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比较视野下探索民主真谛
2020-01-06史云云
史云云
当前,仍在持续蔓延的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宛如一面镜子,使西方民主制度的沉疴流弊和巨大危害都暴露无遗,其具有普世性的各种论调因此也失去了思想舆论的土壤。在此背景下,反思和变革西方民主制度正迅速成为世界舆论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透过当今世界舆论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反思,深入分析中西方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发展过程,对我们更好地坚定制度自信、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989年,日裔美国人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发表了一篇题为《 历史的终结 》的论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谈到,人类历史必将终结于西式自由民主制度。历史终结论进一步强化了西方话语权的统治地位,伴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发生,西方更是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销他们的民主制度,给西式民主披上了神秘外纱。但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英国脱欧公投的闹剧,从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提出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一些西方国家所使用的“神”操作手法,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西式民主由原先的赞美转向反思,甚至开始进行严厉批判。文章尝试从中西方民主对比中进一步探索民主的真正内涵。
一、民主产生的意义
从哲学视角来看,人的现实存在具有双重性,即个体性存在与群体性存在。人首先作为个体而存在,而个体为了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又需要人与人之间进行联合,这样就逐漸形成了人类社会。
当人类社会形成后,社会成员在追求各自自由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导致纷争。在此背景下,为了使社会得到更加有序、稳定的发展,必然需要形成一定的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志来规范行为的约定规则,这是民主最初的表达方式。
当社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后,随着社会群体不断扩大、利益不断分化和矛盾不断增加,社会的朴素规则已经无法调和群体内部的复杂矛盾,这时就需要在既有的社会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更高水平、更精致、功能更齐全的人类社会组织,这就是国家。当国家产生以后,必然会产生行使国家权力以及管理国家事务的阶层。
当国家产生以后,民主产生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如何使国家不被“异化”,使掌握公共权力的人不会变成奴役他人的力量,进而能够保障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确保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并且能够最大化地参与管理国家事务,使国家真正成为保障所有社会成员利益的中坚力量。
二、民主实践的路径
(一)西式民主的发展历程
西方的民主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民主”一词来源于希腊语,其基本含义是统治归于人民或人民进行统治。雅典民主是希腊民主发展的鼎盛时期,后来由于马其顿入侵,雅典民主也随之消失了。在经历了1000年中世纪黑暗统治以后,随着17世纪、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逐渐登上历史舞台,民主又开始复活了。但此时的民主已经面目全非,由原先的抽签民主变为了现在的选举民主。其原因是随着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人民群众对民主的要求日益高涨,大大震动了资产阶级精英阶层。他们一方面意识到民众对民主、个人权利的诉求无法逆转,另一方面又非常惧怕雅典民主,因为雅典民主的实质是抽签,而抽签意味着结果不可控,这种方式使得拥有这项权利的人都可能通过抽签的方式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这是资产阶级的精英阶层没办法接受的,于是他们开始尝试将民主进行重新建构。建构的过程如下:将雅典民主污名化,称雅典民主是“虚假的民主”“古代的民主”;建构新民主。
他们将民主的主权和治权进行切割分离,把名义上的主权归属于人民,治权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掌握,这样就产生了代议制民主。表面上看来,人民在不断争取选举权和通过参与竞争性选举的投票过程中完成了政治意义上的授权,满足了他们对民主的诉求;而行使代议权力的人经过竞争性选举也拥有了代议的合法性,似乎一切都变得合情合理。但是需要思考的是,通过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政府是否可以真正代表选民的根本利益?
在代议制民主的建构中,美国政治经济学家熊彼特(Schumpeter)在《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一书中对民主进行了重新定义。他认为,民主最重要的是人民选举政治家来作决定的过程。这就使得衡量一种政治制度是否民主的标准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存在竞争性的多党选举就是民主,否则就是不民主。
把经过竞争性选举产生的政府看作是民主的,这里面有两种理论假设做支撑。一种假设理论是授权论:只要由选民选举产生,得到选民授权后开始执政的政府,就是民主的。但细细想来,这一假设要想成立,又需要进一步满足两个条件:选民在进行选举时应该是绝对理性的,选举过程必须是绝对公平的。
但事实上,选民在参加选举投票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如受到议题的炒作、舆论的引导以及选民自身认知的局限等的影响。
而选举过程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以“世界民主灯塔”——美国为例,其选举过程同样会受到选区的划分、投票规则的制定、计票的设计、金钱的操纵等因素的影响。事实上,竞争性选举并不完全等同于客观公正的选举。例如,美国每四年一届的总统大选堪称好莱坞大片,每一次的选举过程都在拼金钱、拼资源、拼谋略、拼形象、拼演技,而这其中的每个环节无不需要大量“烧”钱。相关资料显示,美国总统大选筹集资金主要有四种方式:政府的援助、政党的资助、个人自费、选民和利益集团的捐款,一般真正起作用的是利益集团的捐款。在美国,当候选人需要筹集大量的竞选资金,而利益集团又需要政治代言人的时候,二者自然一拍即合。但是选举过后,投桃报李是必然的结果。所以,第一种理论假设——选民绝对理性、选举过程绝对公平是不成立的。
另一种假设理论是问责论。这一理论的前提是选出来的政客必须恪守竞选承诺,否则下一次选举就有可能被选民赶下台,这叫问责。但事实上,抛开实际操作中选民是否真正有这样的决定权,就算有决定权,像在美国,也只有两个政党的候选人可供选择。所以,看似公平的竞争性选举事实上留给选民的选择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往往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个假设理论也是不成立的。
从以上分析来看,西式民主在一开始进行的两个理论预设都是不成立的,这样的民主一定不是真正的民主,最多只能算是程序民主或者形式民主。
(二)我国民主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拥有5 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而且我国历史上拥有一个相对简单的政治结构:官民结构。近代以来,由于我国遭受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原先的政治结构被彻底摧毁,官民结构也随之解体,剩下的是如一盘散沙的民众。在这一过程中,为了救亡图存,各种政治势力进行过各种努力,辛亥革命前后分别尝试过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在中国当时的国情下,需要一个有效的核心力量把民众重新凝聚起来。最先意识到并提出这一主张的是孙中山先生,他提出,整个社会应凝结为一个整体进行民主共和。但是最終担当起这一使命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并且最终保证了中国这个古老文明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了整体转型,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所以,我们党建党的初心就是为了凝聚人民,使人民得到解放、成为国家的主人。
