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效果影响因素研究

2020-01-06周洪涛张裕良蒋一欣冀文雄吕奉章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年6期
关键词:氯化铝混凝剂B型

周洪涛 张裕良 罗 凯 蒋一欣 刘 源 冀文雄 吕奉章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油田分公司西南采气厂)

0 引 言

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是中国第三个在页岩气勘探、开发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地区[1]。随着该区块页岩气开发的不断深入,产生了大量的压裂返排液[2]。压裂返排液具有腐蚀性强、矿化度高、固体悬浮物含量高、细菌含量高等特点[3-4],若不及时处理,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页岩气开发的正常进行。因此,研究压裂返排液的后处理问题意义重大[5-8]。

压裂返排液作为一种油田废水,其处理过程可以借鉴油田对常规生产废水的处理过程。目前,油田主要依靠絮凝沉淀法处理生产中的各种污水[9-13]。絮凝沉淀法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为絮凝过程,对絮凝过程影响最大的则是絮凝剂的优劣,因此优选效果良好的絮凝剂尤为重要[14-15]。当前昭通示范区产生的压裂返排液固体悬浮物(SS)含量较高,水质波动较大,同时还含有大量表面活性剂,处理较为困难。因此需进行室内实验研究,确定最佳药剂种类及浓度,为现场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选取6种混凝剂: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铝铁、聚合硅酸铝铁、聚合氯化铝和5种助凝剂:不同分子量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600万、1 100万、1 600万、1 900万和2 200万),分别以该区块的两种压裂返排液:A型、B型作为处理对象,以SS去除率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种类混凝剂和助凝剂对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效果,优选出最佳混凝剂和助凝剂,实验同时还研究了温度、pH值及沉降时间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絮凝条件,最后考察了细菌及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1 实 验

1.1 废水来源及特点

实验对象:昭通示范区的压裂返排液,其压裂返排液均来自周边不同页岩气井。表1为当前两种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点。

表1 两种压裂返排液水质特点

1.2 实验仪器与试剂

实验仪器:pH计(EST1000,深圳市伊斯特仪表有限公司)、数显控温磁力搅拌器(MPLR-702,江苏市金坛大地自动化仪器厂)、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DHG-9030,上海市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分析天平(CP124C,常州市奥豪斯仪器有限公司)、全玻璃微孔滤膜过滤器(SPR-SF01,天津赛普瑞实验设备有限公司)、隔膜真空泵(GM-1.0A,天津市津腾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实验试剂:盐酸(分析纯);氢氧化钠(分析纯);6种混凝剂:碱式氯化铝(PAC,工业级)、聚合氯化铝铁(PAFC,工业级)、聚合硫酸铝(PAS,工业级)、聚合硫酸铝铁(PAFS,工业级)、聚合硅酸铝铁(PSAF,工业级)和聚合氯化铝(PAC,工业级);助凝剂为5种不同分子量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PAM,工业级):600万、1 100万、1 600万、1 900万、2 200万;高效杀菌剂XJ-1(3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0%);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9(30%);两性表面新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30%)。其中盐酸、氢氧化钠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混凝剂、助凝剂购自巩义市龙泉供水材料有限公司,表面活性剂购自山东优索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3 实验方法

分析方法:依据GB 11901—1989《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测定页岩气压裂返排液中SS含量。

SS去除率测定方法:将体积为V的水样抽滤得到的滤膜在100 ℃烘干至恒重,记为M0。取250 mL混合均匀的样品进行抽滤,使水样全部通过滤膜,以10 mL蒸馏水洗涤3次,将滤膜移入烘箱100 ℃下烘干至恒重,记为M1。

SS去除率计算公式为:

C0=(M1-M0)/V

(1)

SS去除率=C/C0×100%

(2)

式中:M0为抽滤前滤膜质量,mg;M1为抽滤后滤膜质量,mg;V为水样体积,L;C0为SS含量,mg/L;C为添加药剂后SS含量,mg/L。

混凝剂的优选:移取250 mL压裂返排液于烧杯中,置于数显控温搅拌器上。分别加入160,240,320,400,480,560 mg/L浓度的混凝剂,转速为500 r/min,搅拌3 min,静置沉降30 min,取上层清液100 mL,测定SS含量,计算SS去除率。

助凝剂的优选:步骤同上,在加入最佳种类和浓度的混凝剂搅拌之后,立即分别加入4,8,12,16,20 mg/L浓度的助凝剂,转速为60 r/min,搅拌2 min,静置沉降30 min,取上层清液100 mL,测定SS含量,计算SS去除率。

2 结果与讨论

2.1 絮凝药剂的优选

2.1.1 混凝剂的优选

对A、B压裂返排液分别加入6种混凝剂考察对SS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1、图2所示。

图1 不同混凝剂对A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对A型压裂返排液,在160~560 mg/L浓度下,随着浓度的增加,6种混凝剂对SS去除率逐渐增大,其中聚合氯化铝对SS去除效果最佳,在浓度400 mg/L时混凝效果最佳,可达83%,继续增加聚合氯化铝的浓度,SS去除率无显著变化。

