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联盟开创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
——新疆沙湾县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实践与探索
2020-01-07陈莉唐新涛高永健班军云翁琴
陈莉,唐新涛,高永健,班军云,翁琴
(1.新疆沙湾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新疆 沙湾832100;2.新疆沙湾县农业农村局,新疆 沙湾,832100;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机关事业管理处,新疆 乌鲁木齐,831100;4.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831100)
沙湾县是新疆北疆植棉大县之一,近年来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在11.33 万hm2, 是国家优质棉生产基地,2016 年被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国家重要农产品棉花生产保护区划定试点县,并且在全疆承担了首个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 至2018 年, 在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工作的推动下,全县植棉面积12.04 万hm2,再创历史新高,平均667 m2皮棉产量143.5 kg,高效节水灌溉和棉花机采模式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5%。 棉花作为沙湾县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在当地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棉花种植水平的提高,也给当地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棉花产业各种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和突出,诸如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区域结构分布不均衡、要素投入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交织叠加,严重制约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1]。 在我国经济新常态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下,沙湾县棉花产业发展面临同样挑战,如何走出困境,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生产中国好棉花,赶超美澳棉,是沙湾县棉花产业发展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
1 背景介绍
2015 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首次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3]。 棉花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原棉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下游纺织品的品质具有重要影响[4]。 在经济新常态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影响下,我国棉花生产成本高于国际市场,且品质较低,棉农增收的空间受到限制[5-9]。 沙湾县棉花产业发展面临同样困境,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全县种植棉花品种良莠不齐,千差万别,造成轧花企业混收混轧,品质下降,加工的产品无法满足纱厂转型升级的需求,因而轧花企业和棉农的效益严重下滑,其实质是棉农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方面发生了脱节,棉农甚至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虽然沙湾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础较好,但由于市场经济、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原因仍然无法直接与纺纱企业对接,与棉农直接面对的轧花企业则是联结合作社与纺纱企业的重要桥梁, 通过轧花企业带动,建立以纺织企业为需求导向的产加销一体化棉花全产业链是解决棉花供给侧短板的根本途径。
2016 年, 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重点任务和指导意见,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明确了发展方向。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推动和支持下,沙湾县成为全疆首个棉花供给侧性改革试点县。 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天鹰棉业和沙湾棉业两家龙头加工企业牵头,联合纺织企业、制种企业、农资企业、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及合作社等若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经营组织共同组建优质机采棉社企联盟,并作为自治区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实施单位,“社企联盟”较“联合社”赋予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若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生产经营组织” 构建社企联盟组织运行方式,促使合作社与企业抱团发展,且充分发挥联盟内种植合作社以及涉农企业在土地、装备、技术、资金、加工、销售、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巩固利益联结,从生产端农产品种植标准入手,按照市场所需标准(即纺织企业用棉标准)进行原料生产,实施规模化种植、 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品牌化经营,打通一二三全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品牌影响力,营造棉花产业链生态圈,最终实现棉花产业节本提质增效, 推动沙湾县棉花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2 基本情况
