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优质高效稳产
2020-07-09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
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由1 名首席专家、7 名岗位专家(杂交稻育种岗位、常规稻育种岗位、栽培与土肥岗位、制种与繁殖岗位、病虫害防控岗位、农机岗位、产后处理岗位)和5 个试验工作站(湘东试验站、湘南试验站、湘西试验站、湘北试验站、湘中试验站)组成,紧紧围绕水稻产业提质增效总目标,开展优质稻和专用稻新品种选育与绿色高效、保优稳产栽培及产业化开发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1.培育广适多抗优质稻新品种 一方面培育广适多抗、适合轻简化栽培的优质杂交稻新品种;另一方面加强耐逆抗倒、适合“虾后稻”种植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选育。杂交稻和常规稻育种岗位专家团队通过引进特异种质资源,创新耐高温和低温、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材料以及培育优质抗病不育系、高档优质抗病恢复系,解决优质稻抗病抗倒能力较差等不足,解决制约优质稻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改进水稻种子全程机械化制繁技术 杂交稻制种与繁殖岗位专家团队从杂交优质稻一期父本单本机插技术、无人机自主飞行及一控多机技术创新攻关和新型优质杂交稻种子烘干机的适宜烘干参数探索入手,改进完善优质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及光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和育性转换调控技术体系;降低优质杂交水稻制种成本和农民用种成本,促进优质杂交稻品种的推广应用和优质稻产业的发展。
3.集成“早专晚优”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和高档优质稻轻简稳产栽培技术新模式 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团队在筛选适用机械化生产的早稻专用稻、中稻和晚稻优质稻品种的同时,创新集成不同地区的“早专晚优”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高效生产和高档优质稻轻简稳产栽培技术。一方面探明品种与技术的地域适应性,降低农户的品种和技术选择成本;另一方面可大大提高优质稻种植效率和效益。
4.选配改良“虾后稻”插秧机、直播机 “虾后稻”产品具有绿色无公害特征,优质稻生产其效益较一般大田要高,但人工成本较高,产品优质效益无法充分挖掘。此外随着稻虾模式在湖南的迅速推广,“虾后稻”在全省的规模也相当可观,成为优质稻品牌创建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农机岗位专家团队以选配改良适宜虾后稻插秧或直播的机械为着力点,提高“虾后稻”生产机械化水平。
5.创新集成高档优质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植保岗位专家团队在监测与预警稻田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研究次要害虫稻秆潜蝇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成灾机制及其防控技术的基础上,创新集成不同栽培模式稻田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对新老病虫害进行严格跟踪监控,实施生态绿色防控,实现高档优质稻的安全、绿色生产。
6.研发高档优质稻谷及糙米保鲜贮藏、加工技术 产后岗位专家团队通过研究高档优质稻及糙米的保鲜贮藏技术,保证优质稻产品品质的持久性;通过研发改善糙米口感的复合酶处理技术和柔性碾米新技术,提高高档优质稻产品品质;通过研究糙米米糠多糖、谷维素等功能活性物质的保健功效机制,提高高档优质稻产品的附加值;最终提高优质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7.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地域适应性研究与示范推广 湘东(株洲市农科所)、湘南(永州市农科所)、湘西(怀化奥谱隆科技有限公司)、湘北(常德市农科院)和湘中(益阳市农科所)五大试验站结合本地需求,引进、集成各岗位协作攻关成果。通过对岗位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的“熟化”或“驯化”,使之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生产的需求,促进湖南省水稻产业的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