站在人民立场设计的民主政治制度自然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相较于西方的投票时“被唤醒”、投票后“被休眠”的选举民主,我国践行的是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
1.选举民主
我国的选举民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无论是党委、人大、政协的选举,还是村委会、居委会和企业职代会的选举,行使的都是民主选举制度。与政治献金合法化、资本操纵无处不在的西式民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法律规定,我国选举经费由国家财政负担,这样就从源头上杜绝了资本操控选举,缩减了资本干预政策制定的空间。
2.协商民主
协商民主的特征是以商量的方式进行,围绕具体问题,在决策前和决策实施中开展广泛协商、努力形成共识的过程。协商民主更强调人民的参与性。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我国的民主制度在设计之初,不仅注重人民在选举时是否有投票的权利,而且还注重在日常的政治生活中人民是否有持续参与的权利。
我国协商民主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协商体系全覆盖、协商方式全覆盖和协商内容全覆盖等方面。
协商体系全覆盖: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政党、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的协商民主体系;协商方式全覆盖:除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之外,还有诸如恳谈会、电视问政、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座谈会、民意调查等多种协商民主形式;协商内容全覆盖:从上到下、各个层面都在实践,上至中央的重要决策,下至一个单位、社区、村庄的大小事,都要经过基层调研,都要进行协商。
事实证明,无论是选举民主还是协商民主,我国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一是保障人民的意愿通过各种渠道能够得到充分反映,这是民主;二是为了避免效率低下、久议不决、政治掣肘等现象的发生,要把人民的意见充分集中起来并且通过领导力量切实贯彻下去,这是集中。我国的集中始终是建立在法治、制度基础上的集中。这就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三个根本特征,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形成了有机统一体。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民主的实践形式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代表利益的群体不同,西方民主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我国民主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另一个特点就是西方民主更强调竞争、对立、否决;而我国民主制度更强调团结、协商、合作,在政策的执行力方面也更具优势。
三、民主路径差异的分析
(一)经济层面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自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植根于经济基础并为其服务。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是以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的,而自由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使资本可以无限制地自由竞争,进而获取最大化利益。民主观念本身不过是一种以自由竞争为基础的制度产物罢了。而经济的不平等必然损害政治标榜的平等、自由等原则,自始至终“自由、平等”的民主观念只不过是用来掩盖阶级本质罢了。实际上,这里的自由只是资本的自由,民主也只是有产者的民主。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所以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建立的民主制度,也一定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疫情发生以来,当西方一些国家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不管不顾时,我国始终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秉持“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的理念,从刚出生的婴儿到百岁老人,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救助,遏制了疫情的大面积蔓延。
(二)文化层面
谈到西方民主制度中的竞争与否决,我国制度中的协商与合作,从文化层面也是可以进行阐释的。事实上,东西方文化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西方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分析,西方的思维方式是一分为二的。东方的思维方式、东方文化的特点是综合,东方的思维方式是合二为一的。
西方的“二元论”着重从对立、差异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认知对象,更强调竞争、对立、否决,而东方的“不二论”着重从统一或合二为一的认知角度去研究认知对象,这种思维传统追求的是整体、合作、延续。
在这次疫情中,当西方政党在忙着竞争、抹黑、否决、甩锅的时候,我国却在全力以赴抗击疫情。当党中央发出抗疫动员令时,全国民众的力量迅速凝聚在一起,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阶段性成果。我国不仅注重政策整体性的发挥,而且还注重政策的延续性。我国政府始终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理念。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十四五”规划论证及课题征集工作从去年开始就已经启动。2020年8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可以看出,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始终是问计于民而又造福于民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宣示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式民主因其带给社会巨大成就和人民真切的获得感,正在给全球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有益的启迪。事实上,这一民主制度的中国方案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和点赞。通过以上中西民主制度对比,我们应该对我国的民主制度充满自信,并且更好地践行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绍光.中国的“代表型民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1):4-12+2.
[2]辛向阳.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下的三点思考[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0(4):14-16.
[3]王绍光.民主四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
[4]林尚立.论人民民主[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5]辛向阳.以成熟定型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6):32-38+114.
[6]谢亚洲.西方民主的现代困境:从马克思到后马克思主义[J].甘肃社会科学,2018(6):14-20.
[7]季羡林.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
(作者单位 中共晋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