2016 年2 月,由天鹰棉业牵头,联合北京联创思源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四道河子镇聚力机采棉专业合作社、新疆合信种业公司、四道河子镇康旺农机专业合作社、沙湾县农商银行、拓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2 家成员单位签署了社企联盟合作意向书, 沙湾县第一家优质机采棉社企联盟正式成立。 至2017 年4 月,入社合作土地增加到0.67 万hm2, 涉及农户入股的23 家共营制土地合作社,共有农户732 户。
2016 年4 月, 由沙湾县棉花产业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联合新疆裕鑫源纺织有限公司、沙湾县康丰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联创思源测控技术公司3 家企业以及沙湾县荣祥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沙湾县兴祥泰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12 家土地合作社联合组建成立沙湾县第二家优质机采社企联盟。 至2017 年5 月,入社合作土地面积增加到1.33 万hm2,涉及合作社60 余家,共有农户1 708 户。
3 运行模式
为保证社企联盟规范管理和高效运作,社企联盟成员单位之间签订合同,明确责、权、利关系,并建立奖惩机制。 采取“用棉企业提出用棉标准和提供订单, 专家团队会同种子企业筛选用棉品种,合作社按照单品、单种、单收高水平规范标准组织生产,棉花加工企业按照单储、单轧高标准技术规范加工皮棉, 用棉企业按质量标准高于市场价格订购”的运行模式,以此构建产加销一体化利益联结机制,打通种植、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形成完整产业链。社企联盟运行模式使产业链条各环节企业或合作社成为命运共同体, 解决了各环节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发展问题。以社企联盟构建产业链为主线,将与链条相关的如植保、农资、农机、物流、信息、金融(含网络金融)、智慧农业、期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都融合进来,形成健康的、具有活力的,协调的、开放的、共享的发展链条和产业生态,延长棉花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创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4 主要做法
坚持产业链各环节高标准、严要求,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建立棉花供给侧改革新机制。
4.1 筛选适宜的优良品种
围绕加工企业和纺织企业的需求,由社企联盟内的种子企业专家团队负责,筛选出适宜本区域种植的、具备棉花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双30”以上指标且马克隆值适宜的优良机采棉品种。
4.2 严格执行“六统一”种植管理模式
按照“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田管、统一机采、统一交售)的种植模式组织生产经营。 大力实施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推进精准农业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升棉花品质。
4.3 严格实施不落地机械化采摘
由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投标方式统一机械化采收作业。 在机采棉采收过程中,严格按照机采棉标准化采收作业技术规程,统一按规定喷施脱叶剂,全程使用第六代打包式采棉机CP690,避免棉花二次污染,杜绝“三丝”(化学纤维、动物和人类毛发及有色纤维),提高棉花采收质量。
4.4 严格遵循“单品、单收、单储、单轧”的收购原则
由社企联盟内加工企业统一收购合作社种植的棉花,严格实行单品、单收、单储、单轧,保证加工皮棉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等品质的一致性。 通过对比,同期收获的皮棉各项指标好于往年。 2016 年,天鹰棉业单品种植、单收单轧的皮棉马克隆值达到A 级(3.7~4.2)的占比80%,纤维长度基本都在30 mm 以上, 断裂比强度31~34 cN·tex-1,长度整齐度指数85%,伸长率6.6%,反射率78%,黄色深度7.4,纺纱均匀性指数177,纤维品质综合评定为优级。同时,在籽棉收购过程中单品、单种、单收的合作社的籽棉价格要比普通种植户种植的棉花每公斤高0.2 元左右。
4.5 不断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水平
为保证纺织企业的用棉标准,加工企业加大机采棉加工生产线加湿返潮设备改造力度,推广籽棉回潮加湿器等技术, 提升机采棉轧花工艺水平,严格加工环节管理,提升皮棉品质。
4.6 实现优质优价订单收购
根据纺织企业与加工企业签订的优质优价皮棉订单合同,对社企联盟种植的棉花实现优质优价收购。 2016 年每吨单品单轧“双30”皮棉的价格高出混轧皮棉1 000 元,由于总体产量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纺织企业的需求。
4.7 探索性开展棉花期货价格保险
为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社企联盟天鹰棉业积极探索皮棉期货交易模式,2016 年该联合社80%皮棉都是通过期货市场交易成功,平均每吨皮棉单价较现货市场高出800 余元,增收效果显著。
4.8 创建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聚力社企联盟利用互联网技术创建了聚农易宝信息平台。 通过“聚农易宝”开展农资销售、农业技术服务、科技推广应用、农产品特色开发、大型机械采收、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等线上线下服务,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5 取得成效
5.1 筛选出了区域性优质高产机采棉品种
