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研究
2020-01-07刘璐
刘 璐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锦州 121000)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使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然而,创业不是纸上谈兵,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能力、社会资源、心理素质等。当代大学生在创业中普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失败的考验,这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加强挫折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挫折耐受力和提高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1 挫折教育应用于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有成功就有失败,对于每一位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考验。将挫折教育融入创业教育中,对于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创业教育、正确面对创业中的挫折具有重要预见作用和指导作用。
(1)挫折教育在创业教育系统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创业是一种创新性活动,充满了机遇也充满变数,竞争与风险如影随形。创业过程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多边性,需要创业者能够对全局进行科学把握和对细节进行系统分析。我国2018 届高校应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率为2.7%,据不完全统计,总体上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仅有2%—3%,[1]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更多的时候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挫折教育在创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创业教育一方面是唤醒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另一方面是为培养出成功的创业者,如果培养出来的人不能够正视创业过程中的失败,那么想要在创业中坚持并取得最终的胜利是极其困难的。因此,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独立的人格、敢于迎难而上的勇气、高尚的品德等方面内容为起点,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融入挫折教育,让学生在正确认知创业挫折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创业实践能力。这样既能保证学生以自信为导向,也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挫折教育是筛选合格创业者的有效途径。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创业教育基础选修课程不断丰富。正是由于开设丰富多样的课程,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创业的机会。2015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高校开始设立专门的就业指导中心、校园创业孵化器与大学生创业科技园等,无论是高校内部还是社会都在积极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在校创业的大学生数量持续增长。但大学生创业呈现两极化的趋势,一些人有创业的意向并能积极行动,采取可行性分析和行动将创业项目落地落实,而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是被“裹挟”去创业的,盲目跟风不仅导致时间和金钱的损失,一旦创业失败会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在创业教育中加强挫折教育,让大学生能够提前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竞争、风险、困难与挑战,消除其“创业很容易成功”的想法;设身处地的想如果自己作为一名创业者,与成功企业家存在何种差距;根据自身性格特点预知自身能否应对未来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压力;能否消除面临创业挫折所产生的消极情绪等等,让大学生对于自身是否适合创业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通过创业挫折教育,会选拔出一部分有理智、有信心、有能力的创业者,筛选掉一部分冲动、盲目、能力不足的学生。高校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培养方案,实现创业教育的“面上覆盖”与“点上突破”,保证创业者的培养质量。
(3)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创业心理品质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挫折耐受力。大学生挫折耐受力较差,遇到挫折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导致心理疾病。即使一些学生没有心理疾病,也普遍表现为自信心不足,意志力缺乏。加强创业挫折教育能够针对大学生在创业中容易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让大学生系统的了解创业挫折心理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现代社会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成熟的实践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必须实现创业教育和挫折教育的结合。通过在创业教育中融合挫折教育,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培育大学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终战胜创业挫折并坚持到底,逐步走向成功,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2 高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80%有创业意向,但是真正创业的只有0.01%。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大学生创业热情背后只有少数人付诸行动,创业教育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1)教育观念定位偏差。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高素质的人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业教育观念定位存在偏差。首先表现在目标受众的偏差,大多数高校陷入创业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的误区,重视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开展教育,这样将很多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拒之门外,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受众面。其次,创业教育导向偏差,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大多依赖就业指导中心或校团委,单纯将创业教育作为落实就业政策来执行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此陷入了“就业观”和“功利性”的窠臼。[2]最后是创业教育课程性质偏差,高校创业教育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展,这种课程的设置相对于必修课来说不具备系统性和专业性,教师对于课程的讲解也不够重视,大众化的课程设置阻碍了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
