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济宁市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

2020-01-07青,滑

山东水利 2020年8期
关键词:长制济宁市河湖

苗 青,滑 伟

(济宁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济宁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升级水环境保护举措,不断加大河流湖泊保护、管理和治理力度,河湖面貌得到明显改善,河湖长制创新机制优势全面显现。

1 河(湖)长制开展情况

1.1 工作部署上“谋细”

济宁市认真贯彻落实山东省总河长会议,强力推进河湖管护和“四乱”问题整治。市总河长联合签署了市第3 号、4 号总河长令,向县市区总河长发出关于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的一封信。市委、市政府先后8 次召专题会议推进部署,印发了济宁市推动河长制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工作方案》《济宁市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要点》,细化分解各项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帐,定期调度通报,保障了河长制湖长制顺利进行。

1.2 责任落实上“谋明”

济宁市市、县、乡、村四级6 187 名河湖长切实履职担当,严格按照“四个一”要求开展巡河巡湖,累计巡河2 万余次,巡查发现处理问题200余项。各级河长湖长认真抓好河长湖长部署任务落实,开展督导检查20 余次,协调解决河湖突出问题70 余项。各级河长制办公室成员单位,按照河湖长“六大任务”分工,在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密切配合,助推河湖管理保护工作再上新水平。

1.3 执行落地上“谋实”

认真落实水利部部署的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等专项行动,科学处理河湖乱占、乱建、乱采、乱堆等突出问题。先后清理整治河湖违法违建等问题2 000 余项,开展河湖清违清障“回头看”行动,对前期河湖清违清障查缺补漏,重点对全市河湖清违清障延期销号、水利部暗访和省级卫星遥感影像发现问题进行跟踪整改,实现动态清零。

1.4 工作机制上“谋新”

一是工作安排部署到位。召开市委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建立河湖巡查保洁与城乡环卫一体化结合机制,将全市河湖管护保洁工作全部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落实资金保障,强化日常监督监管,确保河湖管护保洁真正落实到位,实现河湖管护保洁全域覆盖。二是管护保洁人员上岗到位。各县市区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实施市场化、物业化管理,落实河湖管护人员。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了河湖管护、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长效管护机制。目前全市各县市区已有1 097 位河湖管护人员正式上岗。河湖管护人员具体承担河湖巡查、保洁和信息报送等日常管护任务,真正打通了河湖管护保洁“最后一公里”。三是管护保洁经费落实到位。各县市区根据河湖管护任务要求,明确河湖管护经费落实渠道,制定年度计划,并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资金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入市场机制,适合市场、社会组织承担的工程维护、河道疏浚、水域保洁、岸线绿化等管护任务,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四是管护保洁考核机制到位。济宁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了河湖保洁日常监督考核机制。明确规定陆域保洁和水域保洁的范围,对保洁要求、保洁标准以及考核方式和频次进行了细化。

2 河(湖)长制落实措施

2.1 加强水资源保护

一是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2019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22 亿m3,万元GDP 用水量约42.36 m3,降低率达到2%以上。二是推动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居民小区)达 20 家,曲阜市、泗水县、金乡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三是开展工业节水行动。树立标杆典型,开展行业对标。四是推进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兖州区、任城区、济宁高新区成功新申报为国家试点,争取中央资金1.2 亿元,完成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压采678.85 万m3、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压采量610.96 万 m3,封填、封存自备井共 90 眼,超额完成年度压采任务。

2.2 提升河湖水域岸线管理

一是狠抓工程补短板,提高防御防守能力,打赢“六个方面防洪隐患清零”攻坚战。2 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6 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 项小型水利工程防洪隐患治理、11 项水毁工程修复共58 项工程项目汛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完成投资23 550.4 万元。列入《山东省灾后重点防洪减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的11 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及骨干河道防洪治理工程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完成投资10 653.6 万元。二是扎实开展“深化清违整治、构建无违河湖”专项行动,实现汛前严重影响防洪和水生态安全的河湖违法违建问题清零。三是科学合理地推进河湖划界,依法划定河湖管理范围,按期完成流域面积50 km2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 km2以上湖泊以及设置县级以上河流、湖泊管理范围的划界验收。

2.3 狠抓水污染防治

一是严格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入河湖污染综合整治,尽快完成年度水环境治理目标和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二是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污染防治示范区建设,推广使用0.01 mm 以上标准地膜和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推广配方肥技术面积64.12 万hm2,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0.65 万hm2。三是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配建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分别达到87.7%和99.4%。四是推广渔业新产品和新技术,进行重点试验示范推广。五是集中抓好船舶污染防治,建立航道长制管理体制,济宁辖区48 家港口企业、3 艘流动接收船舶全部配齐船舶污染物接收设备,船舶封仓运营率达到100%。六是实施排水系统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污分流管网45.3 km,合流制管网改造24.55 km,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已分流长度约521 km,雨污分流率达到87%以上。

2.4 完善水环境治理

一是提升工业企业及城市污水处理标准,全市污水处理厂全部达到一级A 排放标准和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加强黑臭水体治理,城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重点河流18 个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年度目标。推动城市、镇区和园区周边的村庄接入城镇污水管网。二是以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方案编制,对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沿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已完成治理村庄660 个,占比11.06%。完成济宁市小洸河、小府河、邹城市因利河初见成效评估,组织开展长治久清评估工作。

2.5 加大水生态修复

一是加强考核断面水质管控,做好水质监测。编制实施《南水北调东线(济宁段)水质提升暨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环境安全。按照省政府批复调整的南四湖保护规划,完成南四湖核心区池塘退养0.82 万hm2。二是实施国家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和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9.4 hm2。三是加强农村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对全市2 171 家农村集中式日设计20 t 以上供水口人200 人以上的集中式供水单位进行全覆盖现场监督检查,完成全市双随机抽取辖区内106 家单位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查任务。四是加强饮用水监测能力建设,完成全市城市监测点设110 个,城区市政供水覆盖率100%,农村饮用水监测点设285 个,乡镇覆盖率100%。五是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立。制定出台《济宁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4 城区5 街道开展垃圾分类试点,编制完成中心城区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布局规划,出台《济宁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并启动运了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理设施。

2.6 强化执法监管

严厉打击涉河涉湖违法行为,始终对河湖非法采砂保持严打态势,刑事立案破获非法排污案件73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03 人,非法采砂案件43 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78 人。印发《“中国渔政亮剑2019”济宁市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方案》,成立专项执法行动指挥部,突出重点水域,不断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 000 余人次;检查码头和渔船自然停靠点296处,渔船800 余艘次,清理整治违规网具430 余张,查处电鱼等违规违法案件41 起。同时,将河长制审计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统筹开展作为水资源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审计组织方式、业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协同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全年开展河(湖)长制审计项目共16个,2019 年底前均已完成。

3 结 语

济宁市狠抓河(湖)长制工作落实,紧紧围绕六大任务加强系统治理,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着力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转变,努力使济宁市河湖变得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实现建设“秀美河湖、生态济宁”的总目标。

猜你喜欢

长制济宁市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武威市凉州区推动落实河(湖)长制的经验及问题对策
试析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的要点和措施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山东省济宁市乔羽小学五(1)知行中队
八一
河长制推行下鹿邑县城市河道治理和管护分析
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专栏约稿( 征稿) 函;河湖长制专栏约稿( 征稿) 函
打造河湖长制“武汉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