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的内涵及构成要素探析

2020-01-07刘福军

科教导刊 2020年29期
关键词:主渠道理论课育人

刘福军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101)

0 前言

教育部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形成所有教师讲课程育人、门门课程有课程思政的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指导,有助于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小落细落实落地。同时应看到,当前仍有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在有关课程思政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尤其是对“什么是课程思政”“如何认识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没有课程思政”“如何看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关系”“课程思政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等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1 课程思政的主要内涵

课程思政不是指一门或一类课,也不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而是指所有课程都有思政教育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它生长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我国教育沃土,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教育实践,形成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育人主渠道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育人主渠道的思想理论认识更为全面、更为深刻。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段话至少有三层含义:一是不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还是其他课程,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都是育人主渠道;二是其他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所依赖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其他课程。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一回事,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等于课程思政;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也不是使课程思政化或去专业化,而是充分挖掘课程教学中的育人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

(2)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一种教学制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把思政工作体系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等新时代教学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考虑,既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和把握,也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不仅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战略设计,而且也找准了新时代教学制度设计的切入点、着眼点和结合点,客观上要求教学各领域各方面都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2]来设计。

(3)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一种教育教学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从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工作大局,提出要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强调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到人才培养体系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这也是课程思政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和重要实践基础。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就是,解决好培养人的问题,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造就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加快形成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育人体系,有助于解决好部分课程存在的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脱节的问题,有助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关系

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课程思政所依赖的课程还包括专业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实践类课程等其他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思政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的不同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在思政教育的具体内容、方式、特点、目标、地位等方面有显著不同。在思政教育内容上,前者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后者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3]为主;在思政教育方式上,前者主要以显性教育为主、隐性教育为辅,并且要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而后者主要以隐性教育为主、显性教育为辅,主要是有机融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在思政教育特点上,前者主要以系统的、完整的、集中的思政教育为主,后者主要以单一的、灵活的、分散的思政教育为主;在思政教育目标上,前者主要以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主,增强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能力,后者主要是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思政教育地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发挥着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的作用,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的一致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的育人主渠道和目的是一致的。在思政教育主渠道上,不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其他各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也是主渠道,从而破除了以前主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视为思政教育主渠道的观念。课程思政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讲课程思政,每一门课都要有课程思政,每一门课都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所有课程都要守好渠、种好田、育好人。在思政教育目的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类课程发挥着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协同育人效应,都承担着育人责任,以形成育人合力、共同造就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课程思政的构成要素

课程思政是由主体、对象、内容、目标、资源、方法、原则和保障等多种要素构成的,要求必须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等。

3.1 课程思政的主体和对象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课程思政的对象是学生,具有主体地位。教师作为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增强学习本领和教学本领,要以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为根本使命,切实把立德树人落实到教学设计、课件准备、课堂授课、教学互动、辅导答疑、平时作业等教学各环节;教师要因材施教,关注、关心、关爱学生,真正把青少年学生视为国家的未来、党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做一名“四有”好老师和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教师的道德修养、专业能力、理论水平、人格魅力等都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课程思政的内容和目标

课程思政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思政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牢牢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他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主要以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为主,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有关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3 课程思政的资源和方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及时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体现党的理论创新;要及时跟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成果,加大思想性、理论性资源供给和学术支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在其他各类课程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把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中,充分挖掘课程中的育人元素,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把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结合起来。

3.4 课程思政的原则和保障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课程思政不是学校一位老师或一个部门的事,而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多部门参与、各单位协调推进的教育教学实践,要加强教师培训、建立课程思政教研机制等,把人才培养效果视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标准。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其他部门协同配合、院系落实推进、全员参与的体制,就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保障。

猜你喜欢

主渠道理论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党校教师在“两学一做”中的导向作用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宝石机械跻身国际市场 成套钻采装备主渠道供应商
他们用“五招”育人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