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人性化

2020-01-06雷金文

读与写·教师版 2020年12期

雷金文

摘要:人性化教学是指让知识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知识的发展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展开,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必须以学生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化,体现教师点拨个性化。

关键词:人性化教学;学习个性化;点拨个性化

分类号:G633.91

什么是人性化教学?人性化教学就是从体贴、关怀入手,以人性为核心,以唤醒人需要的内驱力为重点,让学生在平等、民主下主动性、创造性地学习。从宏观的角度上讲,人性化教学是指让知识和人的关系协调,即让知识的发展围绕学生的需求来展开,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知识。也就是说,教学必须以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尊重学生学习个性化,体现教师点拨个性化。

1.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现个性化学习

那就是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主动学习获得成功的喜悦。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发现了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美和期待。而老师只要给予学生合理的学习目标,倾注热切的肯定和希望,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我是这样做的: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围绕学习目标出示“课前预习”,学生主动阅读教材,完成目标和预习,并鼓励质疑。这个过程大部分学生通过努力,是能够很快完成的。少部分学生不习惯自己看书学习,注意力分散,我就有意识地去给予个别指导。学完了学生都有展示的欲望,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这时我就分层次让学生展示,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获得成功。因为是初中学生,他们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生的特点,于是我采用在黑板上画红旗的方法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当学生提出了疑惑,学生可以讨论、探究、尝试回答。学生不会提问,我启发学生思考教材的重难点知识。学生答对也将获得掌声。课中还有相关的练习,看看谁是能手,这都是主动学习的好时机。实践表明,学生对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知识特别钟情。

2.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教师的个性化

2.1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注重用丰富的学识和能力,伟大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影响学生,感动学生,求得师生情感共鸣。大家想想,班主任所任教的科目为什么成绩会好很多呢?就是人格魅力不一样。本期我就做了一个实验,我对一个班的学生说,我是他们班主任的表姐,啊,爱屋及乌的效应很明显,我的生物课上起来有副班主任的感觉。

2.2找到一种“量身订造”的教学技巧。有的生物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通过自学还是难以理解,或者难以想象,难以识记。此时老师在处理重难点知识的教授时,教师首先要分析该内容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方思考,找到一种“量身订造”的教学技巧,这种技巧不同的老师方法不同,好比做菜,同样的食材同样的佐料,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不同。从而让教服务于学,目的就是让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地掌握知识点,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有些课看似完美,可好看不好吃,学生解题能力还是不行,这就是老师的功夫欠火候。

比如我在处理《綠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一节中的重难点知识时就运用了“人性化”的教学技巧。

本节书的重难点知识较多,而且教授的课时有限,这对于每一届学生来说难度都很大。以往按常规教学方法直接展示教材内容,会出现“教师教完但学生学不济”的结果。巧用“人性化”处理后,从学生学后的反应以及解题等的信息反馈中表明“教完学到”的课堂目的明显达到。现将部分教学场景展示如下。

场景一:木本植物茎的基本结构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在黑板上画了简图简单讲解。)

师:现在,导管和筛管在什么位置掌握了吗?

问了几个学生还是乱答。于是我拿着水性笔说:笔筒相当于树皮,里面的笔芯相当于木质部分,筛管在哪?学生答:笔筒内。导管在哪?学生答:笔芯内。

师:导管运输什么物质?笔芯内有墨水。

学生很快做出反应: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师:导管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还是记不清,于是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剪断的吸管展示,说:一节吸管相当于一个细胞。并用透明胶一节节粘在黑板上,学生很快通过阅读,并记清楚:“每根导管都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的细胞质、细胞核消失,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也消失了,形成了一根中空的管道。”

筛管是什么样子?有的学生联想到“莲藕”。筛管运输什么物质?学生很快就能回答出“有机物”。

场景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又比如在学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一节时,虽然通过6个实验依次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有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光合作用需要原料二氧化碳,需要原料水;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最后归纳得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光能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 (储存着能量)+ 氧气

叶绿体

老师想方设法使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的转变,使学生充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但效果还是不佳,学生没有学化学这门课程,学生才由小学进入初中,理解力确实难以达到,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怎么都记不住这个反应式。怎么办?我多方联想,终于想到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场景如下:

师:你们在家煮过饭吗?

生:煮过。

生:看过父母煮过。

师:煮饭需要什么材料呢?

生:米和水。

师:在哪里煮饭?

生:“高压锅”

师:怎么才能煮熟?

生:烧火

生:通电

师:最后煮成了饭。想想,在煮成饭的过程中,锅上有什么冒出?

生:水。

我一边引导,一边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下板书,到此,学生终于笑了,明白我在用打比方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记忆。二氧化碳相当于“米”,叶绿体相当于“锅”,光相当于“火,电”,有机物相当于“饭”,氧气相当于“水”。第二节课前一分钟,让学生默写反应式,只有极个别学生默写不完整,因为人性化了,效果出奇好。

人性化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我们只有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找到适合学生的多维的、灵活的、动态的个性教学方法与技巧,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服务于学生,还给学生个性化的空间,才能走向教育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付成彦. 构建和谐人性化的生物课堂[J]. 科学教育,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