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07陈程
陈 程
(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上海 201411)
1 财务共享概述
财务共享是各企业与集团下属子部门财务人员及高专业化、标准化的财务会计核算业务共同集中到公司的新的利润中心。依靠网络技术基础,以信息化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为公司提供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内容。
近期流行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是会计行业中最新的会计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它是将不同的地点、区域的会计实体业务放在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报告与记账。这样做的优势是不仅保证了会计报告和记录的结构统一、规范,而且每个公司与办公地点不需要设立会计岗位,节省了较大的人工与系统成本。财务共享中心设立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标准,但是在我们财务共享模式应用发展较晚,距离领先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2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才需求特点
2.1 要求提高知识结构与能力
现阶段财务背景大趋势下,企业在关于财务岗位设置的方向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与传统会计岗位不同的地方在于:传统的应收、应付会计、出纳、总账、费用会计在现阶段财务共享中心下设立三种会计岗位:战略、实务、管理会计岗位。现阶段企业在财务共享背景下不仅要求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知识,同时还要熟悉系统操作、运营机制、报销过程,更好的提供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化、标准化的财务数据,对财务共享中心数据输出进行解读与监控,确保财务共享中心标准化运营,提升财务数据价值,为企业战略目标与财务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更好的让会计人才在财务共享中心中的财务决策、分析与企业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
2.2 加强财务人员从业道德,提高综合业务能力
作为业务的接包方,只有更好的为发包方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更好的获取更多的业务量,一个财务共享中心的业务不仅包括了财务专业服务的质量,同时也应包括会计业务的其他服务知识。所以企业对高校培育人才提出了职业中的非智力因素培育,他们渴求会计从业人员能够做好协调、沟通、处理好公司各相关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有较强的学历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精神等高职业操作的技能。
在财务共享的大背景下,会计工作已经颠覆了过去传统会计的工作压力小、工作固定等因素,每位财务工作者在财务共享中心及公司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岗位要进行定期轮岗。甚至会出现财务“抢单”模式,凭借个人“抢单”数量与质量等业务指标来对专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在这种财务工作的改革之下,财务的重点转移到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以及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当中去。
2.3 企业注重有实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现阶段中,各单位看中的不再是学历问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实操性人才备受公司青睐。财务共享服务的主题正好相应该主题,通过把财务实际工作内容,融合到日常工作流程中去,把财务从业人员分配到每个具体的业务部门当中去,来进行出纳和审计中的监督与核算账务问题,即时反馈成本数据,做到高标准、高效率的控制成本。所以,财务从业人员立足于本职工作,还要把控好现阶段企业商业运转以及资金运转模式,成为既要做好业务员又是会计的复合型人才。
3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问题
(1)企业需求与高校培养目标不一致。财务共享模式的变革,使得原本注重核算型的会计人员,逐步转变为决策型、管理型等知识型人才的同时,也使得较多的基础会计从业者面临转型,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在现阶段,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中,更注重的是在中国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财务会计处理能力的锻炼,在企业分析、经营领域中还是一片空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中,更多是的核算能力培养为主,与当下社会所需求的“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的创新型、复合型会计人才存在较大的差距。
(2)课程体系设计不完善。高职会计在专业课程设计中,以会计基础、审计、财务会计等为主的专业课,但是以上专业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内容,还是延续了传统的手工纸质实训方法,没有很好的结合当下的经济社会需求。
(3)教学软硬件落后。随着社会需求快速变化,高职院校的软硬件更新速度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在有的学校中,会计专业不属于热门专业,专业建设中经费预算不足,对于专业实训教学建设更是难上加难,即便存在仿真实训模拟相关课程,设备陈旧情况下,依旧达不到理想效果。高职院校如何让学生真正与企业工作环境相结合进行实操,是当下会计专业的一大问题。
(4)师资队伍亟待改善。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调研,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来,到学校去,超过八成的教师就是研究生毕业之后,就来到学校工作,缺乏企业实战经验,理论知识很扎实,但是与当下会计领域的新技术、新思路不接轨,导致培养的学生也是重理论,轻实践。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实战型教师的缺乏,呈现了较大的矛盾,亟待改善。
4 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人才培养优化建议
(1)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财务共享背景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应结合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小微企业会计核算与企业出纳、代理记账员以及共享中心的会计处理人员的需求进行培养。
结合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可结合阶梯式的提升方式,能够满足基础操作人员岗位需求的基础之上,对财务共享的关键运营、技术、组织、管理人员的有效岗位职能进行转变,不断挖掘学生的职业技能来适应当下共享服务岗位来应对实际需求,高效拓展会计从业的职业规划目标以及能力水平。结合以上观点明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改革方向。一定要进行课程思政结合,注重素养目标的培养,体现会计职业操守以及大国工匠精神的培育。
(2)重构课程体系。结合当下企业对于技术、知识、技能操作的要求,调整学分设置,改革教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确保学生完全掌握核算会计课程的前提下,适度降低核算课程的学分,适当的增加管理、统计、财务数据分析类课程的比重,以培养能适应社会的共享会计、管理类、运营类、分析类会计人才。除了设置必备的核心专业课程之外,还要结合财务共享实施内容,开设实训课程,例如智能财税及1+X 考证课程等等。
(3)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避免在核算会计、基础会计、管理会计、统计课程等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出现“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合模拟平台、实训软件、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教学方式,把碎片化知识更好的串联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培养多元化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在课程中,尽可能的结合企业实际数据的教学平台。例如:用友公司的I 实习平台、新道DTC 数字化教学平台。通过新的授课形式,结合课程思政,培育学生的德育能力,润物细无声的传授学生知识,让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去,不仅提高了授课效率,同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4)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产教学研融合度较低的情况下,务必按照财务共享的大趋势与转型方向,发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特点,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其中包括,针对小微企业的基础会计实践和中小微企业财务咨询和云财务实训室、设置2-4 周的财务共享中心的校企合作实训。同时,也可以在教学中,聘请企业专家实践教学。还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程,让学生掌握现阶段会计从业思维,培养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5)师资队伍的调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表明,“自2019 年开始,应用型高校中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 年以上有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同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募”。可以看出,高校教职工队伍数量在缩减的同时,对质量上有个明确的提升,学历不再是首位要求,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把经验传授给学生才是重中之重。同时,现阶段为了弥补高职会计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的短板,应在财务共享中心或实训基地进行能力提升,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教学团队,培养高质量人才,打造高职品牌。
5 结论
在财务共享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会计从业人员培养过程中。做到深化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重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转型远远不够,重要的是结合社会需求,不与社会脱轨,尽管不少会计专业在“代理记账公司”等模式下进行了探索,但是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还是需要更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