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策略
2020-01-07田永久
田永久
(武汉市花木公司,湖北 武汉 430014)
0 引言
新时期下,园林工程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早在“十二五”期间,湖北武汉地区就已经开始大力发展园林事业,提高城市绿化投资量,逐年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每年可增加城市绿地面积达到5000hm2以上,新增公园绿地在2500hm2以上。在“十三五”期间,武汉紧跟国家发展大趋势,完成了城市绿地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全面开展园林工程建设。目标在2020 年,武汉市的绿地覆盖率在27.9%以上、绿化覆盖率在44.2%以上、城市道路成荫率在90%以上,实现城市的“绿色升级”。虽然还没有达到“十四五”阶段,但我们也要做到未雨绸缪,探讨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的策略,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效益。
1 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园林建设与设计主要包含的内容有绿化工程、山势地貌、景观设计等。在城市绿化中,园林工程建设尤为重要,担负着改善城市绿化的职责。但很多园林工程都因为“重建不重管”,导致园林工程建设中部分植被死亡,忽视了植被养护的作用。这就需要在园林施工中,要同时做好植被养护,一边施工、一边养护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起到绿化作用,发挥园林工程的综合效用,实现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
2 园林施工与养护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
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光热同季、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等特点。平均气温15.8~17.5℃,年降水量为1150~1450mm,在夏季雨水较为集中。结合武汉市气候特点,在园林施工与养护中必须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设计施工与养护方案。宏观来看,武汉平均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足,所以灌木、乔木是园林工程的主体植被。当然,还要移栽观赏花、地被植物等,保证园林景观美观性。
2.2 协调性
在过去,园林施工和植被养护本是两个环节,因此想要让二者相结合,必须要注重其协调性。无论是采用哪种施工方案和养护方案,都要尊重自然规律,保证养护和施工工作协调进行,减少后续工作量。施工与养护结合必须要做好验证工作,养护工作也根据施工流程进行,明确技术方向,这样才能够加强整体规划工作,发挥园林的生态价值。
2.3 多样化
园林工程植被多样化不仅可以营造更美的环境,同时也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打造园林小环境。不同植被的施工方法也不同,养护手段也存在差异,因此想要让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必须要针对不同园林植被种类、不同施工方法,采取不同的养护手段,保证植被的成活率。
3 园林施工与养护中的问题
3.1 施工方案缺乏全面性
施工方案作为工程建设的指导方案或规范框架,施工方案决定了工程施工质量。而在施工与养护结合的背景下,很多施工单位依然只注重施工方面,忽视了养护工作的作用,难以在施工中融入养护流程。如施工植物搭配设计中,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树坑开挖、树木移栽、回填土等,但却很少涉及施肥、驱虫、定期灌溉等。还有很多养护方案主要是参考其他工程,原样照搬导致本园林工程养护效果并不理想,降低了园林工程的整体效益。
3.2 缺乏过程性养护
过程性养护注重对整个植被从移栽到生长的养护过程,包括浇灌、施肥、病虫害防控等内容。之所以很多园林工程在未完工时就出现了大量植被死亡,就是因为忽视了过程性养护工作。如在树苗移栽中,树苗生长时需要大量养分支撑,而实际是在移栽且回填完毕后,再进行施肥工作,这与树坑开挖与施肥工作同时进行相比,不仅浪费了人力,同时也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很多树苗因为肥力不足而出现畸形问题的情况也十分常见。
4 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