图2 不同混凝剂对B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对B型压裂返排液,浓度为160~400 mg/L时,聚合硫酸铝的SS去除率由37%增加到70%,达到最大,继续增大聚合硫酸铝浓度,SS去除率开始下降;0~480 mg/L时,SS去除率随碱式氯化铝、聚合氯化铝铁、聚合氯化铝浓度的增大而增大,480 mg/L时SS去除率达到最大,其中聚合氯化铝的SS去除率最大达80%;SS去除率随聚合硫酸铝铁和聚合硅酸铝铁浓度的增大而增大,SS去除率分别可达73%和75%。显然聚合氯化铝的SS去除率优于其他混凝剂。

实验发现,随着聚合氯化铝的加入,水中悬浮物微粒快速凝聚在一起,形成矾花,矾花继续凝聚形成体型更大的絮体,快速沉降。由于聚合氯化铝中Al3+可形成Al(OH)3胶体,Al(OH)3胶体与带负电的悬浮物相互吸附聚集,使悬浮物在短时间内快速形成矾花加速沉降。当聚合氯化铝浓度过高(A型:400 mg/L,B型480 mg/L)时,过多的聚合氯化铝分子同时吸附在同一个悬浮颗粒上,使悬浮颗粒被包裹起来,再次“稳定”,SS去除率逐渐降低[16]。

2.1.2 助凝剂的优选

在最佳聚合氯化铝浓度下,对A、B压裂返排液分别加入助凝剂——5种不同分子量的阴离子PAM,考察对SS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3、图4。

图3 不同助凝剂对A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3可知,对A型压裂返排液,5种不同分子量的PAM在浓度为4~8 mg/L时,SS去除率达到最大。其中PAM1 600在较低浓度4 mg/L时,处理效果最佳,SS去除率达98%。继续增加浓度,SS去除率逐渐降低。

图4 不同助凝剂对B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对B型压裂返排液,除PAM1 600外其他4种不同分子量的PAM在浓度为8~12 mg/L时,SS去除率达到最大,最大浓度均不超过95%;PAM1 600在浓度为12~15 mg/L时,处理效果最佳,SS去除率达97%。继续增加浓度,SS去除率逐渐降低。

实验发现,PAM加入后,水中体积较小的矾花快速凝聚在一起,体积更加紧密,沉降速度加快。PAM兼具电性中和及架桥作用,其高分子长链可以把聚合氯化铝聚集形成的小絮体通过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及氧键力搭桥联结为更大的絮凝体,加快沉降、分离速度,当PAM浓度高于一定值(A型:4 mg/L,B型:12 m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胶粒表面因负荷过多的PAM分子而使胶粒之间斥力增大,也会出现复稳现象[17-18]。

2.2 影响因素分析

2.2.1 温度对SS去除率的影响

前线生产过程全年温差较大,夏季最高温可达30~40 ℃,冬季最低温大约0~10 ℃,因此需考虑温度对SS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絮凝剂浓度下,分别设置6个不同的温度:10,15,25,35,45,55 ℃进行絮凝实验,实验结果见图5。

图5 不同温度对A、B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图5显示,温度对压裂返排液的SS去除率有较大影响。在10~25 ℃时,两种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两种压裂返排液在25~45 ℃范围内保持稳定,45 ℃之后SS去除率逐渐降低。低温条件下,SS热运动速度较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运动速度加快,碰撞聚沉的机会增多,有利于形成矾花,快速沉降。温度过高时,水中高分子链收缩,缩短了架桥长度,减弱了絮凝效果,SS去除率降低[19]。

2.2.2 沉降时间对SS去除率的影响

确定最佳沉降时间,可加快水处理效率。实验温度25 ℃,在最佳絮凝剂浓度条件下(A型:PAC,400mg/L;PAM1 600,4 mg/L;B型:PAC,480 mg/L;PAM1 600,12 mg/L),分别设置6个不同的沉降时间:10,20,30,40,50,60 min进行絮凝实验,实验结果见图6。

图6 不同沉降时间对A、B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图6结果表明,当沉降时间在0~30 min内,随着沉降时间的延长,A型压裂返排液的SS去除率由95%升至98%,B型压裂返排液的SS去除率由91%升至97%,30 min后,SS去除率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最佳沉降时间设定为30 min。

2.2.3 pH值对SS去除率的影响

溶液pH值影响SS去除率。为确定原水最佳pH值,在pH值为5~10,每隔0.5进行一组实验,实验结果见图7。

图7 不同pH值对A、B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由图7可知,对A型压裂返排液,pH值为5~6时,随着pH值的升高其SS去除率逐渐升高,pH值为6~8时,SS去除率基本不变,pH值大于8时,SS去除率降低;对B型压裂返排液,pH值为5~6.5时,随着pH值的升高,SS去除率逐渐升高,pH值为6.5~8时,SS去除率基本不变,pH值大于8时,SS去除率逐渐降低。pH值较低时,高浓度的H+抑制了聚丙烯酰胺中—COOH的水解,COO-浓度降低,使可形成吸附架桥作用的长支链结构数量减少,SS去除率降低;pH值较高时,高浓度的OH-抑制了聚丙烯酰胺分子中—NH2的水解,使具有电中和能力的NH4+浓度降低,SS去除率降低。根据原水pH值可知,无需调整pH值,两种压裂返排液即可达到最佳絮凝效果[18-19]。

