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业栽培种植技术研究

2020-01-07刘秋芝

花卉 2020年16期
关键词:栽种树苗林木

刘秋芝,徐 淼

(聊城市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办事处,山东聊城 252033)

新经济形态下,人们注重社会经济建设的可持续管理,即在工业生产中,不仅要做到经济生产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要确保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基于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林业栽培种植,并期望通过植树造林来改善环境,缓解环境恶化。然而从林业栽种过程来看,我国在林业栽培种植中尚存在一定缺陷,这使得种植林木的成活率较低,影响到林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提升林业栽培种植技术已经成为林业高效发展和社会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所在。

1 林业栽培种植的原则要求

林业栽培重视是一个专业要求较高的系统实践过程,其需要林业工作人员重视自然规律,掌握林木生物学特性。现阶段,为提高林业栽培种植的成活率,人们要求在林业栽种时遵守因地制宜、层次性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1.1 林业栽培种植因地制宜原则

林业产业受自然环境影响较为明显,其中气候、环境、地质、土壤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因素[1]。在林木栽种过程中,植物品种不同,其对于环境、土壤等因素的要求也就不同。故而在林业栽培种植前,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即在分析种植区域温度、湿度、降水、土壤成分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林木树苗,这样能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保证林业经济及社会效益。

1.2 林业栽培种植参差性原则

从本质上讲,层次性原则要求人们按照阶梯式的形式进行林业栽种。一方面,在林业栽培,需从全局出发进行顶层设计,系统化的设计林业栽培、种植方案,同时,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应将栽培种植工作划分为不同的实施阶段,这样能确保栽种的苗木具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充足的养分。另一方面,在林业采伐过程中,需进行植被数量、生长情况的有效分析,同时考虑植被采伐对林地环境的影响,以此来保证林业发展的有序性,尽可能缩小林业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林业栽培种植可持续发展原则

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其要求在林业工作人员应从长远的眼光看待林业栽培种植,即整个栽培工作不仅要考虑植被与环境的适用性,同时需考虑植被自身的互补性,这样能有效地提高植被栽种成活率,保证植被生态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

2 林业栽培技术管理

2.1 注重水分管理

作为林业栽培工作的重要内容,水分管理能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避免树木出现空心状况。同时,水分过多会对浸泡林木根系,致使林木根系出现溃烂问题;通过栽培区域排水管理,人们能将多余的水分及时的排出到外部区域,这样能实现林木根系的有效保护。基于此,在林业栽培水分管理中,首先应注重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的有效管理,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水分保持方案。其次,实际浇灌过程中,应注重首次水分浇灌和二次水分浇灌的有效管理。通常,在林木定植后就需要立即进行首次浇水,具体浇水方法为:沿着沟槽灌溉水分,确保水分足量,然后在水分下渗后的第2d 进行苗木扶正和填土夯实处理。在第二轮浇水时,应确保其与首次浇水的时间间隔5—10d,如果林木栽种于夏季,还应进行第三次浇水。首次浇水后,应对树木进行涂白处理,同时在整个浇灌期间,应对新栽种的幼苗进行三次中耕涂白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初冬季节到来前,对栽种的树木淋浇冻水,而在春季到来后,应对其淋浇清水;同时春季淋浇后还应施浇0.25kg 的速效氮肥尿素[2]。最后,应注重节水灌溉技术的有效应用,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林业灌溉质量。最后,还应及时的翻耕林地土壤,这样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促进林木快速生长。

2.2 强化施肥管理

科学合理的进行林木施肥,不仅能增强林木的生长能力,而且能有效地增强树木的抗病害能力。在施工管理中,应注重以下要点:①在林木栽培前,应对土壤的肥力状况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施肥计划。②在林木成长过程中,应结合树木的成长状况,定期性的进行肥料补充,在这一环节中,需考虑施肥的类型和数量,避免出现废料使用过多或不合理问题。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先通过开沟犁凿出沟槽,确保沟槽深度保持在40cm,随后在沟槽里开挖施肥坑,要求坑的体积控制在50m3。在坑内进行施肥。就首次十分而言,应采用0.25kg 的磷酸二铵和10kg 的腐熟粪肥。就腐熟粪肥而言,应将其和回填土均匀混合,然后进行回填处理。③肥水结合是树木栽培的重要原则,故而在施肥结束后,应补充树木水分,确保肥效的高效发挥。

