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的探讨

2020-01-07

湖北农机化 2020年7期
关键词:城轨供配电专业课程

易 鸣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6)

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应用性、技能型城轨供配电人才的重要路径,主要涉及城轨供配电系统设计、调试、管控、维修、装配等岗位知识与能力。课程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如何提升专业教学质量成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思考的重点问题。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简称“MOOC”)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物,具有资源多样性、学习自主性、教学灵活性、受众广泛性等特征,其科学应用可有效提升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质量。

1 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意义分析

1.1 对学生的意义

就学生而言,在经济、科技、信息、文化等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学生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全面化发展趋势。传统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而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学生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空间、时间限制的同时,让课程教学更具互动性、开放性[1],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学习状态、学习需求,选择学习时间与内容,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效率。

1.2 对教师的意义

就教师而言,教师作为传递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专业教学质量与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而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能够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信息化资源处理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能力、网络教育科研能力、技术项目研发能力、课程教学执行能力、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等)提升提供平台,促进教师优化发展。

1.3 对学校的意义

就学校而言,在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信息化成为职业院校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例如,《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加强网络化、个性化、数字化教学体系构建,能够以“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为原则,形成基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让教育信息化成为促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动力与手段[2]。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产物,其在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有利于推动专业课程改革进程,提升院校信息化建设水平。

1.4 对行业的意义

就行业而言,基于科学技术在各领域各行业的推广应用,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升级成为常态,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岗位人员信息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基于MOOC的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能够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加强学生对城轨供配电相关信息化设备、数字化系统的认识与掌握,成为社会需求、行业认可的高素质、高能力、专业化人才,促进行业创新、长足、稳定发展。

2 基于MOOC的高职院校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优化策略分析

2.1 加强市场调研,科学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目标

由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可知,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性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侧重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一线员工。因此,在进行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时,需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明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从而精准定位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就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电力调度、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变配电维修、城轨供配电系统安装、供电段班组长、接触网管控等岗位。根据岗位职能需求,可将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掌握城轨供配电系统基础知识;具备供配电系统设备检修能力、管理能力、故障分析与处理能力,城市轨道交通电力系统设计与安装能力,供配电系统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理能力;具备团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安全风险管控意识、服务意识、终身学习意识等。

2.2 依托校企深度融合,丰富与完善专业教学内容

在构建城轨供配电专业慕课课程时,为保证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准确性,高职院校应依托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加强专业课程研究,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院校可建立专业课程建设队伍,队伍成员主要由院校专业教师、企业核心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构成。通过岗位能力梳理、岗位作业内容归纳,明确课程教学重难点。并根据高职学生特征,确定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制定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进度规划。例如,将城轨供配电系统构成、城轨供配电系统设备检修、供电/配电系统安全防护、二次系统安装与管理等设为专业课程教学主要任务,并将任务设计知识、技能纳入各项训练活动中,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2.3 加强资源库建设,为教学开展奠定良好资源基础

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慕课教学的组织开展离不开资源库支撑。对此,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时,需加强资源库建设力度。通常情况下,基于MOOC的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资源库主要由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资源库、学习系统、智能教室等几部分构成。其中专业教学资源库需围绕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遵循多样化、系统化原则进行构建,涉及内容主要有专业标准系统、企业信息系统、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系统、职业资格认证系统等构成;课程资源库是专业教学活动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涉及内容主要有微课建设、任务驱动过程建设、特色课程建设、试题资源库建设、教学评价模式建设、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建设等;学习系统主要由移动学习终端与个人计算机终端构成,与智能教室互联互通,师生可通过学习系统完成在线交流、班级组建、学情分析、教学评价、任务发布、资源更新等操作;智能教室是教师开展线上教学的重要场所,具备学生学习行为采集、教学空间多样化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实施等功能[3]。

2.4 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升专业教学综合效率

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的理论性、实践性相对较强,需要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存在的差异,结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与模式。例如,在供配电系统设备运行与维护相关知识教学过程中,可将主要设备(如断路器、负荷开关、高压柜、低压柜等)核心内容制作成“微课”,便于学生有针对性选择学习内容,进行线上与线下自主学习。又如,在学习变电站倒闸操作技术时,通过演示讲解课程重难点知识,并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模拟操作任务,提升学生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操作能力。

3 结论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教育”发展进程不断深入的驱动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发展改变,以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学生系统化、灵活化、开放化学习专业知识提供了更多可能。对此,我们在明确认知慕课教学对城轨供配电技术专业教学改革重要意义的同时,应加强相关研究,不断探寻专业教学优化措施,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入融合,增强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促进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城轨供配电专业课程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及供配电节能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漫说城轨
探究供配电变压器的推广运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