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2020-01-07尹华阳
尹华阳
(衡南县林业局,湖南 衡阳 421111)
0 前言
人类的发展基础也就是生态环境,如果生态环境持续遭到破坏,那么就算人类经济水平得到再快的发展也不具备现实意义。如今我国政府部门及相关人员已经注意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对该问题进行推进,目的在于树立人们的环保理念,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同时还不利于社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提升生态质量,就必须要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对森林的数量、质量进行提高,诠释森林培育的价值,发挥森林培育的重要作用。据此,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
1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1.1 可对水土流失情况进行防治,促进生态平衡
只有明确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价值,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森林培育工作,并将其完全贯彻于实践当中。具体的说,森林培育能够对水土流失的情况进行防治,对水土资源进行保护。有研究认为,即便是脱掉的落叶都能够减少地表径流,进而减少泥沙,可见森林培育的积极作用。除此之外,森林培育还能够缓解雨季发生洪水的情况,即便是在干旱季节,也能够对河流水量进行调节。我国的基础发展计划就包含了植树造林,目的就在于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提高森林覆盖率对土地荒漠化的情况进行控制。
同时,通过加强森林培育,有利于防止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在促进森林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系统平衡是确保整个生态圈平衡的基础,同时也是生物圈平衡的关键。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森林资源的减少以及植被退化,对生态系统自身的平衡性会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物种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依存性,动植物生存关系也是相互依附的,所以森林就成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值得一提的是,森林培育还有利于防治风沙,森林能够改变风向,缓解风力,减小自然灾害发生概率。
1.2 对温室效应进行缓解
对温室效应进行缓解十分重要,正是因为温室效应的存在,环境污染的情况才如此严重,针对这种情况,可对森林进行培育,森林培育能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森林还能够对二氧化碳进行固定,吸收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当森林的面积越来越大,二氧化碳被吸收得也越来越多,温室效应的情况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被缓解。
近年来,我国通过对树木进行大量种植,已经较好的对整体生态环境进行了改善,这也说明森林能够为生态环境的建设作出一定贡献。除此之外,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作为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存在着很多生态系统,但在这些生态系统中,有超过半数的生物都必须要在森林中繁衍,一旦出现生态环境污染的情况,就会对生物种类进行降低,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发生,就应通过森林培育,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各种植物及动物,从而在拯救濒危生物的工作中发挥作用。
归结起来,森林培育可缓解温室效应情况,并为生态物质生产等工作提供保证,所以相关人士需要加强对森林培育的重视。
1.3 间接提高农业生产
最后,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还可以间接提高农业生产。具体的说,有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的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这也间接地减少耕地面积,耕地面积的减少也削弱了土地的生产能力,所以只有保护耕地数量,才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现有的土地来说,无论是夏季的高温还是冬季的寒冷都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的危害,而在耕地附近开展森林培育则可以对减少低段温度的差异,通过蒸腾作用的发挥,增加空气湿度,促进农田的生长,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农业生产的大忌是农作物遭到自然灾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无法用人力进行控制,只能通过其他方式间接降低伤害的严重性。通过森林培育就可以减轻灾害,改善干旱、霜冻等情况,为农作物的生产打下基础,提高森林覆盖率,还能够在加强空气湿度的基础上对环境进行改善,增加农业的生产量。总而言之,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农业生产问题,而农业生产问题也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这个角度来看,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着极强的重要性,相关人士应加强对森林培育问题的研究,做出有益于现实的判断,更好地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落实。
2 对森林培育战略进行实施的措施
2.1 对育林对象进行明确,完善森林培育制度
在对森林培育战略进行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育林对象,之后对森林培育制度进行完善。要对森林进行培育,主要就是为了保证生态环境建设的效果,对资源进行节约、整合,所以,应以这一目标为基础开展具体的工作。
如今我国已经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了重视,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但由于目前仍然存在着资金来源不稳定的问题,所以森林培育工作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落实,一旦出现资金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就会影响森林培育工作的效果。因此国家政府部门必须要对资金分配制度进行完善,以此来完善森林培育制度,让森林培育中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够落实到实践当中。科学的森林培养,应当先进行调查设计,这是建立在对森林培育目标、森林生长发育规律及产量形成规律、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规律、森林立地条件、造林和营林历史、经济效益核算等多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之上,并满足森林健康和安全稳定、森林主体功能最优、森林多功能并重、投入产出合理等条件。
2.2 政府部门发挥自身作用,采取合理的手段和方法
政府部门应该在森林培育工作中对自身的作用进行发挥,在森林培育工作中诠释自身存在的实际价值,通过实施各项不同的措施来对森林进行保护。毫无疑问,在现实情况中想要促进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要合理开发森林,进而提高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对森林培育工作进行重视,集合不同的力量一起为森林培育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对科学手段进行合理应用。森林培育战略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合理应用科学手段,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如今,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得到快速的提升,这也为森林培育工作提供一定程度的指导建议,在进行培育时可运用创新式的种植方式,例如,进行人工草皮种植,可节省不少资源与时间,解放人力。同时,为了提高森林培育效率,还可以通过飞行机器等设备大规模的进行栽植,归结起来,只要是具备可行性的方式,都应该合理对其进行应用。
2.3 建立森林培养补偿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对于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当建立补偿机制,实际上就是对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延伸,前提条件是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在森林生态培育过程中,通过补偿制度的建立与实施,采取谁受益、谁补偿的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公众受益、少数人负担或者受益对象模糊等格局,以此来促进森林培育以及生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保护既有森林资源,有效促进本地区的森林生态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和健全监管机制,确保现有制度的有效实施。在森林生态培育产业发展过程中,应当对其过程加强管控。实践中,除了应当全面贯彻和落实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制,还应当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和推广应用森林生态培育服务质量以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地方规范;通过规范市场以及森林保护从业人员的行为,加强森林生态化培育。在森林培育以及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实时监督管理。在开发森林资源时,应当先测定本地区现有的动植物生长情况、数量以及类型和保护级别,然后在定期对上述各项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对经营者、责任主体做出相应的处罚,令其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进行优化调整,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方法,来改善环境、恢复资源。
3 结论
综上所述,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制约社会的进步,同时还不利于社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的说,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在空气质量持续变差的情况下,除了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识外,还必须要想办法对现有情况进行缓解。合理开展森林培育工作能够较好的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确保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成效,所以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