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实现积极老龄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0-01-06胡宇豪肖跃
胡宇豪 肖跃
摘要: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严峻,联合国人口司的数据指出:截止到2017年全球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13%,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持续增长两倍。“积极老龄化”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被提出,积极老龄化理念可以让不同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给带来的问题。中国现阶段正趋于人口老龄化迅猛增长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截止到2018年中国境内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约2.5亿,2050年预计能达到约5.2亿。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具有独特性,本文将由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切入,阐述中国人口老龄化给积极老龄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并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积极老龄化
一、积极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同时养老产业迅速发展,但政策与社会关注度发展并不平衡,国家与社会往往更加关注如何满足老年人养老、护理、医疗等基础需求。随着社会进步老年人阅历与素质不断提高,以前认为的老年人因身体衰老等原因应该脱离社会主流的“消极老龄化”概念已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基于这一背景“积极老龄化”概念被提出。
积极老龄化是指在满足老年人需求与尊重老年人权利的基础上,使健康、参与、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达到最好的过程。积极老龄化可以让老年人认识到自身的需求,并倡导老年人按照自身能力与需求去参与社会活动并获得足够的保障与照料。
积极老龄化其核心要义——健康、参与、保障。“健康”即降低老年人患慢性病与器官功能衰退的风险,降低老年人医疗护理开支,让老年人群体能够拥有高质量的长寿。“参与”即在政策与计划中在满足老年人自身基本人权、经济、精神文化的条件下让老年人能够充分参与到社会当中去,通过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活动实现自身价值从而间接提升老年人自身生活质量。“保障”即在政策与计划中承认老年人政治、经济、安全等基本权利。对于未失能老年人保障其医疗、经济、安全等需求;对于失能老年人让其尊严与受照料权利得到保障。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可以分为四点:老年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城乡与地域之间存在差异、未富先老。
(一)老年人口基数大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是唯一老年人口数超过一亿人的国家,受到人口老龄化影响中国65岁以上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开放二胎政策使全国及部分地区“65岁+”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范围内老龄人口占比较大。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
国际上用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数的7%发展到14%的时间来衡量人口老龄化速度,这个过程中英国与德国用了45年、瑞典85年、法國115年,预计中国需要25年,中国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2006年公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1年-2020年快速老龄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每年将新增596万老龄人口,年增长率达到3.28%。
第二阶段:2021年-2050年加速老龄化阶段。由于人口开始呈现零增长或负增长趋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剧,预计到2023年,老龄人口数量将达到2.7亿。
第三阶段:2051年-2100年重度老龄化阶段。在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4.37亿,这个数值是少儿人口的2倍。
(三)地区发展不均衡与城乡倒置显著
我国国土面积在世界排名第三,人口数量排名世界第一。城乡与各地区之间人口老龄化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东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西部地区。在国际上“经济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慢”这一规律符合大多数国家人口老龄化发展实际情况,但中国存在特殊情况: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最快的不是经济发达地区而是农村地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城市计划生育政策严格落实与生活水平、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使得人均寿命得到延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到发达地区,使得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现阶段农村老年人人口数占到全国老年人人口数的57%,根据2006年老龄委报告,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比例高于乡镇人口老龄化比例1.24%,这种状况到2040年才会出现逆转。
(四)未富先老
”未富先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一概念是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进行比较后提出的,这一概念只是对现阶段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一种描述。将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经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当老年人口数量占全国人口数量的7%时,我国经济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属于“未富先老“。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基本实现才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现阶段工业化还处于欠发达阶段,这时步入老龄化社会属于”未富先老“。
三、人口老龄化对积极老龄化的影响
积极老龄化的核心是健康、参与、保障,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导致积极老龄化在中国发展缓慢,只有将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与积极老龄化核心结合才能找到阻碍中国实现积极老龄化关键问题,以下从积极老龄化核心“健康”、“参与”、“保障”三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健康
