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曲面重建对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
2020-07-02陈新华
陈新华
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惠州,516000)
0 引言
输尿管结石又称上尿路结石,是一类主发于中壮年男性中的泌尿系统结石疾病,女性群体发病率相对较低。与其他类型泌尿系统结石疾病相比,二者均可引发患者肾绞痛、排尿异常等症状,而输尿管结石还可引发不同程度血尿症状,且在体力劳动后加剧。此外,由于输尿管与肾脏生理解剖位置关系较为密切,故当患者出现输尿管结石症状后,可在引发肾绞痛同时损伤肾脏功能,部分患者开始出现无痛症状,并随输尿管结石堵塞进展,逐步加剧肾脏损伤,严重者可存在肾积水、肾实质性损伤或肾功能丧失等严重情况,影响其健康安全及生活质量。目前,对于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治疗手段均已获得较为完善的发展,可在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诊断方式的联合应用下有效确诊,以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输尿管结构较为复杂,使得部分诊断方式难以对部分输尿管段结石实现有效的检出,故需在现有医疗诊断基础上,选用兼具较好确诊效果及不同输尿管段结石检出效果的诊断方式,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1-2]。因此,为评价分析输尿管结石临床诊断中CT曲面重建应用价值及准确性影响,特选取本院接诊6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开展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1月研究时间段内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共67例设为研究对象,开展临床诊断对比研究。
67例患者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35岁,年龄最大者85岁,平均年龄(60.21±5.63)岁,结石最大直径3.5~14 mm,平均直径(8.75±2.17)mm,入院时伴血尿者57例,肾绞痛者49例,腰部酸胀者55例。研究由医院伦理会核准开展。
纳入标准:患者入院后经超声、实验室检查后均初步确诊为输尿管结石,需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均接受CT诊断;患者、家属均在详解术前诊断方案后确认参与研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CT诊断禁忌症者;排除合并输尿管结石手术治疗禁忌症者;排除合并严重肾积水者;排除参与研究前3日内曾接受钡餐、碘造影剂相关检查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均行常规CT检查(即常规轴位扫描)及CT曲面重建检查。
研究所用CT仪器为美国GE的64排螺旋扫描仪(型号LightSpeed),检查前需指导患者适量饮水保持膀胱中度充盈即可,取仰卧位接受检查,扫描范围及靶向重建范围均为以双侧股骨头连线中点至双侧股骨头外缘内侧范围区域,自上而下进行扫描。先实施常规平扫,后实施曲面重建,曲面重建中需沿输尿管走向作冠状、矢状位曲面重建,重建路线为肾脏上极、上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内,需尽量以输尿管管腔为中线进行层重建,避免假性狭窄段影像产生影响诊断结果。CT扫描参数设置如下:电压为120~140 kV,电流为350~400 mA,层厚为5 mm,重建层厚为1 mm,重建间隔为0.8 mm,重建视野为160~180 mm,窗宽为250 Hu,窗位为45 Hu,所得扫描影像均上传至诊断仪器配套图像处理平台重建[3-4]。
经图像重建后,根据曲面重建成像结果对患者不同侧输尿管段结石情况进行排查、诊断。
1.3 观察指标
术后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分析常规CT、CT曲面重建诊断应用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各项数据均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均为定性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若组间对比结果差异显著,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效果对比
经手术治疗后,67例患者均确诊为输尿管结石,且均为单发结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类诊断结果后可知,常规CT检查后的阳性诊断率为86.57%,而CT曲面重建后的阳性诊断率为97.01%。CT曲面重建输尿管结石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常规CT,P<0.05。详见表1。
表1 诊断效果对比[n(%)]Tab.1 Comparison of diagnosis effect
2.2 不同发病位置结石检出率对比
经手术治疗后,输尿管结石左侧发病者32例,右侧发病者35例,结石位于上段输尿管者22例,中段输尿管者24例,下段输尿管者21例。相较常规CT,CT曲面重建对不同发病位置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P<0.05。详见表2。
表2 不同位置结石检出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人们健康卫生意识水平的提升,现代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输尿管结石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输尿管结石可由结石刺激造成输尿管痉挛,引发各类放射性疼痛症状外,还可由结石下移、结石直径增长等引发输尿管损伤、输尿管梗阻等症状,且可在输尿管损伤、梗阻后引发结石上方输尿管扩张、患侧肾积水、上泌尿系统感染等肾功能损伤或肾实质性损伤,对患者健康安全埋下隐患,特别是对先期无疼痛、梗阻等明显症状的患者而言,其发生结石后继发性肾实质损伤风险更为显著,故开展对输尿管结石的有效诊断,则是目前及早治疗输尿管结石、降低肾脏实质性损伤风险的重要基础环节[5-6]。
研究结果表明,经手术治疗后,67例患者均确诊为输尿管结石,且均为单发结石。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类诊断结果后可知,常规CT检查后的阳性诊断率为86.57%,CT曲面重建后的阳性诊断率为97.01%。CT曲面重建输尿管结石检出效果明显优于常规CT,P<0.05。相较常规CT,CT曲面重建对不同发病位置输尿管结石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常规CT,P<0.05。
分析原因:临床中对于输尿管结石的现行诊断方式有超声、静脉尿路造影、肾盂造影等方式,其中以超声诊断的应用较为普及。在实际诊疗活动开展中,受到腹腔内肠道组织内积气影响,超声输尿管结石诊断中伪影较多,且膀胱充盈程度、消化系统内结石等均可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故仅具有初步诊断价值,且当患者肾结石在出现嵌顿后,可在堵塞输尿管后造成肾脏、肾盂内积水或无积水情况,加剧影响超声成像;而静脉肾盂造影、输尿管造影检查的实施,可通过造影成像技术,实现对患者输尿管内阻塞情况的有效反映,起到较好诊断效果,但受到碘造影剂过敏局限性及诊断操作穿刺创伤性影响,存在部分患者无法接受诊断或诊断接受度较低的情况,故在普及方面存在局限性[7-8]。
对于CT曲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其对于不同输尿管侧及各输尿管段落内结石的诊断均具有较好诊断效果,且诊断实施中无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无需造影剂辅助实施诊断,在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临床中的诊断优势性逐渐显现,并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CT曲面重建技术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优势:①CT曲面重建中,可通过对输尿管形态、输尿管腔直径及输尿管壁厚度变化的有效反应,实现对患者肾盂局部、输尿管局部扩张情况的有效观测,便于及时确认结石发病段落;②CT曲面重建后,对于直径较小结石同样具有较好反映作用,有助于通过结石形态、直径等信息对结石性状进行有效判定,提升诊断效果;③在CT曲面重建诊断中,可通过CT扫查及造影,对患者输尿管及肾脏周边积液、肾脏结构变化等进行有效反映,可以此为基础对患者肾功变化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为治疗方案的详细制定,提供诊断依据[9-10]。
综上所述,输尿管结石临床诊断中应用CT曲面重建技术,可实现对不同输尿管段、输尿管位置处结石发病患者病情的有效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影像依据,提升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应用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