2.3 细菌对SS去除率的影响

两种压裂返排液均含大量细菌,细菌的存在可能影响水处理效果。实验通过杀菌剂来控制细菌含量,考察细菌含量对絮凝实验的影响,首先对原水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高效杀菌剂XJ-1,控制原水的细菌含量,之后对原水进行絮凝实验,考察聚合氯化铝最佳浓度和PAM1 600最佳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见表2及图8。

杀菌剂XJ-1对A、B型压裂返排液的杀菌效果见表2。

表2 杀菌剂XJ-1对A、B型压裂返排液的杀菌效果

图8 PAC+PAM1 600絮凝体系下,添加杀菌剂控制细菌含量,对混凝剂、助凝剂最佳处理浓度的影响

表2结果表明,当杀菌剂XJ-1浓度在0~240 mg/L时,A型压裂返排液细菌含量从2.5×105个/mL减少到25个/mL,当杀菌剂XJ-1浓度在0~320 mg/L时,B型压裂返排液细菌含量从1.1×106个/mL减少到25个/mL,A、B型压裂返排液细菌含量均达到水质排放标准。当杀菌剂浓度为400 mg/L时,两种压裂返排液均已检测不到细菌,杀菌剂浓度可以有效控制细菌含量。

图8显示了添加不同浓度杀菌剂控制细菌含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随着杀菌剂浓度的不断增大,两种类型压裂返排液的最佳聚合氯化铝和PAM1 600浓度均不变,说明细菌含量的减少并不影响絮凝效果,细菌对SS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2.4 表面活性剂对SS去除率的影响

历史上对含表面活性剂污水处理的研究多集中在三次采油中,即由表面活性剂驱而产生的含油污水[20],处理温度约为50 ℃,但对含较多表面活性剂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研究较少。与常规油田污水含大量原油不同,压裂返排液含油较少,常含有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21],其表面活性剂主要来自压裂液[22]及泡排工艺中加入的大量泡排剂[23]。油田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主要为阴离子和非离子型[20],压裂返排液可能含大量阴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本文研究的两种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均含有不同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推测表面活性剂可能是其处理较为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考察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SS去除率的影响,以表面活性剂含量较少的A型压裂返排液为研究对象,进行絮凝实验。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见图9。

图9 不同表面活性剂对A型压裂返排液SS去除率的影响

图9表明,低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SS去除率有较大影响,两性表面活性剂影响稍弱,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几乎无影响。表面活性剂对SS去除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阴离子>非离子>两性≈阳离子。SS颗粒表面带负电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吸附在悬浮物表面,使其带更多负电荷,排斥位能增加,不易聚沉。同时由于吸附了长链表面活性剂,体积增大,布朗运动减慢,碰撞机率降低,絮凝效果变差[2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不带电荷,因此不会改变悬浮物表面的电荷分布,但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悬浮物表面吸附,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悬浮物碰撞聚沉,絮凝效果变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SS去除率几乎无影响,当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吸附在悬浮物表面时,由于电中和作用,其表面电荷数降低,排斥位能降低,更易聚沉,但其表面由于吸附了长链的表面活性剂,体积增大,布朗运动减慢,碰撞聚沉机率降低,两种作用相互抵消,因此宏观上看絮凝效果几乎不受影响。两性表面活性剂在酸性条件下显阳离子性,碱性条件下显非离子性。实验条件水质pH值为6~7,因此两性表面活性剂显阳离子性。从实验结果不难发现,两性表面活性剂可看作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絮凝效果影响较小。

3 结 论

1)对A型和B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及PAM1 600均为最佳的絮凝体系。对A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浓度400 mg/L,PAM1 600浓度4 mg/L,SS去除率可达98%。对B型压裂返排液,聚合氯化铝浓度480 mg/L,PAM1 600浓度12 mg/L,SS去除率可达97%。

2)A、B型压裂返排液最佳絮凝温度均为25~45 ℃,最佳沉降时间为30 min,A型压裂返排液的最佳处理pH值为6~8,B型压裂返排液最佳处理pH值为6.5~8。

3)细菌的含量对SS去除率无显著影响。

4)4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对压裂返排液絮凝过程的影响大小:阴离子>非离子>两性≈阳离子。

猜你喜欢

氯化铝混凝剂B型
复合高分子混凝剂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的试验研究
混凝剂在再生水深度处理中的实验研究
结晶氯化铝净化的实践与研究
高纯聚氯化铝的制备及研究进展
室内常规混凝除藻的实验研究
聚磷氯化铝铁的合成及应用
验 血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油页岩脱油残渣制备聚合氯化铝铁絮凝剂的试验研究
微生物混凝剂预处理废纸造纸废水实验研究