有凸显出如此缺乏,如何实现防控物资的应急调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3.1 发病初期
初期为疫情爆发后的10天以内。防控物资整体缺乏,同时又是农历春节,很多企业都已经休假,物资供应极其困难。
(1)建立院部-处室-科员的三级物资保障工作网络。医院接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疫情后,第一时间通告全院员工,组织重点岗位人员,进行工作部署。我院医学装备处按照《医疗机构医用耗材管理办法(试行)》(国卫医发〔2019〕43号)要求,成立医院层面的领导小组,由分管总务后勤和物资采购的分管院长作为组长,由医学装备处和后勤保障处等部门组成物资保障工作小组;成立处室层面的物资保障工作小组,由处长任工作小组组长,副处长协调,组员进行分工,建立防控物资保障工作小组和设备调配工作小组,责任到人。
(2)动员一切人脉关系,调配防疫物资。发动自己的人脉资源,发动所有的供应商紧急调配;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或者朋友圈,请亲属和朋友帮忙。
(3)采取非常规方法,获得防疫物资。主动出击,在物流不畅的情况下,自驾到上门提货;通过物流公司,采用物流费用到付方式获得;或是海外产品,采用提前预付款的方式,预定获得。当然,需要警惕商业欺诈行为。
3.2 发病中早期
中早期为疫情爆发后的10天以后,1个月以内。部分防疫物资企业已经临时开工,物资供应得到部分缓解,但是部分紧缺的防控物资被政府管控。
(1)充分依赖政府调配。由于防疫物资供应首先保障湖北省,而且很多企业已经被政府管控,因此,不能根据自己需要获得物资供应。此时应该充分利用政府资源,进行防疫物资供应保障。
(2)发动爱心人士进行捐赠。由于春节长假,部分工人滞留在外地不能返回,导致工厂产能有限,使国内物资供应严重不足,因此,海外市场是一个重要的来源。有很多爱心人士,具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和经济实力,可及时采购到急需物资。
3.3 发病中期
中期为疫情爆发后的1个月到2个月。防疫物资供应得到完全缓解。但是同时要求开展医疗收治,导致部分科室的防控等级升级,物资供应遇到新问题。
(1)严格按照物资采购要求进行物资供应。严格检查产品三证,尤其是对一线人员的三级防控物资,必须保证产品质量,不能由于质量不合格导致医务人员感染。
(2)按照医院的工作需要,进行防控物资供应。由于疫情发生已经1个月,正常的医疗工作也需要开展。因此,不仅需要常规的防控,也需要有疑似病例开展手术或进行门诊。因此防控物资的需求明显增加。此时按照岗位进行调配,对于发热门诊、隔离病房需要三级防控以外,相对危险的岗位,如五官科、眼科、呼吸科等部门,需要提升防护标准。总之,物资供应需要提前预判,提前准备。
3.4 发病晚期
晚期为疫情爆发后的2个月以后。这时疫情已基本控制,但仍然存在少量疑似病例和留观病人需要防护。
(1)按照标准进行防控物资准备。由于疫情的控制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即使基本控制,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注意防控,及时与供应商保持联系,随时供货。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防控物资供应。由于未来疫情的发生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能一概而论。既要给与足够的防护,又要节约资源。
4 加大防控物资管控,保障物资精准发放
4.1 专人负责,加强培训
各科室指定专门人员对医用防护用品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安排专员负责领取、发放等管理工作,特殊防护用品需要领用登记。组织相关培训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对不同种类防护用品的正确认识与合理使用能力。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合理使用防护用品。
4.2 建立有效的防控物资发放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物资发放领用台账,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领用物资必须核实情况后按需发放;抽查核对账、物,定期盘查库存等[6]。定期对采购物资、捐赠物资进行盘账;防疫紧缺物资进行定期领用公示。
4.3 制定严厉问责制度
将有限的防护用品安排给确实需要的岗位和人员,杜绝资源浪费,一旦发现不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存在随意浪费现象的,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严重影响疫情防控、造成不良后果,将严厉问责。
总之,医学装备处根据医院级别及新型冠状病毒流行不同时期的特点,积极调配防控物资,及时应急处理,引入社会力量,亲自接送物资,保证防控应急物资及时调配到位,以实际行动保障了我院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