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1-07王清华
王清华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 山东邹城 273500)
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历史教育的根本任务,并指出,在历史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故此,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塑造。
一、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一)人才培养:基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
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关系到个人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长盛不衰。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基础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基础性、导向性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革固有的培养模式和改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头戏、排头兵,无疑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统称《意见》),提出“坚持继承创新,注重课程改革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积极开拓,大胆试验”。创新成为新时代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之一。历史作为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能比的优势。历史学科的特点使其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生态意识、国际竞争意识、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二)人格塑造:基于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学科,是一门培养人的教育课程,包括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健康人格以及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但如今的历史课身处学生不喜欢的课程之列,历史教师被视为“副科”教师。在学校教育的大环境中,与语、数、外等“主科”教师相比,历史教师不受重视。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地位非常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课的价值尚且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了。这种普遍现象促使教育工作者思考历史教育的价值,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历史是一门拥有巨大财富的课。齐健教授曾说过,历史学科的课程改革需要培养能“掌握学科的教育方法,创新学科教育思想”[1]的老师,能“将历史讲出有‘情’的生动,有‘思’的扩展,有‘理’的智慧”[1]。创新性的历史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沃土,将极大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综上所述,时代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创新性人才。在历史学科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让理念创新成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起点
创新教学理念是创新教学实践的前提。历史学科教学创新的关键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在历史教学中,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人,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教师的点拨和帮助。
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的认识,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和他所追求的教育理念,进而决定了他的教育状态。首先,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学生个性形成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其次,培养学生历史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唤醒学生沉睡的创造潜能,促进其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形成的过程。历史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发展,有利于学生内在知识的升华,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历史教师良好的知识结构表现在“专”和“博”两个方面,既要专业精深,又要博采众长。历史教师的学习也应该是一个积极而深入的过程,既要在实践方面不断推陈出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技术”水平,更要在理论上不断摸索,拓宽眼界,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历史素养。当历史教师开始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不断追寻新的可能,教育教学理念会不断充实、更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有了“源头活水”。
(二)让史料教学成为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阵地
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史料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和运用,体验还原与重构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学会像历史学家一样去思考问题。”[2]使用史料重在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学生可从相互矛盾的历史史料中辨析思考、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也可从纷繁碎片化的史料中,通过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尽可能勾勒出历史事件的全貌。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史料来评人论事、分析历史现象、知晓历史规律,甚至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学生在研习史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鉴定史料真伪、评判史料中体现的作者主观意向等提高分析、判断和评价的能力。这个过程是研读史料的过程,也是创新思维能力形成的过程。长此以往,经过长期积淀,学生总能在史料中有新发现、新诠释、新见解,并能做出新评价。
历史史料丰富多彩,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意蕴深厚的历史图卷。史料教学作为历史学科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之一,受到越来越多历史教师的青睐,并得以采用。通过史料教学引导学生回到历史现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心智体验,激发学生去寻求历史新信息。
综上所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要教师真正在历史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持之以恒,不久的将来,必将是遍地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