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研究生培养的导师团队构建机制研究

2020-01-07尹小君张小宾苟贞珍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研究生

尹小君 张小宾 苟贞珍

([1]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3;[2]石河子大学后勤管理处 新疆·石河子 832003)

0 引言

研究生教育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是我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方式。导师团队具有优势互补,可以扩宽研究生的视野,增长研究生的基础理论,提高研究生的团队意识,是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发展趋势。[1-2]导师团队体现了团队合作培养的优势,每位导师具有不同的专业和特长,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具有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潜力,愿意担负重任的群体,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而努力奋斗。

基于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能使研究生增加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知识。以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专业为例,其包括水利工程、计算机工程、农业生态学等学科领域,所以建立农业工程导师团队,需要不同学科的导师。其次,导师团队可以采用模块化培养方式,根据研究生过程中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项目研究、实践实验、论文撰写等教学环节,分配不同的指导导师,充分发挥导师的特长,系统地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最后,导师团队的集体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提高研究生的思辨和沟通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导师的科研能力和研究视野。

1 国内外研究生导师制的组建模式

国外研究生教育从导师的组成机构上,先后经历了四种形式,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和教学式。我国在分析和学习四种模式的同时,经历了单导制、双导制、导师团队三种导师形式。[3]

我国研究生培养长期以单一导师制为主。单一导师培养研究生极大削弱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正处于青春蓬勃发展阶段,愿意接受更多新的理念和知识,勇于探索不同学科的前沿领域。而单一导师“一对多”的现象,由于单一导师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得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下降。

“双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导师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一起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期望通过研究生校内和校外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目标。但是,“双导师制”培养过程和实施效果不理想。主要存在对研究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研究生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其次,双导师职责分工不明确,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

导师团队建设是目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陈杰[4]等提出“导师-科研团队-学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其中导师是研究生的第一负责人,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对其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指导与帮助,在培养过程中起引导作用。王亚珍[5]等提出了“项目+导师”团队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和科研设计能力的一种新途径。以主导师的研究项目为载体,以主导师与研究方向相近的辅导师组建导师团队,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管理,充分利用现有平台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陈磊[6]等对单一导师制和双导师制的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和实践了一种以项目为牵引-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利用项目激发科研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使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罗丹等[7]提出导师团队机制的多元化学生培养模式,提出一套由年级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的多元学生培养体系。

2 农业工程专业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工程专业培养现状

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研究生教育问卷调查于2019 年10至2019 年12 展开,共计3 个月,主要通过走访研究生宿舍、研究生课间休息及研究生开展集体活动等方式进行问卷,同时也利用线上的web 和微信等形式开展,总共回收151 份问卷。

通过151 份问卷,男生占45.03%,女生占54.97%。硕士占88.01%,博士占11.99%。专业学位占 26.49%,科学学位占73.51%。在职占4.64%,全脱产占95.36%。存在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占80.79%,不存在导师团队的研究生占19.21%。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研究生的整体情况为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协调,研究生教育主要面对的是科学学位、全脱产的硕士,研究培养的方式主要采取导师团队的形式。

导师团队组成成员情况,博士学位占2.9%,硕士学位占67.6%,学士学位占29.4%。教授占3.9%,副教授占17.6%,中间级以下占78.5%。导师团队管理分工是否明确,管理分工比较明确占24.51%,一般占46.35%,不太明确占22.51%。导师团队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其中比较合理占31.12%,一般占42.38%,不太合理占15.23%。

2.2 存在的问题

根据访谈调查和问卷统计分析,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导师团队下研究生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导师团队成员的组成没有梯队结构。导师团队硕士、副教授成员多占比重较大,博士、教授比重偏小。成员比例呈梯队,更加利用发展,教授或学科带头人能把握研究的方向,保证研究处于前沿方向,副教授或博士则根据团队的研究方向,进行扩展和深度的研究,达到知识积累和实验储备的目的,讲师和硕士主要是根据研究方向,快速提升本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2)导师团队管理分工不明确。管理分工不明,将造成导师团队责任不清。应用根据团队在生活方面,创新能力方面和产出方面,划分明晰的责任,并且有量化的具体指标。例如,在生活方面,有专门的导师具体负责组会,过节的活动和日常照顾学生等相关事宜。在创新能力和发表论文方面,也应该有导师针对研究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3)导师团队奖励机制欠缺。为提高导师团队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发展,导师团队应用制定详细的奖励机制,促进集体所有成员努力向前,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科研精神。

3 导师团队建设具体实施方案

3.1 导师团队组成及分工

导师的质量将决定着团队的可持续性发展,关系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导师团队应该具备相应的遴选和考核机制。首先,团队负责人应该由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或教授担任,负责整个团队的发展方向、成员遴选和管理条例的制度。团队成员应该成梯队建设,具有长期从事研究方向的教授、副教授及年轻博士的中间力量,同时也需要培养新的导师。

随着农业工程专业发展,更加强调对评判性思维能力及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导师团队的一员,导师团队成员不仅需要拥有实践经验,更应针对研究生不同的兴趣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其进行评判性思维。同时,导师团队成员应该具备科研能力,要求其具备发现问题、获取信息、独立完成科研设计、撰写文章等能力。

3.2 导师团队的考核及奖励机制

导师团队的考核和奖励机制,可以促进导师最大限度的发展自身的能力,提高导师的主观能动力,积极投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根据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型研究生考核以“课程学习+实践考察”为主要考核指标,学术型研究生以“课程学习+科研创新”为主要考核指标。

3.3 导师团队的成果

导师团队培养研究生的过程,其成果包括论文、专利及获奖等。导师团队首先培养学生获取实验数据,验证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然后,对研究生的科研成果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完成论文发表;最后,建议学生申请专利或者报奖,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科研水平。

4 结语

基于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围绕研究生核心能力的提升这一目的,分析了石河子大学农业工程方向研究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和可操作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导师制”模式在呼吸内科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