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关键技术(3)精准清除与构建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2020-01-07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续第2期第19页)
三、精准清除
精准清除是指采集合适样品,在实验室检测结果基础上,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分析,准确判定感染个体和群体,科学划定疫点范围,迅速清除发病猪与感染猪,消灭传染源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1.疫点清除①整栏清除。对于保育、育肥群体,在ASF 传入早期,病猪数量极少,聚集在同一栏内,可实施整栏清除。②整栋清除。同时满足下述3 个条件的,可实施整栋清除:一是阳性病例呈多点散发状态且只局限于某一栋猪舍,其他猪舍或生产线未检出ASFV 感染阳性猪; 二是栋舍之间有可靠的物理隔离屏障(如实体围墙);三是严格限制场内员工交叉串舍。③单元清除。如果在不同饲养单元检出ASFV 核酸阳性,且不同单元有实体墙或其他密闭设施相互分隔,猪群之间不可能通过饮水或排污设施发生交叉感染,人员不交叉的,可实施单元清除。④全场清除。如果不同栋舍均有检测阳性感染猪或确诊的病猪,且呈点状弥散状态,而且是共用水槽、食槽的,即使不同栋舍之间有严格的物理隔离设施或其他屏障,建议实施全场清除。
2.清除策略病死猪:需要装入密闭袋,用密闭工具运出猪舍,实施无害化处理。无法运动的病猪:采用电击方式处死后,装入密闭袋,实施无害化处理。正常运动的感染猪:体重过大猪,可驱赶到无害化处理点再用电击处死,但赶猪通道的地面要铺上塑料或彩条布等;对体重较小的猪(保育猪和哺乳子猪),可直接在猪舍内电击处死后再装入密闭袋中,运到无害化处理点处理。
不建议采用非人道的方式处死感染猪。及时对淘汰猪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面进行彻底消毒。为减少交叉感染,原则上,在扑杀清除猪的工作中,不建议不同栋舍的工作人员参与扑杀。扑杀和无害化处理结束后,参与扑杀行动的人员需进行淋浴,至少7 天内不可与其他健康猪群直接或间接接触;个人衣服和鞋子必须浸泡消毒,烘干后方可继续使用。
3.清除过程中的消毒地面消毒: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和戊二醛喷洒地面和圈舍围栏,消毒水的温度要达到20℃以上,消毒液作用时间至少30 分钟,地面也可使用火焰消毒。用具消毒: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护服,处置后进行焚烧;个人衣服需要浸泡消毒;电击用具需要熏蒸消毒或60℃烘干30 分钟以上。
4.清除后监测清除病猪或感染猪后,每间隔7 天,采用全覆盖采样进行PCR 检测,直至第21 天(即规定的封锁期限)监测均为阴性且猪群无异常,精准清除才算获得成功。
四、构建完善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1.提高防控意识猪场应充分认识到ASF 的巨大危害及通过生物安全措施防控该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要树立入场隔离消毒意识。入场的所有人员、物资均视为怀疑带毒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隔离、消毒程序,方可进场。二要明确净区与脏区。两者为相对的,存在病原污染风险或污染风险较大的区域为脏区,病原污染较少或已被清洁的区域为净区。三要加强猪场人员的生物安全培训。保证每个人自觉遵守生物安全准则,主动执行生物安全措施,积极纠正操作中的偏差。
2.建立ASF生物安全防控圈建立多层生物安全防控圈:第一层需设置人员隔离区域;第二层设置卖猪、淘汰猪中转站(必须做好日常消毒),彻底切断外部车辆带入ASFV 的可能;第三层为猪场的实体围墙,除天然屏障外,生产生活区与外界用围墙彻底隔断,围墙外部可设置防护沟、防护林等;第四层要求生产区与生活区进行隔离,不同生产区之间进行隔离。不同防控圈之间建立消毒设施,做到层层切断。
3.建立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场外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即对威胁到猪场的所有外部因素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其对场内猪群的威胁。外部生物安全影响因素包括猪场的选址、人员入场管理、车辆管理、物资入场管理、猪群转运和生物媒介的清除等。
猪场位置应选择人员稀少、偏僻安静的区域,距离公路、铁路主干线1000 米以上,远离居民生活区,距离其他养殖场及屠宰场2000 米以上。猪场建立严格的人员、物资(包括大宗物品、精液等)入场程序。配备猪场内转运车辆,外来车辆禁止入场。在距猪场1000~3000 米的区域建设标准化的洗消中心,并配备车辆烘干装置,配置专门人员对外来车辆进行清洗消毒。
4.健全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场内生物安全体系包括猪场内部布局、生产管理、消毒措施、粪污处理等。猪场严格进行分区,包括生活区、生产区和废弃物处理区。生产中人员、物品及猪群应遵循从净区向脏区单向流动原则,若需要从脏区向净区流动,需要经过隔离、消毒等程序方可。猪场生产区道路也应区分净道、污道,2 条路线互不交叉,出入口分开。净道用于人行和饲料、物资的运输,污道为运输粪便、病死猪和废弃设备的专用道;因条件限制出现交叉时,应及时清洗消毒,保持净道的完整性。推荐采用全进全出、多点式饲养、分批次饲养等管理方式,切断ASFV 在猪场内部的循环传播。
5.科学实施日常监测建立ASF 预警体系,做好ASFV 的定期监测。兽医及饲养人员应每天巡查猪舍,检查猪群健康状况,包括观察猪的临床症状、异常行为、采食、饮水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果断处置,保障猪群健康。①主动监测。对于未发生ASF 疫情的养殖场,开展主动监测是十分必要的。重点应放在异常猪只、车辆、人员、生产资料、物品等能与外界接触的环节和风险因素方面。有条件的养殖场,应配备检测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正常猪只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进行抽样检测。依据风险,应对运输工具、出猪台、场区大门、生产区猪舍内环境等进行常规采样和监测。②被动监测。对于已发生疫情的养殖场,一旦确诊,禁止场区内人员、物品等一切流动,防止ASFV 扩散。 按照“疑似发病猪场采样”流程进行相关样品采集,开展监测工作。发病猪场进行精准清除后,须进行风险猪只的全群采样检测,连续2 次,期间间隔5~7 天。③溯源调查。溯源调查是分析疫情发生原因的基础,划分生产单元、确定污染范围是精准清除的关键。查看人员、物品记录表,分析首发病例出现前21天以来与外界交流的一切人员、车辆、物品流通环节等。针对外来人员、车辆、物品重点进行采样监测。分析ASFV 感染轨迹,确定感染源及初始感染范围。如风险猪群存在外调情况,还应进行追踪调查。(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