(2)教育水平整体偏低。相比发达国家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它是随着教育活动的兴起而逐步开展起来的。[3]首先,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单一、课程没有考量标准、缺乏系统的设置。高校创业教育在内容的选择上注重对创业意义的认识和创业意识的培养,实际上对于创业过程中真正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很少有涉及,对于自主创业过程中将会面对的挫折与失败的内容基本上无处可寻,甚至是避而不谈。创业教育的内容主要依据教材进行理论讲授,单一的理论学习难以满足大学生未来创业的需求。其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讲授的教师大多是经济管理学院或教育学院的老师,没有设置专职老师且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虽然部分高校会聘请专家开展论坛或讲座,但这种方法缺乏持续性,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3)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创业教育实践是大学生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经营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但高校内部的创业教育实践仅仅局限于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计划书撰写,其中针对学生有创意的创业设计或者没有可行性,或者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第一,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不仅需要理论支撑,还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但大学生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难以联系现实社会背景,造成理论知识与现实情况相脱节。第二,创业教育实践没有做到循序渐进,高校将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到一个学期或者理论学习后的某一时间,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这就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中,要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就要在参与中学。第三,在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实践基地通常展示企业经营的优势和成就,针对企业曾经或未来发展中的难题很少告知学生,这导致学生在实践中只有经验没有教训,产生“创业容易且收益大”的错误思想,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和问题意识的形成。
3 挫折教育融入高校创业教育的有效路径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高校如何找到挫折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契合点并促使二者深度融合,使大学生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崛起,保障大学生在自主创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融合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但是二者分别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并未实现两类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包括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矫正,这其中就涵盖了挫折教育的内容。高校创业教育则是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指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会贯通至创业教育的课程中,是培养创业者正确创业心理和良好意志品质的基础。将心理学知识和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形成以创业挫折认知教育、创业挫折应对教育和创业挫折预防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掌握合理控制自身情绪的方法、解决心理冲突的方法、应对创业挫折的方法、合理归因等方法,构建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及时化解内心矛盾并排除心理障碍,提升教育品质和教学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应坚持课堂为主,网络为辅,充分利用网络等载体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构建大学生创业挫折教育平台,补足课堂教学的不足,强化课堂教学内容,及时为大学生解决创业疑难困惑,使高校创业挫折教育实现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最终实现大学生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分享失败案例,理性看待挫折。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冲动和热情。面对社会上成功企业家的案例,很多大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就带着满腔热血要投入到自主创业中,对于创业挫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这种盲目大多都会以失败告终。通过聘请知名企业家、专家或学生自主交流来分享失败案例,可以将大学生由理想主义拉回现实世界,通过换位思考、角色体验,让其体会失败的感觉,帮助大学生理性看待创业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马云曾经说过:“我研究过许多失败的企业,我不喜欢看成功经验,我喜欢总结失败经验。”创业过程中的失败经历对于创业者自身和其他创业者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创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与挑战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因此,创业成功的喜悦不在于顺风顺水,而在于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后的成就感。通过失败案例的分享,能够使大学生切身感受创业的艰难与不易,从而更加理性的看待创业,更加理性的面对挫折。
(3)加强教师引导,有效解决挫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但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有很好的理论水平,实战经验匮乏。要更好的发挥教师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要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高校要组织相关培训,不仅包括创业实践类的培训,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日常创业教育课程中自觉将挫折教育内容融入创业教育课程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其次,教师应用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真诚的态度去帮助学生妥善解决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如果学生面临挫折选择退缩,这段创业教育就并未对学生产生实质性的意义,那么创业教育就失去了其价值。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适时对学生进行干预和指导,分析原因,形成解决方案,鼓励学生勇于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挑战,帮助学生渡过低潮期,引导学生重塑信心并从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以此奠基并走向成功。
(4)丰富创业实训,从容应对挫折。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形式,抗挫折能力的最佳培养方式就是在实践中加以锻炼。首先,高校应在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鼓励学生参与模拟生产经营、参加创业计划书撰写比赛以及创业大赛等。在这其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其次,构建实践平台和稳定的实践基地,通过一定期限的实习,促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并参与到生产经营活动中,体会创业的魅力与艰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磨练,使学生积累更多创业经验,提高处理问题的效率,更加从容的应对更大的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