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

2020-01-07

科学咨询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活动

黄 帅

(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幼儿园 江苏海门 226100)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初始认知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为其今后学习成长提供铺垫的重要环节。随着新课改的推陈出新,我国幼儿教育受到了巨大的关注。在学前教育中,如何切实有效的强化幼儿的审美认知能力,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及想象力是当前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的重点课题。美术课程作为色彩及线条的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因此,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能根据自己所想,把自己想像的事物描绘在白纸上,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而且还能强化幼儿课堂参与的力度。[1]

一、借助情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

美术学科是一门极具灵活性的科目,与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课程存在本质上的差异,需要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及创造力。这两项能力都不是教师所教授的,而是需要幼儿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进行积累。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应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在情境中引领幼儿创造力及想象力的成长,并要求幼儿将自己所想的事物描绘在纸上。这样,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帮助幼儿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2]

教师要求幼儿在纸张上绘画动物时,可以邀请幼儿到讲台上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动物的形态进行学习。例如,小猫、小兔子等动物。教师可以将其引入课堂中,并要求幼儿进行表演。如此,能全方位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让幼儿能开动脑筋,描绘出更完美的动物绘画作品。

每一位幼儿都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教师在挖掘幼儿潜力的过程中,需要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全方位展现幼儿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兴趣。而情境教学则是激发幼儿思维能力的普遍方法,能够帮助幼儿在活泼开放的课堂环境中,领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所在,启迪幼儿的智慧,拓展幼儿的思维视野。

二、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的能力

如果想要全方位强化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教师有必要转变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让幼儿形成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引导幼儿走进自己的平常生活中,感受来自身边事物的魅力色彩。让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艺术的美,并寻找到相应的创作灵感。美术的创意及灵感不是通过教师讲解,幼儿就能学会的。幼儿在绘本上学习的美术基础理论不够充实,无法直接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还需要幼儿不断去观察发现,才能形成更完整的认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幼儿认识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帮助幼儿打造理论连接艺术的桥梁,帮助幼儿将自己所学习的美术理论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促进幼儿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

三、培养创造力需要着重提高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美术专业知识,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按照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美术学习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当前知识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应尽可能脱离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其根本原因在于幼儿的想象力有很强的跳跃性。因此,按步骤的教学模式无法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教师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有必要融合大量新知,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通过充实的教学方式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动手创作的同时,强化自己的审美欣赏能力。借助审美欣赏,锻炼幼儿发现美,以感受美的能力,感受来自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能力,潜移默化中强化幼儿对美感的欣赏。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也是吸引幼儿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摆脱课堂的限制,带领幼儿走近大自然中体验生活,让幼儿去感受清风、绿草。让他们在自然生活中认识新事物,为幼儿创造力及想象力的成长,提供良好的铺垫作用,让美术教育能由内到外融入幼儿的情感中,深度强化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3]

四、结束语

总之,美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幼儿的美学意识。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紧抓幼儿审美意识初长成这一重要阶段,不能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进行照抄照搬,而是要借助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形成审美的能力,尊重幼儿的思维。通过调动幼儿的兴趣,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在无形中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对审美的认识。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美术知识,促进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形成。

猜你喜欢

创造力想象力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