2.3 进行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率,故而在树木栽培时,应注重病虫害的有效管理。一方面,应注重树木的涂白处理,即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石灰、水、食盐等材料进行该混合,然后涂刷在林木主干2m 以下的部分,达到病虫害防治和防冻的双重效果[3]。另一方面,应注重化学药剂的规范使用,通过喷射化学药剂来消灭害虫,实现树木保护。此外,应通过生物防治的手段,引入害虫天敌,减少害虫对树木的损害。

3 林业种植技术要点

3.1 林业选地与整地处理

选地是林业栽培种植的基础前提,在林业栽种时,应注重用地方式的集约化管理,这样能有效地改善林业用地结构,防止占用农业土地。在完成选地后,需对即将栽种树苗的土地进行整平清理。一方面,林业工作人员需开挖沟渠等水利设施,为后期树苗灌溉提供保证;另一方面,应及时的清理栽种区域的杂物,并在杂物清理结束后准备土壤翻耕,确保植被生长土壤中空气、养分充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树苗栽种区域的降水较多,则应建设排水工程,避免水量富集、流动对栽种的树苗造成影响。

3.2 树苗的选择问题

优质、健康的树苗能有效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栽种树苗选择中,应注重遵守以下要求:①需对树苗的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确保树苗与当地环境的充分匹配。②为确保林业植被结构的科学性、合理性,需注重树苗品种的有效选择,确保树苗种类的多样性。③需对树苗本身的质量进行检查,通常,树苗的根系应完整,且长度保持在30cm,此外,应确保树苗表皮完整无病害。

3.3 种植催芽技术应用

作为林业种植的关键技术,种子催芽技术的应用对于林木后期的养护管理具有重大影响。要从源头上提高林木种子的发芽率,还应注重种子的有效选择,通常,要避免所选择的种子存放时间过久,正是因为当种子存放时间过长时,其结构容易遭到破坏,发芽率较低。一般情况下,应选择种皮致密、坚硬高的种子[4]。在催芽过程中,应将水作为主要的营养液,同时要在营养液中加入少量的药物,这样能有效避免种植在发芽过程中遭受病虫害。同时,在发芽过程中,应派专人进行实施监管,合理控制林木种子的发芽时间,当发芽时间过长时,会影响后期栽种的难度。对于萌发的新芽,应规范性的进行保护,确保萌芽完整性。

3.4 树苗栽种技术要点

树苗栽种技术直接影响着树木的成活率。在栽种过程中,首先应对树苗的间隔距离畸进行设计,要求树苗在成活后有足够的生长空间,避免栽种苗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相互竞争、相互影响的问题。其次,在深坑挖掘中,需保证深坑的规格尺寸略带树苗根系,同时,为确保树苗在生长过程中营养充分,需在坑内添加适量的腐熟农家肥或磷酸二铵,这样能为树苗生长提供可靠的环境。此外,在树苗入坑后,需进行土壤的规范回填,一方面,在回填过程中需将树苗扶正,防止树苗倾斜;另一方面,需按照分层回填的方式进行填土,并将回填的土壤压实,避免树苗受外力影响。最后,在完成填土后,需对树苗进行支撑管理,同时补浇一定的水分,确保树苗健康成长。

3.5 林木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传统管理模式下,我国林业栽培种植存在“重栽培,轻管理”的问题,这使得很多林木在后期受到损坏,影响了林木栽种的整体效益。对此,在林木栽种中,还应注重后期管理要点的有效把控。首先,应注重林木的修剪管理,多数林木的修剪在冬季进行,同时有的林木需在夏季抽条阶段,对其横生斜长的树枝进行修剪,确保树木的整体性、美观性。实际修剪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注重林木生产特性与规律的有效把控,即整个修剪过程应坚持“去病保根”的原则,将病虫枝、干枝,及过多的枝条彻底剪出。其次,应做好林木冬季的防寒保温工作,在冬季,为树木主干包裹草垫子,避免种植的苗木因低温寒潮而损坏。最后,进行林木的水肥及病虫害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保护中,应设置监管岗位,避免栽种的林木被人为损坏。

4 结论

林业栽培种植对于我国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实践过程中,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林业栽培种植的必要性,并在把控其栽种原则的同时,规范化的进行栽培种植技术要点把控,才能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保证生态文明建设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栽种树苗林木
等该拉练时再拉练吧
移栽树苗
小牛壮壮栽树苗
巧栽树苗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三棵桃树苗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林木新秀 黑果腺肋花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