按照纺织企业需求,由社企联盟内制种企业评选确定出纤维长度在30 mm 以上、 断裂比强度值在30 cN·tex-1以上、马克隆值在3.7~4.2 之间、适宜本县气候、产量较高的机采棉花品种,从源头上解决棉花品质不一致的问题,为生产优质皮棉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7 年,经区域性试验筛选出的4 个优良品种, 推广种植面积达6 700 多hm2; 通过2018 年进一步比对筛选,2019 年按照“一主两辅”“一区一品”“单品单收”订单经营模式,推广优良品种种植面积达0.13 万hm2。优良品种的大面积推广以及社企联盟经营模式的运行极大地调动了制种企业研发优良品种的积极性, 打破了种子企业以价格为中心的恶性竞争的局面, 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5.2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程
通过社企联盟经营模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棉花供给侧改革技术规程,包括《机采棉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规范》《优质机采棉种植模式和田间管理技术规程》《机采棉皮棉加工标准化作业技术规程》。 初步筛选出一些符合棉纺加工企业需要且适应性较强的棉花新品种,建立了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种植模式和田间管理技术规程, 完成皮棉加工工艺加湿器改造工艺, 探索和形成棉花加工标准化作业技术规程,这些技术规程成为全疆棉花产业关键性技术突破的重要范本,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5.3 探索出了多元融合的棉花全产业链运行模式
以新疆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为契机,以社企联盟为经营主体, 构建棉花全产业链运行模式,将链条相关的如植保、农资、农机、物流、信息、金融(含网络金融)、智慧农业、期货等农业社会化服务都融合进来,充分发挥优质机采棉社企联盟的主导作用, 努力探索建立棉花供给侧改革新机制,取得了棉花品质、产量、效益全面提升,全产业链各环节“多赢”的成果,试点工作成效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厅的高度认可,为新疆其他植棉区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推广模式, 同时探索向粮食、辣椒、畜牧等其他特色优势产业推广宝贵的经验。
5.4 提升了棉花机采质量
按照棉花加工企业要求, 制定机采棉化控、采收等各环节农机作业标准, 强化农机作业培训,强化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监管,社企联盟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有实力、有技术、有信誉的农机合作社来完成机采工作,严格按照合同要求开展作业。 通过全程使用CP690 第六代采棉机, 实现棉花机采后不落地,避免二次污染,杜绝了“三丝”和杂质异物,机采籽棉质量明显提升。
5.5 提高了轧花加工工艺水平
按照纺织企业用棉要求,鼓励引导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对轧花厂设备进行系统技改,轧花生产增加烘干、清花、加湿等环节设备,并严格按照单收、单储、单加工、单运输、单销售进行生产,加工皮棉的马克隆值、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长度整齐度指数和纺织均匀性指数5 项棉花可纺性指标明显提高。与2017 年比较,2018 年试点区域棉花马克隆值A级(3.7~4.2)皮棉占比由20%提高到80%;纤维长度由极少数能达到30 mm 提高到80%达到30 mm及以上; 断裂比强度由不足31 cN·tex-1提高到31~34 cN·tex-1; 长度整齐度指数由70%提高到85%;纺纱均匀性指数由150 提高到177,纤维品质综合评定由一般跃升至优级。单一品种棉花得到市场高度认可,“双30” 皮棉每吨价格高出其它棉花1 000 元,“双29”皮棉每吨高出其它棉花300 元。
5.6 推动棉花产业向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以社企联盟为经营主体, 依托生产基础好、优势突出、特色鲜明、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观摩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智能配施肥、节水滴灌、变量施药、不落地采收作业等农业新技术。 2019 年,推广智能配水肥一体化技术3.33 万hm2, 变量植保技术0.13万hm2,推广NPV 核型多角体病毒、Bt 乳剂等生物农药防治技术0.27 万hm2, 激健农药助剂2.67 万hm2,不落地采收作业0.67 万hm2。通过农业新技术应用,化肥、农药平均使用量减少4%,水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促进良种良法配套、绿色农机农艺技术融合,引领带动本县棉花产业向高产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6 思考与建议
社企联盟不仅是沙湾县在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产生的必然产物,而且是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部门培育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创新举措,在改革试点中社企联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沙湾县社企联盟是最近几年才建立来的,因而其组织管理以及示范引领作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诸如规模化程度不高, 各环节利益联结还不完善,尤其是科技支撑力量不足等。
笔者建议提高社企联盟规模化组织管理程度以及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社企联盟发展壮大不断注入活力;二是不断探索完善社企联盟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 鼓励社企联盟向农业产业化集团方向发展;三是鼓励在扩大棉花等主导产业社企联盟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向番茄、经济林果、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扩展; 四是鼓励社企联盟积极引入科研单位,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创建能力,为实现“节本提质增效、生产中国好棉花、赶超美澳棉”的目标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