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砂壶的艺术之初
——明式紫砂美学探微

2020-01-07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制壶花器紫砂壶

周 莹

1368年,朱元璋穿上龙袍,行登基之礼,大明王朝拉开了帷幕。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满心欢喜地迎接新朝代的到来,他们满腔热情与抱负,决意在新朝代建功立业,有所作为。但是,朱元璋“存天理,灭人欲”的绝对理学统治,导致了政治上的万马齐喑。这一时期的有识之士、有才之人在朝堂上的不能语、不敢言,只好将思想、态度、才华、情感寄托在政治以外的其他领域,却促使了明朝除了政治以外其他领域的全面发展与空前繁荣。

统治的压迫却逼迫人们开始了思想上的反抗,明代中期以后,人们的不安于现状渐渐形成“心学”这一新的思潮,即从心出发,尊重人性,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提出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心学的兴起和发展,人们的自我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这种觉醒直接作用于思想建筑层面影响下的美学活动,迥异于传统,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明式美学,作用于生活、文化、艺术领域,使其涌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服饰、建筑、家具、日用等生活用品开始艺术化,文学、戏曲、设计等上层艺术领域落地生活,这种艺术与生活的大融合是明代美学最突出的时代特色,以实用艺术为核心设计的物质美学成为工艺的潮流趋势,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放异彩,影响深远。

明代物质美学影响下的实用艺术结晶很多,紫砂艺术正是其中之一。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等阶层对当局日益失望,无心政治,渐于归隐,在偏安一隅中品茗成为他们主要的消遣方式,江南尤甚。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茶画、茶书、茶诗,皆为佐证。他们的需求一方面推动了紫砂茶具的发展市场,一方面促进了文人与匠人的连接,他们更多地提出意见、甚至参与设计。文震亨《长物志》有云"壶以砂者为上",可见,当时的紫砂茶具已是茶器风尚。另外,艺术是相通的,美学是相互借鉴与传递的,明朝思想、文学、绘画、家具等领域的繁荣也影响了紫砂领域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明代以前的紫砂,只是服务于日常生活的日用品,而明代的紫砂壶却开始迈向艺术的殿堂。

这一时期涌现了多位紫砂巨匠,他们的创作为紫砂壶的造型款式奠定了基础,成为中国紫砂壶艺的先锋人物。周高起所作《阳羡茗壶系》一书,记载了当时多位制壶名家及作品。

金沙寺僧供春创制的供春壶,取材金沙寺旁的银杏树,是可查证的世上第一把紫砂花器,被誉为紫砂花器的鼻祖;明代紫砂制壶有四大名将被称为“紫砂四大家”,其一董翰创制“菱花壶”,取材菱花镜,开启了筋纹器的先河,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紫砂三大器型之一;同为紫砂四大家之一的赵梁,创制了紫砂提梁壶式,现代紫砂壶把式也多见提梁,“赵梁提梁”成就了一段壶如人名的紫砂佳话。紫砂四大家另外一个重要人物李茂林,所制“菊花八瓣壶”,取材菊花,是已经相当成熟的紫砂筋纹器;后期的紫砂巨匠时大彬,是紫砂发展史上的丰碑人物,他对紫砂的贡献是伟大而深远的,他对紫砂壶艺的造型与技法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其中与时俱进,依据明朝品名风尚,一反以往大壶古拙传统,专做小壶,直接影响了现代紫砂壶式的美学特征。明朝紫砂制壶高手人才辈出,紫砂壶式百花齐放,至此,花器、光器、筋纹器三大器型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直至今天。

明朝历时二百七十六年,政治上短暂而灰暗,但是对于艺术美学领域,特别是紫砂壶艺的发展,明朝是不可替代与忽视的朝代。明朝紫砂从日用走向艺术,是紫砂壶的艺术之初,明式紫砂不只是形制风格上的创新,它超越实用性,特别是花器与筋纹器的出现与发展,均取材于自然界中的寻常之物,是关注自然反映自然、意识平凡不甘平凡、发现美再现美的过程与展现,是自然美学作用于艺术美学的开篇,是实用日用上升到实用艺术的开始。明朝紫砂,层次鲜明而丰富地反映了器具美、自然美、生活美,对于思想、人性、品格等都有了涉猎与应用,形成了器以载道的形而上学意识。

总结,明朝紫砂壶艺的发展开启了紫砂艺术的新征程,开创了现代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先河,对紫砂壶艺美学起到了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是我们不可忘记的时代。鉴古知今,鉴往知来,明朝紫砂壶艺,作为紫砂壶的艺术之路的开端,它的发展是极具时代特征与行业本质发展意义的,对明朝紫砂壶艺美学的探究与解析,可以更好地推动我们当代紫砂壶艺更加深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制壶花器紫砂壶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