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1-07李俊
李 俊
(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中学 青海西宁 810000)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1]。阅读本身就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新课改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但目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应通过阅读的对话教学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有效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课堂阅读对话教学的原则
(一)师生之间要和谐共处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对话教学顺利实施,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之间都要和谐地交流。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下,师生才会保持对彼此的尊重和信任,也才能顺畅地交流。这也会逐渐让学生学会与别人保持一种和谐的交往关系,培养学生友好的个性。
(二)对话教学要公平公正
如果在对话教学中没有了公平公正,那么,对话就无法继续进行了。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公平的发言机会。如果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意见上的分歧,教师也不应该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而要做好引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更加接近正确答案。
(三)对话教学要注重情景体验
对话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2]。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中去。学生对文章的分析应该是自发的一种行为。学生通过阅读和对话,会对文本产生自己的体会和感知。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审美能力等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阅读对话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才能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理解得更加深刻,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要学会积极聆听
语文的对话教学是通过言语实现的[3]。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和学生需要倾听彼此的声音。通过倾听,我们才能读懂别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语言节奏,才能了解对方,理解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因此,在阅读对话教学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聆听,通过倾听,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内心的感受。例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时,教师使用一副对联总结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在下面自己朗读,觉得很有意思。然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于是,学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唤起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了新鲜感,教师也会真诚地聆听学生内心的想法,也就达到了开展阅读对话教学的目的。
(二)通过合作学习和他人对话
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有效对话。主要途径就是小组合作。通过合作,学生成为对话的主体,彼此进行互动交流,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想法,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共同受到启发,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学生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了。教师要巧妙地参与到与学生的互动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教师能在学生的对话中起到助推的作用,赢得学生的信任。总之,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成为一个共同体。
(三)师生共同努力,重建文本教学
在阅读对话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对话的情境。教师要从情境问题、听者和说者三个角度来把握,从教材出发,开展对话练习。教师要设计比较新颖且引人启发的问题,通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对话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初中语文《羚羊木雕》时,教师可将文章末尾“可是,这能全怪我吗?”这句话作为中心情境问题,让学生展开对话。另外,在对话课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的多元化,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比如,在品读《林教头棒打洪教头》时,对文中林冲的称呼多次发生变化这个细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保护学生思维的多元化。
三、结束语
开展初中语文阅读对话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对话,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开展阅读对话,唤起思维发展的活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逻辑能力和沟通力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