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020-01-07邵正群

中国临床护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假性动静脉皮下

邵正群 王 瑶

股动脉介入术最常用的是改良Seldinger穿刺术。改良Seldinger穿刺术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管介入治疗,成功率较高、且创伤小,但术后易引起外周血管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皮下瘀斑、血肿、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股动静脉瘘及穿刺部位血栓形成等,减少及避免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1]。因此,本研究对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如下分析。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经股动脉介入术治疗的1085例患者,其中男739例,女346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48.69±7.53)岁;病程1~5年;其中行单纯脑血管造影666例,脊髓造影12例,行介入手术治疗407例。术后共发生并发症35例(3.23%),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4例、假性动脉瘤5例、腹膜后血肿2例、股动静脉瘘3例、血栓1例。

2 原因分析

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如下。(1)穿刺部位皮下血肿:①穿刺次数过多,刺破动脉后壁,引起皮下出血;②术中更换鞘管次数多,对血管造成损伤;③鞘管出现打折或患者穿刺侧肢体屈曲。(2)假性动脉瘤:①穿刺过程中穿刺点过低;②压迫处理不当;③鞘管或导管型号不当[2-4];④患者术后过早活动穿刺侧肢体。(3)腹膜后血肿:穿刺过程中穿刺点过高,损伤动脉后壁出现血肿。(4)动静脉瘘:穿刺时可能贯穿动静脉,且压迫止血不充分。(5)穿刺部位血栓形成:①止血部位压迫时间过长;②患者年纪大,血液循环功能较差,血脂水平异常,卧床休息时间较长。

3 护理措施

3.1 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护理

术前告知患者需注意的相关事项(术侧肢体避免屈曲、术后8 h内禁止屈髋、勿压迫穿刺部位等),嘱患者防止穿刺部位加压绷带移位,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护士定时巡查,关注患者反应及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情况(红肿、出血等)。

3.2 假性动脉瘤护理

术前予以患者健康宣教,指导患者进行相关运动练习(肢体屈伸锻炼等),并详细了解患者穿刺可行性(血管情况、凝血功能等);术后若触及与动脉波动一致的包块,尽快行超声明确诊断,嘱患者继续制动,并于超声辅助下再次加压包扎,可采用500 mL0.9%的氯化钠溶液或盐袋辅助压迫;术后制定运动方案并指导患者进行锻炼[5-8],并密切关注穿刺部位有无出血等情况,定期予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加压包扎无效时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3.3 腹膜后血肿护理

与患者进行交流,关注其主诉,给予心电监护,动态监测和记录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和血氧饱和度。予以超声检查,观察腹部情况,密切关注患者血常规、凝血检查结果;停用抗凝剂,维持患者血容量。

3.4 动静脉瘘护理

予以患者超声检查,并于超声引导下做好压迫止血;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行外科修补。

3.5 血栓护理

嘱患者术后24 h后下床活动(床下站立、病房内走动等),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维持1 000~1 200 mL;指导患者及家属予以肢体按摩。

4 小结

目前临床经股动脉介入术应用广泛,但术后可能会并发血管并发症,对患者造成较大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经股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以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动静脉瘘及血栓较为常见[9],其中穿刺部位皮下血肿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局部的压迫处理不够充足,对患者的综合性评估不够准确,缺乏对潜在风险的预见意识等。故在护理工作中应针对潜在的因素做好风险评估[10],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假性动静脉皮下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假性囊肿及脾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及文献复习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如何分辨真假宫缩?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脑动静脉畸形伴发动脉瘤的出血风险因素及介入治疗策略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