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科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0-01-07张旭强
张旭强
(甘肃省庄浪县永宁小学 甘肃庄浪 744699)
数学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学习数学能帮助小学生形成抽象的思想体系。但是,小学生是基于形象思维思考数学问题的,难以理解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学习积极性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选取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开展高效的数学教学。近年来,数学课堂上出现了一种游戏教学模式,以游戏为课堂中心来构建数学教学活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气氛中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教师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可以完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数学教学水平。
一、利用游戏导入数学教学内容
要想构建良性的游戏化教学模式,必须保证游戏导入的有效性[1]。游戏的导入是创建游戏教学模式的核心,而教学环境氛围、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对象的学习状态则是该教学模式创建的重要因素。基于以上影响数学游戏教学模式的因素,教师要明确数学课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利用提问的方法来引领小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本质。这种引导方式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会过于依赖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布置教学任务时是以重点数学知识为主,会使数学任务的布置呈现跳跃式状态。但小学生思维方式较为凌乱,思考内容不严谨,难以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不能有效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构建课堂的教学方式,通过难度递增的游戏,让学生逐渐理解数学的相关知识点[2]。教师在导入游戏时,要选择规则简单的游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游戏的理解,更好地融入游戏活动。在学生理解了游戏内容之后,教师可提出规则相对复杂的游戏,随着游戏难度的递增,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确保游戏的导入对学生有启发性的作用。
二、将游戏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是“填鸭式”教育。这种单一的教育模式是以教师为课堂中心形成的,学生作为课堂客体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的传递。在过去我国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都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每天都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下学习[3],压抑了学生的天性。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思考方式陷入了模式化的误区,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要将数学游戏灵活地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将游戏与数学知识有机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缓解紧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游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作业、测验以及考试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利用试卷或者作业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直观的,但也过于片面。教师可能难以掌握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且小学生的作业和考试随着年级的增长越来越多,他们往往会对数学题目产生抵触感,不利于数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电子书包的“云课堂”来布置作业游戏,让学生在移动终端通过完成简单且结合了数学知识点的小游戏来检验学习效果。电子书包作为信息技术与教育行业结合的典型代表,能够智能化地将学生的学习数据归类,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易错题型以及学习效果较差的知识点,掌握学情,让教师能对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4]。
四、结束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再适应如今的教学环境了,也不符合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基于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小学教育逐渐趋向于生动化、形象化以及趣味化,符合小学生思维简单、活泼爱玩的性格特点,也能有效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真正落实“减负”政策。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很好地改善了原有的数学教学问题,将数学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