由于中国地区与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城市、农村老年人收入水平、文化水平、社会地位存在差异。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城市老年人健康自评“好“的比例高出农村老年人9.9%,这种差距还在扩大。在农村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从不进行体育锻炼,导致这部分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概率较高,数据显示在患病后78.8%的老年人会及时就诊,16.5%的老年人选择自己处置,1/3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眼疾。
未富先老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之一,老年人经济收入会随年龄增长降低。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67.8%的老年人没有养老存款,有存款的老年人中平均储蓄水平为5.4万元,这一水平不能有效应对老年人在患病或失能后的医疗与护理开销。
(二)参与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老年人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同时,老年人希望能参与社会活动并继续学习。由于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社会参与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老龄化发展速度。导致老年人精神文化活动较为单一,老年群众组织不能有限组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老年教育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老年人能够参与的社会活动较少,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于城乡地域之间发展存在差异,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与精神文明丰富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农村老年人参与老年协会、老年大学、参与社会活动比例低于城市老年人。
(三)保障
由于中国老龄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速度快,导致养老制度不够完善,国家养老支出有限,老年人自身收入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在衣食住行、医疗保障等方面质量较低,疾病与失能仍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风险。根据《老龄蓝皮书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中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老年人口中仅有3.8%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说明这一代老年人商业健康保障意识差,没有做好应对健康风险的准备。
由于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老年人养老与保障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虽然近年来大多数农村老年人普遍认为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不同保障体系还是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部分农村老年人无法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加深农村老年人口养老与保障问题的复杂性。
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也加剧了老龄服务问题,老龄服务对资金需求大,多数老年人不能负担服务费用,仅有少数地区设有老龄服务津贴。
四、对策研究
(一)推进终身健康事业
保障老年人余寿健康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条件,落实健康战略,建立围绕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意识。落实终身健康教育制度,有效干预全民生活方式,从根源上降低老年人患疾病与失能风险。开展终身体育活动,分年龄指导,健全终身体育体系。加快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完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将老年人常见疾病、慢性病纳入国家基础卫生服务项目。加强老年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降低老年人基本药物价格
(二)健全老龄保障制度体系
老龄保障制度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条件之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加快完善基本养老制度。加快商业保险制度建设,以管理老年疾病风险尤其是老年慢性疾病为核心,引导老年期健康意识,对医疗卫生体制经行战略性改革,预防老年慢性病发作,降低老年慢性病发病率。逐步完善以长期社会保险为主,服务津贴、慈善捐助为辅的保障制度。改革失能老年人服务体系与服务供给,解决失能老年人实际困难。完善社会救助与福利制度,重点解决贫困老年人问题,预防因贫至疾问题。
(三)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度
现阶段中国人民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待极高。完善制度让老年人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保障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为老年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区治安、环境保护、纠纷调解、下一代教育等社会活动,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引导老年人参与建设基层老年协会等基层组织,探索老年人参政议政平台,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大力开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平台,推动各种教育资源向老年人免费开放。
(四)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
城乡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特点之一,农村老年人因为经济、政策、地理位置等原因很难实现积极老龄化。加大对农村老龄事业政策与经济支持,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深化城乡协作建立城市支持農村老龄化事业发展政策。推动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将农村养老问题纳入城市养老体系统筹管理,将农村低收入老年人、因病致贫老年人、患重大疾病老年人纳入重点医疗救助范围。发挥农村人口集中等特点开展基层群众自治,加快发展互助养老模式。对乡镇敬老院进行改造,增加人员配置,完善服务体系,逐步发展为当地养老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 邵文娟.高龄老人积极老龄化的生活方式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11-01.
[2] 任彦媛.自我导向学习_积极老龄化的有效途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
[3] 许梦瑶.积极老龄化视角下老年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问题研究[D].东南大学,2018.
作者简介:胡宇豪(1997—),男,硕士;肖跃(1997—),女,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