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
2020-01-06穆志新
穆志新
摘 要:在小学语文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学校对此也越发关注。作为即将要升入中学的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口才是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浅析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切实学生的语言对话能力。
关键词:高段阅读教学;对话能力;小学语文
阅读的过程就是语言的积累过程,要让学生具备丰富的语言基础,才能在对话交流中展现自己优秀的一面,这对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和文学素养的升华都非常有帮助。但如今的高段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在对话能力的培养上还有所欠缺,其原因还是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语言对话能力没有引起重视,也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以至于现阶段学生的对话能力一直不理想。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一定要时刻将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放在心上,要切实为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保障。
一、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对话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缺乏对话能力的认知和重视
良好的对话能力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也是他人对自己的第一印象。在小学语文高段年级中,这部分学生都是即将要踏入中学的学生,是学习新篇章的重要开端。优秀的对话能力能很好的让学生融入到新的集体当中,为日后的学习开启良好的旅程。通过阅读教学,可以很好的对学生的对话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有助于加强他们的对话能力。但在如今的教学当中,教师本身就对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不重视,也存在认知的浅显。受传统观念影响,教师始终认为学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只有学习成绩的提高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对话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都是简单带过,没有进行详细的教学指导,也就导致了现在学生对话能力欠缺的现象。这样的传统理念早已不适用于现代教育方针,在贯彻新课理念的原则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对话能力综合发展引起重视,要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全新认知,为学生的在对话能力上的提高做出教学指导。
(二)缺乏阅读教学与对话能力的有效结合
通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这过程中完成对语言的积累,丰富自己的文化学识,在于他人的对话当中展现自己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这是通过阅读教学想要达成的理想对话能力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对阅读教学与对话能力的有效结合,甚至教师还不理解二者之间的紧密关系,也就造成了二者之间的教学脱节,既不能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提升,也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对话能力的培养,以至于学生的对话能力迟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对高段学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将阅读教学与对话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不要造成教学脱节,要让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学生在对话能力上的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对话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重视对话能力,加强培养
在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对话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引起重视,要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对话能力提高,良好的对话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也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學指导,保证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词汇和语言的累积,要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锻炼,要确认学生是否在对话能力上得到了有效提高。例如,在口语交际课程《讲民间故事》当中,首先,我们先要通过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来丰富学生在民间故事上的认知和了解,比如我们熟悉的《牛郎织女》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受众广,学生就算没有对故事内容进行完整的阅读,至少也是有所耳闻的,这样潜意识里就增加了学生想要阅读的兴趣,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织女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此事惹怒了天帝,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这是牛郎织女的整体故事概述,为了让学生方便阅读,以及留有更多的空间去学习,教师在教授的时候可以将故事分为上下两部来进行;其次,在学生通过阅读对这个故事有了一个认知后,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对话能力的口语锻炼,在这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先从基础开始,稳扎稳打,先要求学生能够在不看课本的情况下,能够把故事完整的复述出来,在这个基础上,进而再和学生就文中内容进行对话练习,这个过程中要进行反复的练习,才能对学生进行对话能力的强化。因此,对话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得到教师的重视,继而通过阅读来加强对学生对话能力的培养。
(二)阅读教学与对话能力的结合
小学高段年级的学生在阅读与对话上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能力,他们所缺乏的是教师的系统性的指导,帮助他们不断提高,继而为日后的初中综合能力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阅读教学与对话能力的有效结合,切记不可造成二者之间的教学脱节,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把阅读和对话能力总是分开教学,这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学生对话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口语交际课程《父母之爱》中,这个课程主要是通过表达对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对子女的爱,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继而完成对话能力的培养,教师认为父母之爱这样的主题是非常适合学生的,但是在这当中,教师却忽略了一个问题,父母之爱的内涵学生都理解,但是他们缺少了这方面的课程阅读,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词汇和语言来进行表达,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口语交际上成了“哑巴”,这就是在阅读与对话没有进行很好的结合。在这当中,教师要先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的应用,让他们做到充分掌握和了解,才能再进行对话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要注意阅读与对话的有效结合,切实提高高段年级学生的对话能力。
结束语:
通过在小学语文当中的高段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对话能力是非常可取的。在这当中,教师对学生的对话能力培养引起重视,加强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和语言累积,继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做到阅读与对话能力的有效结合,为学生在对话能力上的综合发展做出实效努力。
参考文献:
[1]刁燕珍.浅析在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 2018, 000(003):7.
[2]汪秀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对话能力[J],新校园(阅读), 2016, 000(003):P.81.
本文系交口县教师小课题研究成果《关于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编号:JK-201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