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量控大”要重超常规设计
2020-01-06南辰
南辰
为防范重大交通事故再发生,公安部交管局10月6日召开全国视频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采取超常规措施,举一反三,全面排查整改隐患,严管严处违法行为,全力遏制群死群伤交通事故多发势头,坚决防范重大交通事故再次发生。笔者认为,不单假期,日常交通管理工作中,更要重视“减量控大”的超常规顶层设计,拿出超常规立体化实施措施,向交通违法高发行为宣战,向特大交通事故宣战。
分析吉林发生的货车相撞惨剧,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大量农民工乘坐货车出行务工。实话实说,这种现象在农村司空见惯。由于农村客运交通工具匮乏、出行成本高,拖拉机、三轮农用货车等往往会违法客串,小面等客车严重超载也多发。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海恩法则揭示的正是事故“量”和“大”的辩证关系。如果日常交通安全管理中,总是投鼠忌器,对某一类数量很大的交通违法行为网开一面,就会养虎遗患,使本可以预防的重特大事故冲出牢笼,吞噬人命。
面對农村货车违法载客等交通安全顽疾,如何拿出超常规顶层设计?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以更高的社会治理维度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就是说,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不能仅仅依靠交管部门一家之力,这根本不现实,无法根治顽疾。农村货车违法拉客往往受困于经济条件,这就需要以更高的视角对未来5到10年农村交通安全硬件和软件进行规划,逐步用正规、安全的客运车辆替代违法客串的货车、拖拉机。各地各部门要从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让农民因为交通事故致贫、返贫的高度布局谋划,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最高位置,千方百计提高农村短途客运安全性,把“减量控大”落在实处。
同时,各地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当针对农村、城市中违法数量高、安全隐患大的“死角”进行执法加压,提高违法成本。同时,要提升交通安全源头控制意识,眼睛不光要紧盯路面违法行为数量控制,还要把交通安全工作延伸到问题的源头,牵住牛鼻子,抓住蛇七寸,让“减量控大”事半功倍。
举例来说,很长时间以来,送餐骑手的两轮电动车和快递三轮车都是交管部门治理难点和重点。最近,《人物》一篇外卖骑手的深度调查报道引发各方关注。报道揭示了很多外卖骑手在严酷计时算法的考核下,无奈冒着生命危险在街头快速违法骑行的现状。通过媒体的聚焦,针对快递送餐电动车违法“减量控大”应当直指算法源头。因为如果算法的制定者很清楚,一个送餐骑手遵守交通法规,不闯红灯、不逆行、不超速行驶,他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送达任务,但算法依然坚持时间优先,这种考核在设定时已经脱离了企业应有的社会责任底线,也可以说这种算法考核倒逼出的速度是“带血的”,把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建立在对骑手安全和公共安全的透支上。对此,公安交管部门应当采取约谈快递和送餐企业、建立交通违法和事故量与城市投放运营车辆负相关考核等手段,有效制约“疯狂的算法”,从源头实现“减量控大”。
回顾中国汽车社会在交通安全上走过的路,一度经历过野蛮生长期。那时,每年约10万人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被形容为每天掉下一架客机。今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决对只要速度不顾安全的发展模式说不,对只重利润不重生命的生产方式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