园林施工与养护有机结合需要在适当的施工环节进行养护,一气呵成,减少后续工作量、保证植被成活率。
4.1 整地与施肥结合
整地作为园林植被移栽前的重要工作,要事先挑选好地势平坦、排灌性能好的地块,考虑到武汉降水量充足,为了减少积水问题,要以透水性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主,事先挑出土壤中多余的灰土垫层、石块、杂物等,适合植被生长的可以统一堆放、使用,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土壤碱性,还可以增加硫酸亚铁含量[1]。由于新建园林工程多数都是苗木移栽,因此还要提前做好土壤处理工作。如果是干燥季节施工,则要实现浇一些水,避免土壤水分过干,保持土壤湿润即可。考虑到夏季降水量较大,可以在标注的树坑周围挖排水沟,这样可以避免树坑中存留积水。施足底肥,主要采用腐熟农家肥、有机肥、饼肥等,尽量不使用化肥,控制复合肥用量。有条件的工程还可以在整地时配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可以进一步提高绿植管理效益。
4.2 起苗与植被保护结合
在选苗过程中,要以冠型优美、树干通直的苗木为主,表面没有创伤和病虫害迹象,根系一定要完整。为了确保苗木运输中不脱水,可以在根系包裹土球,土球规格为树干的7~10 倍。起苗时尽可能保留多个根系,树坑开挖要根据植被根系大小、种植密度确定。为了方便起苗,树坑开挖规格尽可能大一些,如挖70cm长、70cm 宽的作业沟。起苗时要切除多余的根系,这样有助于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移栽成活率。切根时要保证切口平直,可以涂抹一层保护剂。灌木起苗一定要注意,由于灌木根系发达,蒸腾作用强,因此土球一定要大,用湿润的草绳固定土球避免松散。为了保证成活率,还要对苗木适当修剪,让树冠更加完美。
在移栽过程中,要做好树干固定,可以采用竹竿、木杆等固定支架,支护在树干的3/1~2/1 之间,提高树苗的稳固性、抗风沙性能。夏季要尽量减少苗木蒸腾作用,需要采用遮荫方法。特别是在每年的6—9 月份,武汉温度非常高,降水量也随之增加,此时要注意排水,不得出现树坑积水现象[2]。冬季要注意低温冻害,可以将树干涂白或涂抹防冻剂。特别是在移栽的头三年,一定要控制自然环境对植被的负面影响。
4.3 移栽与病虫害防控结合
移栽前要先挖树坑,树坑规格要大于土球直径的40cm,树坑要保持垂直度,不得出现V 型树坑,并配合施肥工作。大树移栽要将树木缓缓放到树坑中间部位,树苗用人工移栽。分层回填土壤,并配合施薄肥,直到树坑填满为止。将土壤压实,避免土壤和土球分离。可以在树盘周围埋设一定量的竹管保证土壤通透性。有条件可以采用L 型复合管,向管中浇灌可以直接渗透到植被根系,不会产生“半截水”问题,这样不会造成土球架空,加强与土壤之间的融合度,提高植被成活率[3]。
刚移栽的植被抗病虫害能力非常弱,因此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病虫害防控理念,要将树坑方圆2m 的杂草清除,保持通风工作,减少病虫害发病率。药物防治以低毒、低残留、多样化的药物为主。当然,还可以采用一些非化学药物的防治方案。如果夏季虫害较多,可以在移栽完毕后在旁悬挂杀虫灯、红黄板,可以杀死部分成虫。也可以直接搭接天敌住所,供赤眼蜂、瓢虫栖息,捕捉害虫。
4.4 修剪与造型结合
由于苗木在运输、搬运过程难免会遭遇磕碰、树枝折断等问题,因此在已在完毕之后通常要适当修剪,因此可以在修剪时直接造型。苗木在每年的3—6 月份生长最为迅速,此时要重点培养侧枝并造型。为了减少蒸腾量,要去除多余的枝条,根据树木本体修剪树冠框架。修剪工作需要引导树冠生长形态。如果有大树移栽,由于整体形态已经定型,可以通过摘芽的方法控制生长,提高树木整体的美观性[4]。造型配合修剪工作,要做到针对性处理,将影响树冠形态的枝条剪除,一定要在苗木没有达到流动旺盛期时完成修剪。如果采购的苗木在苗圃中已经进行了特定造型处理,则无需再拉枝,要根据苗木实际的长势进行造型处理,确保整体上层次分明、刚劲有力。为了方便与后续管理,要对每个苗木进行标号、监控、建档,采用信息化监控管理手段,从而培养出美观、健壮的苗木。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园林工程建设必须要保证植被主体的完整性、多元化、实用性、生态性、美观性,为了能够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效益、减少植被死亡率,将施工与养护工作融合,在整地、起苗、移栽、修剪工作中配合施肥、保护、病虫害防护、造型等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绿植施工质量,提高园林工程建设效益,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园林工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