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紫砂茶具“方鉴茶集”里的文人审美意趣*

2020-01-07褚婷圆

陶瓷 2020年11期
关键词:意趣茶具紫砂

褚婷圆

(褚婷圆紫砂工作室 江苏 宜兴 214221)

前言

紫砂陶产于宜兴,是自然的馈赠,亦是金、木、水、火、土相交融淬炼而升华的臻品,蕴天地方圆与五行之学说,具有极其丰富的历史底蕴与深刻的文化内涵。由紫砂陶制成的茶具,因其温润古雅、素韵天成的质地,得到了古代文人雅士们的青睐与推崇,并在文人们的参与下从普通的日用器具而蕴生出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文人们以坯当纸,通过在紫砂陶上书画铭刻,或洋洋万语,或字字珠玉,或豪情翰墨,或精描细琢,以绘世间万象,以抒志趣情怀,以寄闲情雅致,从而抱壶得真,在悠悠历史上留下些许印记。尤其是清代文人县令陈曼生借紫砂壶绘景抒情,题诗作画,创作出举世闻名的“曼生十八式”,使得紫砂茶具成为了集诗文、书画、篆刻、古典纹饰等多种艺术风格融一身的“文人紫砂”,深蕴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人审美意趣。

可以说,一件优秀的紫砂茶具,除了精湛的“工”、高雅的“艺”,还需要与茶文化高度的契合精神、深厚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符合文人审美意趣的造型装饰。但为何紫砂茶具会由简单朴素的日用品一跃而成文玩清供般的雅器,文人审美意趣又为何在现今紫砂艺术创作中有着越来越丰富的体现,我们具体结合紫砂茶具“方鉴茶集”来深入探讨一二。

1 紫砂茶具与文人间的渊源

自古文人雅士便爱品茶集会,以茶会客,以文会友,而在所有陶瓷种类中,紫砂茶具天然而无釉彩,拙朴自然,温润古雅,不骄不躁,不媚不俗,这与文人追求的“天然去雕饰”的淡泊心性和坦荡从容的生活态度不谋而合,体现出一种难得的冰肌玉骨与高尚情怀。其造型方非一式,圆无一相,且不论方圆几何,皆蕴智圆行方的中庸思想,可用,可赏,可思,可品,亦能通过融合诗、书、画、印、铭、篆等多种文化形式,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既能满足文人的茶事需求,又能成全文人的精神追求。再加上历代紫砂名工与文人间的相互影响、合作,推波助澜,更加奠定了紫砂茶具"阳春白雪"般的高雅品位,于是品呷香茗、把玩砂壶、寄托情怀,成为了风靡至今的一种文人风尚。

在本人创作的紫砂茶具《方鉴茶集》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种方圆有道,儒、释、道合一的中庸文化,也由古朴文雅的器型艺术而感受到一种静逸悠然、清雅脱俗的文人情怀。一壶四杯的巧妙配置与天圆地方的造型设计,智圆行方的思想与内涵,传统纹样的装饰与融合,富含寓意的泥绘与诗文,格高韵雅,内涵丰富,匠心独运,不仅适应了文人茶事的需要,更符合文人雅士们对于茶具的审美要求。

2 文人的审美意趣在紫砂壶艺创作中的体现

由于历代文人的积极参与,紫砂茶具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思想与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艺术精神的自然流露,亦是紫砂的魅力所在。遥想梅尧臣当年,执壶于手,赏湖光山色,闻茶香氤氲,思绪缈远,逸情云上,继而切茗、切壶、切景,留下了曼妙如斯、传颂千古的紫砂名句“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更是书画俱佳,才情高雅,他以孔孟入世之志、老庄出世之怀,携手紫砂名匠杨彭年创作出具有代表性反映当时文人审美意趣的"曼生十八式",使紫砂壶成为传承人文历史、传统民俗、哲学思想的一种新型艺术载体,深蕴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并影响着后世几代人的审美情趣。

随着历史更迭与文人紫砂的崛起,现代的紫砂壶艺术更偏于文化性,不仅款式造型精巧文雅,且蕴涵着制陶人的心绪、气质与文心,充满传统文化底蕴与内涵,以及形、意、精、气、神、韵等方面的独有品质。给人以简素高雅之风,可谓是工与艺的完美融合。以紫砂茶具《方鉴茶集》为例,无论是款式、造型、装饰,还是内蕴的神采、寓意、文化品位,都极尽展现出文人高雅的审美意趣与精神追求。

2.1 从造型看,天圆地方,智圆行方,以方为鉴,天人合一

“鉴”为镜,意为照、观察。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紫砂茶具“方鉴茶集”以方为鉴,以茶为鉴,以古为鉴。传统的四方造型,将方与圆的艺术完美融合于一器。壶身为方,线条笔直挺括,一如古时文人心性,正雅清和;壶盖为圆,线韵柔和雅致,形如圆帽,亦如一面可时时观照自身、立身处世的古镜。二者一天一地,既是方圆互济,亦是儒道互补,充满既端正又柔和的美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恰对应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而这种理念对中国人的审美尤其文人的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论是古代的青铜重器,还是精致典雅的紫砂茶具,乃至现代的大型建筑,都能体现"天圆地方"的艺术审美,而“方鉴茶集”正完美地体现出这种奇妙的审美思想。正如古人言:知欲圆而行欲方,优秀的紫砂艺术,需以天地为鉴,以方圆为鉴,以道器为鉴,方能达至“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

