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美学研究

2020-01-06宋阳

人物画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丝绸之路

宋阳

摘 要: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现代和古代的分别,古代海上之路和陆路丝绸之路作用相同,都是将中国古代瓷器、丝绸和茶叶等商品运输为主,中国古代乐舞艺术也传到了全世界。另外,中国也融合了世界其他地区的乐舞艺术,对中华民族乐舞艺术有所更夫。所以,只有深入研究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舞蹈文化,才能够实现合作和共赢舞蹈文化艺术交流。

关键词:丝绸之路;乐舞文化;艺术交流

引言:

在民族傳递东方与西方文明的过程中,丝绸之路也使其接收到不同的发达文明,从而使晚开化文明的进步得到了有效的促进。目前,中外学者对于丝绸之路文化艺术性交流研究开始朝着交叉性、系统性的方向发展,研究方法与理论方面都有全新突破。

一、考古材料中的乐舞形势

1.1鼓吹

鼓吹指的是两汉魏晋时期的军乐队,在西汉骑兵盛行的时候起源,马上乐队为最早的方式,创设在北方边地。鼓吹是受到游牧狩猎北方民族所影响,当时鼓吹使用的四种乐器包括萧、笳、铙和鼓。在东汉时期,改变了此种军乐用途,鼓吹的人群转变成为边疆将军与万人将军,并且在宴乐和皇室仪仗中使用,逐渐发展为太子、皇帝等夸耀身份与富贵的手段。

1.2胡腾舞

胡腾舞起源于中亚,主要特点就是腾,也就是双腿踢蹬腾跳,但是大部分都是男性,通过西域传到中原,舞者跳跃、腾踏,反手叉腰,有合颌、松肩、弄目等方式,重点就是将腾字突出,其节奏感比较强,并且还有乐器伴奏,将西域奔放且雄豪的民族性格和风趣民族情调充分的展现了出来,以此就创建成为独特化西域舞蹈艺术的特点。

1.3胡旋舞

胡旋舞也称之为团圆旋、团乱旋,起源于中亚一带。从西域对胡旋舞逐渐的发展,并且中原改革民族的人们对其也非常的喜欢,尤其是上层统治阶段,并且还有不少唐诗对胡旋舞进行描述,比如“胡旋舞者立毯上,旋转如风”等。在胡旋女传入的时间方面,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最早为北周,要比胡腾舞传入的时间晚。胡旋舞传入时间也比较晚,两者主要的区别就是旋和腾,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别[1]。

二、海上之路乐舞

2.1东海段舞蹈艺术

东海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主要包括中国台湾、日本列岛、朝鲜半岛等,东海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与国家的舞蹈艺术都具备独特的风情,并且具备浓郁太平洋岛屿风格。

其一,中国浙江。《后汉书》中记载,会稽海外有日本列岛先民,当时也叫东鳀人。日本国在魏晋南北朝之后也多次来访南朝,并且带走了吴国的服装与丝绸,并且吴国“伎乐”到日本传入。日本处于亚洲最东部,四面环海,在太平洋中孤悬,日本从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等大小三千多个岛屿构成。中日两国畅通的海陆使落后日本人频繁的渡海学习吴文化,包括穿吴服、学习吴国伎乐。江浙地区与歌舞艺术在丝绸贸易中,必然会传到朝鲜半岛。朝鲜半岛流传的宫廷舞蹈与民俗舞蹈都具有中国文化。比如高句骊国的鼓吹伎乐,百济国的佛教乐舞等[2]。

其二,中国福建。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不断的来往,各种的舞蹈文化也在福建汇聚。泉州为福建港口城市,海上丝绸贸易为其带来了繁荣物质和精神文化。泉州最具代表的舞蹈包括彩球舞、拍胸舞和南戏等[3]。

其三,中国台湾。中国台湾舞蹈为起源最早且具有多种类别的原始舞蹈,大部分都在中国台湾原住民舞蹈中保存。宋元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就逐渐的通畅,部分的汉人通过渡船到台湾居住。蒙古人在元朝开始崛起,金国灭亡,女真人也到台湾避难。女真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从而其也将本民族歌舞带到台湾,比如舞鹧鸪等。

2.2阿富汗乐舞艺术

阿富汗的不同民族音乐载体、风格、形式与惯用乐器个各不相同,但是假如根据音乐流行社会阶层实现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扫奇、吉利瓦里、奥斯塔迪。吉利瓦里指的是乡村民间音乐;扫奇指的是大众娱乐性的音乐,和其他两种类型音乐的风格界限方面并不明确;奥斯塔迪指的是艺术音乐,主要是在大城市中流行,在上层社会通过职业艺术家演奏。

阿富汗音乐具有较强的民族性与地方性,但是还是能够看出相似或者共同特征。比如,旋律一般都是通过四音列构成,拜拉米。此不仅包括七声音阶,还具有五声音阶、七声与五声的混合性音阶。和波斯的音乐不同,阿富汗音乐并没有增二度音程。将八分音符作为基本时值单位的分对称节拍,不仅在艺术音乐中存在,还在拉巴布、唢呐、大鼓、笛子等民间音乐、娱乐音乐中使用。阿富汗音乐大部分都是即兴的,不同音乐中在反复的变奏和反复。

2.3新罗乐舞

中国和朝鲜半岛的乐舞艺术交流源远流长,在十六国时期,两个国家的乐舞就在中国传输,中国乐舞对其的影响更早。在唐朝,新罗曾经派人专门到中国学习乐器,其中就包括从丝绸之路到我国传入的乐舞,通过唐朝到新罗传输。比如“拓枝舞”,最开始来源于中亚地区,传入到中国之后备受欢迎,发展成为多种演出的方式,包括双人舞、独舞等。在宋代的时候,宫廷队舞中也有拓枝舞,但是是群舞的方式,以此可以看出来具有较大的变化。通过唐人所撰写的“教坊记”可以看出来,因为拓枝舞婀娜多姿,并且矫健明丽,也属于健舞范畴。不管是私家或者宫廷,在宋代都是群舞,此也是宋代的风尚导致。

新罗乡乐中,具有崔致远撰写的“大面”、“金丸”、“月颠”、“挎猊”、“束毒”等,其中大面就是来源于中国的乐舞。大面也称之为代面,原称为“兰陵王入阵曲”,起源于北齐,为唐代假面乐舞。表演者身穿紫色的服装,腰上束着金带,手里拿着鞭子,疾步徐趍为雅舞,就像是丹凤舞绕春。黄金面色就是假面。大面在传入到新罗之后,还出现了一些变化,部分歌词发生改变,舞姿也从勇武转变成为婉约轻盈。目前所看到的大面已经被改的面目前非,没有当时威武雄壮的风格。

三、结束语

丝绸之路乐舞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通过古代历史分析,我国先民对丝绸之路中各个地区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的,而是对其进行改造和加工,和本民族传统审美思维相互融合,将其作为本民族东西之后到传输,对其他文化薄弱地区有所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紫烟. 共建丝绸路唱响东方美 ——"东方音乐国际研讨会"述评[J]. 当代音乐, 2017(12).

[2]徐慧芳. 先秦时期乐舞美学思想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6.

[3]陈刚, 王琳. 丝绸之路与中国戏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因素[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5, 36(5):23-26.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
2016年《丝绸之路》文化版总目
新疆向西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分析
古代丝绸之路行旅佛教徒的新闻传播活动
丝绸之路背景下西安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对策建议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浅析“一带一路”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新疆与哈萨克斯坦高等教育合作的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国际物流港建设的思考
情洒西域,奠基乐史
中国“丝绸之路”迎来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