2.2 从装饰看,转珠纹样,松鹤泥绘,吉祥如意,长寿延年

随着紫砂艺术创作的不断繁荣,各种艺术形式的装饰手法也应运而生,除传统的文人陶刻装饰外,还衍生出泥绘、绞泥、浮雕、点彩、铺砂等多种装饰工艺,而这些装饰手法的表现素材也很广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具有吉祥寓意的传统纹样和传统题材的运用。在紫砂茶具《方鉴茶集》中,不仅有代表吉祥寓意的转珠纹和环带纹装饰,更有典型的吉祥长寿题材"松鹤延年图"的泥绘装饰。扁圆壶盖以浮雕手法组合装饰出转珠纹与环带纹,连绵相接的图案,如云浪翻涌中,见龙珠若隐若现,具有如意祥瑞的寓意,规整连贯、精美繁复的纹饰,具有丰富层次变化的对称美和立体美,与壶之造型完美融合,相得益彰,形象地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壶与四杯,皆泥绘局部的松鹤图,当五件合为一体,便成就一幅完整的“松鹤延年图”,寓意长寿延年,幸福安康。自古以来,松便因傲霜斗雪、经冬不凋、卓然不群的特质,被视为长寿的象征;而鹤在道教文化与民俗文化中,亦是长生不老的仙物,被文人名士们赋予高洁情志之内涵,二者珠联璧合便成就松鹤延年、长寿永康的吉祥寓意,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松鹤”题材的名诗名画。“方鉴茶集”上所泥绘的松鹤画面,笔法清秀奇丽,用色朴素淡雅,松干微斜,茁壮苍古,松针根根外刺,茂密而又疏松,几只仙鹤分别立于壶体与杯身的画面中,或展翅轻舞,飘逸华美,或优雅静立若亭亭少女,或昂首仰望,细长的脖子极尽优雅与高傲,或如智慧的老者陷入沉思之中……整幅画面灵动儒雅,清渺淡远,传达出一种文人向往的恬然自适的隐世情怀,给人带来一种福寿康宁的愉悦和满足。器身另一面,清一色的“松鹤延年”书法,细致工整的刀法,高古凝重,隐逸深远的精神意境,于老道中彰显飘逸的道骨仙风。松与鹤传神写意,泥绘与陶刻相得益彰,皆在《方鉴茶集》中相遇彼此,展现出浓厚的文人审美意趣和一种文人追求恬静生活的隐世情怀。

2.3 从文化看,茶事雅集,文人所需,以壶抒怀,逸志养心

明清是茶文化精神盛行的时代,茶可清心宁神,亦可会友交心,是文人钟情的风雅之事,文人雅士们常以茶集会、以茶谈境、以茶交心,一有空闲,就会约上三五知己,或林亭山野,或松风竹炉,烹泉煮茗,抚琴吟咏,题书作画。像此类文人的茶会我们常称之为“茶事雅集”,是文人们抒情遣怀、修心美德,怡情养性、交友知心的最佳方式。在茶集中,雅人、雅事、雅器、雅兴,缺一不可。而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饮茶,更是讲究一种高雅的仪式感和敬畏之心,从茶叶、茶水、茶具,都非常讲究,于是便有了文人亲身参与、符合文人审美意趣的紫砂茶具。在紫砂茶具《方鉴茶集》中,便很好地体现出茶器之雅和文人之风,一壶四杯的配置,完美迎合文人以茶会友的茶事需求,传统书画的结合,使茶具文艺兼备,于质朴的生活器具上升为陶冶情操、悦人品性的文房雅玩,以此品茗,既能养身,又能养心,更能养志,陶情遣兴,文雅之极。

3 总结

古往今来,在文人的深远影响下,集中华文化诸元素之大成的紫砂茶具,铸就了紫砂壶艺术最为鲜明的艺术价值观。很难想像,如果没有文人的参与,如今的紫砂壶会是多么空洞与平庸。是文人的参与,紫砂才与书画、篆刻、泥绘、浮雕、传统纹饰等诸多艺术门类综合起来,构成如诗如画、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使其从单纯的工艺制作跃升为艺术创作的高雅层次,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不仅为人们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寄托,也体现了一种情感与文化的共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提升,尤其是紫砂文化与艺术大融合、大繁盛的时代,如何去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具有文人审美意趣的文人紫砂,创造出符合这个时代审美标准和价值的、又真正具有文化内涵的创新作品,是需要我们这代紫砂人所深入关注和思考的。希望当今的人亦能透过新时代的文人紫砂,赏其质朴内敛之本质,发其幽思,感怀人生,领悟一份真正的纯粹。

猜你喜欢

意趣茶具紫砂
无相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神韵秀逸 意趣妙生
随意赋彩,对印成像——儿童水墨表现的形式意境与内涵意趣
刘少白
品雅茶具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陈建明“意趣”名师工作室
冯可宾买茶具
贾星儿的快乐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